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华;夏敏;戴清月;程熙;赖靖慧
目的:探讨本院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V)、支原体、衣原体(CT)、真菌、滴虫感染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12月采集的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生理盐水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的检测,BV快速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在258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2027例,阳性率为78.3%,其中细菌性阴道病1213例,检出率为46.9%,支原体789例,检出率为30.5%,假丝酵母菌279例,检出率为10.8%,滴虫86例,检出率为3.3%,衣原体81例,检出率为3.1%。阳性标本中,单纯性感染1693例,占83.5%,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感染334例,占16.5%。结论:BV和支原体是本地区阴道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对阴道炎患者病原学联合检测,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阴道炎患者的病原学感染状况,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殷伟;王良平;周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多功能电离子和液氮冷冻在皮赘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60例皮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对照组使用液氮冷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一次性治愈率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一次性治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多功能电离子在皮赘的治疗中优于液氮冷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收治240例人工流产的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人流术后服用抗生素和产妇安合剂,观察组加用妈富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月经复潮、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妊娠等情况3个月。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及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闭经、经量减少、盆腔炎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月经复潮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无再次妊娠。结论:人流术后开始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能减少人流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并能安全有效避孕,减少重复流产。
作者:张媛;张源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PIS和APACHEⅡ,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两种评分分值的差别和每种评分标准不同分值患者死亡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估两种评分标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分辨度。结果:死亡组患者CPIS和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PIS≥7分和APACHEⅡ分值≥24分时其病死率明显高于此分值以下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PIS和APACHEⅡ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生存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923。结论:CPIS≥7分和APACHEⅡ分值≥24分时患者的病死率较高,APACHEⅡ对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生存预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菱菱;罗鸿波;傅万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即刻使用造口袋的护理。方法:对6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后即刻连贴造口袋,并分析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换药、造口尿外渗、皮炎、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术后即刻连贴造口袋可以减少造口尿外渗,减少换药次数及护理量,对切口愈合也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即刻使用膀胱造口袋安全有效。
作者:祁志红;陈小霞;卢亚艺;王建玲;赖秀香;罗广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X-Y理论相结合在培养年轻护士积极职业态度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80、90后的124名年轻护士实施X-Y理论相结合管理,并与未实施该新方法前作对比。从护士流失率、护理质量考核达标率、护士素质考核达标率、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率、患者满意率、差错事故防范率六方面的统计得到在实施新管理方法前、后年轻护士的职业态度。结果:实施X-Y理论相结合管理后,护士在护士流失率、护理质量考核达标率、护士素质考核达标率、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率、患者满意率、差错事故防范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X-Y理论相结合管理方法的运用,年轻护士的职业态度积极正面发展,护理队伍得到一定的稳定,护士工作责任心得到加强,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医院、社会的满意度。
作者:肖鸭花;胡椒;熊拥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年来医院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尿液培养分离的81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60株,占总数的31.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24株,占47.7%。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增多,加重了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综合考虑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江杨华;欧阳晓玲;熊劲芝;张林;黄红卫;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1病例摘要病人女,20岁。因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片状白色斑点,经上级医院诊断为白癜风,医嘱给予人参多糖注射液4ml肌内注射,1次/d。病人因上级医院距离住处较远,未予注射,遂带药来我院。经本院医生核实病情与诊断和治疗相符,询问病人得知既往没有任何过敏史,随给出医嘱人参多糖注射液4ml肌内注射,1次/d。因病人第1次用此类药,注射完后嘱病人观察30min后,病人无异常。第2天遵医嘱再次给予人参多糖注射液4ml 肌内注射,注射完后大约10min ,病人自感口唇发麻,视之病人脸色苍白,精神紧张。考虑可能为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立即给予病人去枕平卧位,测得病人 T 36.8℃,P 102次/min ,R 28次/min ,BP 90/60mmHg(1mmHg=0.133kPa)。立即遵医嘱给予病人氧气吸入,盐酸非那根25mg 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维生素C 3.0g、地塞米松5mg加入5% GS 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安慰病人。经上述治疗后病人口唇发麻症状逐渐缓解,精神逐渐缓和,脸色逐渐转红润,血压108/70mmHg。继续密切观察病人,上述症状逐渐消失,亦未再出现其他异常症状。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分析灌南地区婚前检查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所自愿婚前检查的276名未婚者进行生殖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婚前检查人群对常见避孕与节育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为83.33%(230/276),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正确避孕措施、紧急避孕措施和避孕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较低,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对人工流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认知程度明显低于女性(P<0.05)。结论:婚前检查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全面,因此对未婚青年应进一步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作者:苗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分析当前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寻求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健康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依据当前国家对医院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档案管理现状,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结果: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是院方领导重视度不够,档案管理质量偏低;工作制度尚不完善,档案实用价值未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个人能力不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受到制约;现代化配套设施跟不上,档案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手工操作阶段。结论: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当前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注重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合理开发与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与加大档案管理所需硬件设施的投入。
作者:韦群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156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膜早破56例,子痫前期32例,既往有早产史29例,胎位异常20例,多胎10例,胎盘早剥5例,其他4例。结论:早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早产史、子痫前期、多胎等是常见的因素,做好孕期检查,及时发现早产的高危因素,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李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医学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88年,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河北省药学会主办,“反映医药卫生战线科技成果,促进医、药、护、卫、管人员水平提高”是本刊的办刊宗旨,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本刊为半月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发行,每期定价国内10元、国外8美元,大16开本,国际刊号ISSN1001-7585,国内刊号CN13-1122/R ,国内邮发代号18-104,国际发行代号M5998。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滑膜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双手、腕和足部小关节。目前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关节滑膜、滑膜的血流情况以及软骨和骨的侵蚀性病变,在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1]。跖趾关节是R A易侵犯的小关节,在R A的诊断、临床治疗和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RA患者的跖趾关节进行观察,同时与临床检查一一对比,分析RA患者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与临床检查的一致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 PCIA)的效果及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 ,PONV)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芬太尼1mg+生理盐水80ml;观察组:芬太尼1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80ml ,分别予自控镇痛泵持续静脉自控泵注2ml/h ,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Prince-Henry疼痛评分,在术后1h、2h、4h及8h时间点上,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术后16h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24h及48h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镇静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芬太尼,且能有效控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谢业伟;郭惠梅;庄文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骨科术后伤口的感染情况,调查病原菌的构成、动态以及药敏变化。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两年中骨科术后伤口分泌物培养的115例阳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中,G+球菌感染占35.7%, G -杆菌感染占64.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16.1%,铜绿假单胞菌占17.9%。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到83.3%,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敏感,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有60.0%以上的耐药率。G-杆菌对喹诺酮类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耐药率在35.0%以上,对头孢三代的耐药率在50.0%以上。结论:骨科伤口感染菌谱发生变化,G+球菌感染呈下降趋势,非发酵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机会致病菌感染增加。细菌的耐药程度逐年增加,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丁才智;谈涛;张大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动态MR和螺旋CT 多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态M R和螺旋C T 多期扫描,分析两种扫描方式的强化特征。结果:本组45例小肝癌患者共发现57个病灶,其中37例1个病灶,4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以上,病灶平均大小为(1.9±1.1)cm。所有患者的两种扫描中信号、密度集中表现在动脉期,发现的病灶分别有46个、32个。所有患者动态M R和螺旋C T的强化特征典型表现为高-低-低(85.96%、66.67%)、高-等-低(87.72%、15.79%),其余为不典型表现。结论:小肝癌行动态M R和螺旋C T 多期扫描均能够显示强化特征,但动态MR更加能够充分反映小肝癌富血供的特点,在诊断上优于螺旋CT扫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强;徐旭军;何易;刘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LEEP治疗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1例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使用LEEP术,分析比较病理结果。结果:LEEP活检诊断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率为65.3%,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LEEP是诊治CIN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先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中的差异。方法:从医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随机选取60例受检人员,均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应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快测血糖仪测定血糖,比较不同采血方式所获得的WBC、RBC、HGB、HCT等血常规指标和快测血糖差异。结果:将两组血常规指标值及快测血糖值相比较,静脉组快测血糖值与末梢组相比,经过相关统计学的计算,检验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静脉组 RBC、HGB、HCT、PLT的参数均高于末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组WBC稍高于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对快测血糖结果影响不大,静脉血采集能克服末梢血采集的弊端,血量够,检测结果所受干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子宫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对策。方法:将我院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00例进行随访研究,观察复发率,分析复发因素。结果:本组100例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43例,复发率达43.00%;其中57例患者接受经腹部切除术中复发21例,23例患者接受阴式切除术中复发10例,20例患者接受经腹腔镜切除术中复发12例,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率达43.00%,其复发率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肌瘤个数、肌瘤大小及术后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因素颇多,积极有效的手术处理措施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
作者:杨栋清;廖燕飞;赖力云;杨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住院13~52d ,平均(28.3±3.3)d。术后当日有28例症状改善,6例在术后3d内症状改善,2例无改善。术后2例出现呼吸衰竭,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5例发生多尿症,4例发生中枢性高热,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发生压疮(Ⅱ级),3例再次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治疗,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围术期对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对于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