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1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临床分析

李先银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阴道镜下活检,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LEEP治疗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1例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使用LEEP术,分析比较病理结果。结果:LEEP活检诊断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率为65.3%,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LEEP是诊治CIN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平衡记分卡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从传统的目标导向转变到过程管理,从结果导向到发展导向,从单向评价到系统评价,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护理管理工作中[1]。为了建立起符合护理人员工作实际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在探讨应用平衡记分卡进行护理绩效管理。本文从平衡记分卡在国内外医院护理绩效管理的研究应用现状、平衡计分卡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平衡记分卡实施护理绩效管理应注意问题等进行综述。

    作者:朱新青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多功能电离子与液氮冷冻治疗皮赘60例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多功能电离子和液氮冷冻在皮赘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60例皮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对照组使用液氮冷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一次性治愈率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一次性治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多功能电离子在皮赘的治疗中优于液氮冷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人参多糖注射液致病人口唇发麻1例

    1病例摘要病人女,20岁。因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片状白色斑点,经上级医院诊断为白癜风,医嘱给予人参多糖注射液4ml肌内注射,1次/d。病人因上级医院距离住处较远,未予注射,遂带药来我院。经本院医生核实病情与诊断和治疗相符,询问病人得知既往没有任何过敏史,随给出医嘱人参多糖注射液4ml肌内注射,1次/d。因病人第1次用此类药,注射完后嘱病人观察30min后,病人无异常。第2天遵医嘱再次给予人参多糖注射液4ml 肌内注射,注射完后大约10min ,病人自感口唇发麻,视之病人脸色苍白,精神紧张。考虑可能为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立即给予病人去枕平卧位,测得病人 T 36.8℃,P 102次/min ,R 28次/min ,BP 90/60mmHg(1mmHg=0.133kPa)。立即遵医嘱给予病人氧气吸入,盐酸非那根25mg 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维生素C 3.0g、地塞米松5mg加入5% GS 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安慰病人。经上述治疗后病人口唇发麻症状逐渐缓解,精神逐渐缓和,脸色逐渐转红润,血压108/70mmHg。继续密切观察病人,上述症状逐渐消失,亦未再出现其他异常症状。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机械通气对 ICU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2例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回顾分析,平均分为A、B两组,对A组36例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对B组36例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并就血浆脑钠肽水平(BNP)、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动脉压三个方面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情况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研究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从纵向看,治疗24h后,所有患者BN P水平指标和肺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从横向看,治疗后的A组在以上三个方面改善效果都要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在治疗IC 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上有明显的效果。并且不同的机械通气方式效果有差异,有创机械通气疗效较无创机械通气显著。

    作者:罗泳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地黄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对比生地黄、熟地黄在功效、用药规律方面的异同。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3月含生地黄处方196份,含熟地黄处方229份,共计425份,对与生地黄、熟地黄配伍的中药、中药类型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生地黄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中清热药占26.65%,补虚药占25.21%;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中当归占83.16%,甘草占77.55%;与熟地黄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中补虚药占30.02%,清热药占24.61%;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中当归占94.76%,白芍占88.65%。结论:生地黄、熟地黄二者与单味中药的配伍、合用功效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所治疗病证大为不同。生地黄适用于阴虚或伴气滞者,熟地黄适用于阴血虚而无热或精血亏虚较重或肾经不足者。

    作者:解学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T 型管支撑法在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一种T型管支撑法在胆肠吻合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T型管支撑胆肠吻合口组(研究组)及直接胆肠吻合组(对照组)两组,并随访1~2年,比较两组的减黄效果、胆漏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具有相同的减黄效果;术后胆漏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年随访研究组胆肠吻合口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2年随访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1> P>0.05)。结论:T型管支撑胆肠吻合口法能有效预防胆肠吻合术早期胆漏的发生,对远期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尚缺乏证据。

    作者:蔡军;张彤;王翔;章应峰;孙仁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影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依从性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50例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依从性情况,探讨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150例患者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依从性好90例(60.00%,90/150),依从性差60例(40.00%,60/150);依从性差组患者对缺少疾病治疗知识46.67%、医患关系一般56.67%、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副作用25.00%、缺少家庭支持31.67%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6.67%、35.56%、11.11%、20.00%( P<0.05),为影响依从性因素,两组年龄(47.15±5.09)岁VS(46.97±5.23)岁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功血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过程存在一定程度不依从,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依从性。

    作者:陈建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对比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尿路感染中的控制效果,分析微生物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并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300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肠埃希氏菌采取微生物检验手段,对照组大肠埃希氏菌不给予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轻度感染的发生率为67.3%,对照组为3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中度感染的发生率为30.7%,对照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重度感染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明显降低尿路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感染预防以及控制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新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ARCO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钽棒并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进展为ARCOⅢ期外,其余股骨头均无塌陷,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2±7.1)分提高到术后(83.9±8.6)分。结论: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梁红锁;黄克;李林;张波;韦程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1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治疗组7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吸氧、吸痰、镇静、止咳、支持疗法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两组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64.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很好的平喘、止咳效果,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心律失常患者急诊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对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急诊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之间接收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挑选出6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年龄55~90岁,将60例患者进行治疗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普通心率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只进行普通治疗。结果:经过治疗,60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心率和血压水平趋于平稳。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采用美托洛尔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运用美托洛尔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及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雪花;拓小义;崔琼;麻兵娟;刘文惠;白金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失眠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疾病。大多因生活、工作等不良事件,引发应激反应所致。失眠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一大疾患。故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归析了失眠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研究进展。现作综述如下。

    作者:陈金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152例患者行椎动脉超声检查,利用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的管腔内径、走行及血流动力学等。结果:15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横突孔位置异常者27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者32例,椎动脉起点位置异常者2例,单侧双支椎动脉者1例。所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发现椎动脉变异的患者于C T下亦均表现为异常的椎动脉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 T的终符合率达到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安全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在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于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588例阴道炎患者病原学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V)、支原体、衣原体(CT)、真菌、滴虫感染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12月采集的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生理盐水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的检测,BV快速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在258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2027例,阳性率为78.3%,其中细菌性阴道病1213例,检出率为46.9%,支原体789例,检出率为30.5%,假丝酵母菌279例,检出率为10.8%,滴虫86例,检出率为3.3%,衣原体81例,检出率为3.1%。阳性标本中,单纯性感染1693例,占83.5%,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感染334例,占16.5%。结论:BV和支原体是本地区阴道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对阴道炎患者病原学联合检测,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阴道炎患者的病原学感染状况,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殷伟;王良平;周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以2013年1-12月之间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对其实施临床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新型溶血素临床检验指标中,PLT和WBC检验结果略高于传统溶血素(P>0.05),而新型溶血素技术的 Hb检查结果均明显高于传统溶血素(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利用新型溶血素进行临床检验,其 Hb指标值会明显偏高,因而需要加以纠正。

    作者:刘隆苹;吴辉云;余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做好产科质量控制降低剖宫产率效果分析

    目的:掌握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产科工作现状及推动降低剖宫产率工作质量控制,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产科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滨海新区大港各医疗保健机构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网录入的分娩监测资料和上报的妇幼卫生报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由2009年的71.6%下降到2010年的64.7%,2011年达到49.3%,较2009年下降了22.3个百分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社会因素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慎重实施无指征的剖宫产、提高助产技术、推广产科适宜技术、实施人性化服务、加强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及行政督导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崔宇洁;徐宝良;董瑞;王书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撰写结构式中英文摘要须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住院13~52d ,平均(28.3±3.3)d。术后当日有28例症状改善,6例在术后3d内症状改善,2例无改善。术后2例出现呼吸衰竭,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5例发生多尿症,4例发生中枢性高热,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发生压疮(Ⅱ级),3例再次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治疗,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围术期对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对于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镇痛药物对慢性胰腺炎腹痛治疗的临床药学监护体会

    慢性胰腺炎在我国已越来越常见,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发作的频率逐渐增加,无症状期进行性缩短,终进展为持续性疼痛,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治疗是一个难题,尽管治疗手段繁多,但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镇痛药物应用的不规范性,常以失败告终。近几年来,笔者在使用镇痛药物对慢性胰腺炎疼痛阶梯化、个体化治疗及药物监护方面取得一点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2009年期间收治的4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果:手术治疗39例,非手术治疗8例,转上级医院1例。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诊断,以尽早手术治疗为主,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冯杰;张敏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