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衣霉素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付政祺

关键词:衣霉素, 胃癌, 肿瘤侵袭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衣霉素(T unicamycin ,T M )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浓度为0.3μmol/L和3μmol/L的衣霉素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24h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0.3μmol/L和3μmol/L衣霉素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24h后,细胞的侵袭性均减弱。结论:衣霉素可降低胃癌细胞的侵袭力。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血淤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研究进展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中血淤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一直是中医实验研究中的热点,血淤证动物模型的研制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的造模方法主要包括中医病因造模、现代病理模拟以及病证结合模型等,本文就血淤证动物模型的造模和思路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聃;洪芳;何建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系统超声检查在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的重要性

    目的:评价系统超声检查对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方法:对10450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检查出胎儿畸形123例,并追踪随访,引产后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畸形胎儿孕中期超声检出119例,漏检4例,漏检率为3.3%(4/123),检出率为96.7%(119/123)。产前超声检查情况与引产及产后结果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占30.9%,心脏畸形占13.8%,泌尿系统畸形占13.8%,头面部畸形占10.6%,骨骼系统畸形占8.9%,消化系统畸形占5.6%,其他占8.9%。心脏系统及颜面等精细部位畸形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孕中期系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缺陷儿的检出率,可有效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作者:张云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例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分析和临床预防

    目的:对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6例会阴Ⅲ度裂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会阴Ⅲ度裂伤与产妇会阴弹性、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及助产士与产妇沟通技巧、助产技术、前瞻性意识不足等因素相关。结论:扎实理论知识,掌握娴熟的助产技术,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和前瞻性意识能有效地预防会阴Ⅲ度裂伤。

    作者:吴梅秀;黄菊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8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50例单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未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在临床表现、胸片、PPD及结核抗体检查与单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比不明显,易失诊、误诊,COPD合并有肺结核患者的治愈时间明显长于COPD未合并肺结核患者。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应及时确诊并给予合理的个体化抗痨治疗,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方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桑纯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观察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期为半个月,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46例,痊愈6例,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46例,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2%。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明显,治疗过后患者的脑部供血情况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在临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损伤患者行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的诊治过程和愈后效果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中,除外1例C5螺钉、2例C7螺钉置入失败,14例患者的螺钉均置入成功,且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术后12个月复查,患者脊髓神经受损改善较好,没有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复位和减压结果均满意,且无钉棒断裂和变形病例。结论:使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急性颈椎损伤患者复位,术后其螺钉固定的稳定性良好,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治疗急性颈椎损伤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磊;李得宝;王光辉;王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突根治联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胆脂瘤中耳炎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进行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只进行乳突根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而且术后手术切口均愈合,但是两组患者在外耳道形状、术后气骨导、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在这三方面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这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胆脂瘤中耳炎,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形成,改善患者的听力。

    作者:梁祖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CV 、MCH 、MCHC 、RDW-SD 和H bA 2在地贫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MCV、MCH、MCHC、RDW-SD、HbA2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基因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α地贫142例,β地贫47例)的血液学检测指标,建立相应的截断值,比较单独与联合应用血液学指标筛查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地贫患者与健康人MCV、MCH、MCHC、RDW-SD有明显差异(P<0.01),MCV、MCH、MCHC、RDW-SD 筛查地贫的截断值分别为71.90fL、23.85pg、333.50g/L、37.65fL ,灵敏度分别为91.40%、86.30%、52.40%、78.60%;HbA2在α地贫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无差异(P>0.05), HbA2在β地贫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HbA2筛查α地贫的截断值为2.45%,灵敏度为41.50%, HbA2筛查β地贫的截断值为3.25%,灵敏度为91.50%;MCV+MCH平行联合与MCV单独筛查α、β地贫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HbA2+MCV平行联合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明显高于 HbA2单独诊断α地贫(P<0.01),HbA2+MCV平行联合筛查β地贫特异度明显低于HbA2单独诊断β地贫(P<0.01)。结论:MCV筛查地贫灵敏度高;HbA2筛查β地贫的灵敏度高;HbA2+MCV平行联合可以提高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减少漏检。

    作者:林梅双;许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折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加上其行动欠灵活容易摔倒,也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患者手术治疗后因卧床时间长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疼痛、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珍;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用胶水在儿童微创手术切口处理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医用胶水在儿童微创手术伤口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小儿外科2013年6-9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儿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实验组,术后切口采用国产医用胶水(康派特0.5ml/支)涂抹;对照组采用创可贴粘贴伤口。比较两组患儿伤口愈合程度、局部过敏情况、尿液浸湿对创面影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伤口愈合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儿局部无过敏、尿液浸湿对创面无不良影响,对照组部分患儿因尿液浸湿导致切口出现红肿,统计比较实验组患儿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结论:医用胶水应用于儿童微创手术伤口处理中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何凤;敬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联合致康胶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

    正常足月产后产妇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为3~4d ,浆液性恶露持续10d左右,若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长,表示子宫复旧不良,临床上常遇到剖宫产术后近15d ,仍表现为血性恶露,经临床检查排除胎盘胎膜残留、产褥感染、继发绒癌等疾病方可以诊断为: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胎儿过大等因素致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孕妇比例升高,相比较于足月自然分娩,剖宫产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子宫复旧不良,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则可能发生继发产褥感染、贫血、晚期产后出血等。我院自2009年应用米非司酮片联合致康胶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艳利;耿雪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遂川县中青年干部“三高”及脂肪肝的实验检测与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我县中青年干部“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患病状况。方法:将1305例(年龄23~59周岁)中青年干部进行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将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305例干部中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脂肪肝的共有509例(39.00%)。其中高血压有216例(16.55%)、高血脂有376例(28.81%)、高血糖有76例(5.82%)、脂肪肝有165例(12.64%)。各年龄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 P<0.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40岁的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的患者,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我县中青年干部(特别是男性)身体状况欠佳,要积极开展预防工作。

    作者:彭玉英;谢小燕;郭萌萌;林冬梅;刘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肺大疱误诊为气胸分析

    肺大疱和气胸均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肺大疱常继发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肺泡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形成的直径超过1cm的囊泡状改变[1]。当肺大疱体积达到一侧胸腔的1/3~1/2时称为巨大肺大疱。由于肺大疱,特别是巨大肺大疱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与气胸很相似,易误诊为气胸。我院1999年10月-2013年6月共收治8例将肺大疱误诊为气胸的患者,为了提高对肺大疱的认识,减少误诊,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陈德忠;吴永丽;陈宽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体会,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10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抢救成功78例,致残6例,死亡24例,抢救成功率72.22%。结论: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脑出血急性期发作的急救操作技术与护理技术,做好脑出血患者的抢救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发展,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

    作者:梁瑞芳;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的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介入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桃成骨汤,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400ml ,早晚各1次,每次温服200ml;药渣煎汤,熏后洗患处。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停药观察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320,P=0.038)。结论: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满意。

    作者:赵长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卒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CSS评分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9.06%和76.5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药物毒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早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有效保护脑神经,降低脑神经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药物副作用小。

    作者:高小川;柯柳娴;吕剑豪;潘钰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状况,提高临床医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况的认识,更好地了解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其结果与全国常模对照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SCL-90的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与国内常模比均明显增高(P<0.01),而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各因子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刘永林;黄文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在护理操作考核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3月参加考核的人员分为两组,以2012年10-12月参加考核的64名护士为对照组,2013年1-3月参加考核的72名护士为实验组。两组护士均参与相同项目的护理技能考核,但采用不同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人单项操作考核及100分制评分法;实验组则采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及模糊评分法。结果: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层级人员实施双人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后,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配合、指挥组织、应变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升红;梁雁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2月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资料。结果: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表现均为黑便、呕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下降,平均年龄(56.76±16.33)岁,烧伤面积(37.45±14.56)%,休克12例,合并感染22例;出血时间发生在烧伤后7h~33d ,平均为伤后(6.05±3.44)d。本组病例中1例因合并败血症、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之外,其余均获痊愈,出血停止时间平均(5.89±1.56)d。结论:烧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多见,具有出血严重、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突出特点,在防治上也应从多方面着手。

    作者:臧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改进护理流程前后在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中对照

    目的:总结在双源C 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流程改进前、后对照体会。方法:将100例在双源C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按改进前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第二组按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所获得的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第二组改进护理流程后大大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缩短了患者占用CT检查床的时间,为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提高住院患者床位周转率作出了贡献。结论: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否取得高清晰图像取决于多种因素[1],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受患者的情绪、心率、呼吸,注射造影剂的剂量、浓度、速度等的影响。检查前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护理配合尤为重要,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把握好前期的护理准备工作,关注每个细节,就会减少因护理原因引起的失误。

    作者:林义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