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慧;陈彦刚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术后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生命质量评分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状况等数据。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低,实验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状况要明显上升,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给予患者比较科学的护理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治疗需求,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李传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的影响作用,探索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治疗组制模前3d起给予血必净2ml/只腹腔注射,1次/12h ,共5d。其他两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各时间点经腹主动脉采血,距回盲部5cm处取回肠3cm ,ELISA测定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回肠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CR测定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mRNA 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PA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f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h、24h、48h TNF-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可明显抑制这种变化(P<0.05)。结论:脓毒症可致大鼠肠 TNF-α、PAF分泌增加,Pafr基因表达下降,血必净对肠道的保护作用与抑制PAF的生成和抑制PAF与Pafr的结合有关。
作者:杨玭;黄中伟;刘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便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便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5%,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方法治疗便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洪裕恒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进行治疗。观察子宫良性病变在改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LSH)治疗的情况下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实验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费等都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经过改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LSH)治疗效果显著,大大地降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少,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作者:谢秋娴;郑曼佳;谢昭雄;陈婵玉;刘潮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胰腺炎患者尽早恢复中的临床作用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80例胰腺炎患者入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来我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口头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82.5%)( P<0.05);实验组对我院护理满意度达到95.0%高于对照组(65.0%)( P<0.05)。结论:在胰腺炎患者尽早恢复中,医护人员利用舒适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孟临翠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ICP胎儿宫内缺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IC P胎盘(其中重度组15例、轻度组15例)和20例正常妊娠胎盘的HGF的表达。结果:ICP重度组胎盘组织中的 HG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ICP轻度组(P<0.01),且其表达与ICP分级之间存在等级相关(rs=0.59,P<0.01),轻度组和正常妊娠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组胎盘组织中 HGF表达的降低,可能影响妊娠期胎盘血管形成和滋养细胞的增殖,使胎儿胎盘单位缺血、缺氧引起胎儿慢性缺氧,当在宫缩等急性缺氧应激下发生失代偿时可能导致胎儿不良结局。
作者:朱晓萍;李群锋;陆晓青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延续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PCI患者中抽取12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展开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血糖监测结果以及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等;本组123例患者中有90%以上对延续护理不知晓,并有超过85%的患者存在延续护理需求。结论:PCI术后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旧存在,需接受科学的延续护理,因此对患者展开延续护理知识教育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陈晓慧;陈彦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病人进行下肢血管DSA或M RI检查,其中17例进行下肢血管狭窄处介入治疗,与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进行比较,并术后给予抗凝等。结果:糖尿病足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溃疡及感染等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踝/肱动脉压比值(ABI)、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足部皮肤温度、血供、足背动脉等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有明显优势。结论:经DSA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后给予介入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效果满意,同时可降低病人的病残率。
作者:曹长春;朱红;马济雷;凌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联合曲马多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联合组,各52例。曲马多组于腹腔镜术后给予曲马多100mg ,静注;联合组给予曲马多100mg ,纳洛酮0.4mg ,静注。结果:联合组在 T0、T1h 、T6h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联合组术后T0、T1h 、T6h时MAP、HR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联合组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联合组术后2h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联合曲马多可增强曲马多的镇痛效果,降低其消耗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恢复非常有利。因此,曲马多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对术后镇痛效果安全、有效,是腹腔镜术后镇痛较好的方法。
作者:谢惠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了提高本科医学生在神经内科短时间实习的质量。方法:将新入本科室轮转的五年制实习生5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人格分型,为不同的人格类型采用互补方式匹配相应的带教老师,以期在短期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实习效率。对照组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入科后随机分配给带教老师,出科时由教学助理统一进行考核,包括病历书写、床边查体、辅助检查、诊断分析、用药处理、人文素养等,各项分别给出分数。结果:试验组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在查体、诊断分析和人文素养方面明显好于随机分配组,但在病历书写、辅助检查、用药处理上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带教和医学生之间的融洽互动配合能提高短期实习质量,尤其是临床实践方面,合适运用心理学量表有助于临床教学。
作者:黎佳思;韩宁;邓本强;丁素菊;毕晓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声频共振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入院时及进行健康教育2周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的掌握及情绪自我调控情况。结果:健康教育2周后患者在疾病的病因、防治知识、生活习惯、声频共振治疗原理的知识掌握及情绪自我调控方面与入院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促进护患关系,还使患者能很好地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覃月彩;冯下芝;黄淑梅;姚敏;钟雨琪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和对照组88例轻度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 C呼气试验,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88例反流性食管炎分为LA-A、B组及 LA-C、D组,对比两组 H .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 Hp感染的阳性率(42.5%)低于对照组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B组 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56.5%)高于LA-C、D组 H .pylori的阳性率(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pylori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
作者:董伟;田道容;杨斌;曾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疑难复杂阑尾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行腹腔镜治疗的疑难复杂急性阑尾炎15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8例患者中,除17例因异位急性阑尾炎、回肠憩室、Crohn病、阑尾肿瘤等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41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治疗,未发生阑尾动脉出血、肠瘘、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可适用疑难复杂阑尾炎的治疗,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钟云;沈方敏;柳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并分析丹红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兑入5%葡萄糖针250ml静滴,1次/d ,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改善心肺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戚春辉;杨勇;施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水平变化,探讨hsCRP、HCY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内科因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住院患者23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ICVD)住院的患者42例,共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及HCY检测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与HCY呈正相关(r=0.128,P<0.05)。(3)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hsCRP、HCY高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史丽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缺血性眼底病变的疗效。方法: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中选取1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200mg川芎嗪加入500ml的5%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选用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静脉滴注。两组都是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1.4%,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川芎嗪对于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雷洪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配合常规疗法治疗足月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8例确诊为足月新生儿肺炎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营养支持治疗、吸痰、氧气吸入、控制感染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上述疗法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及改善临床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作者:陈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比分析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方法:对70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7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在Ⅰ级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2.35%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1.48%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在Ⅱ~Ⅳ级的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6.20%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2.25%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中Ⅴ级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2.16%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1.25%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要明显好于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按国家标准GB 3358.1~3-1993《统计学术》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中位数仍用 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探讨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CT表现,以加深对FNH的认识和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22例 FNH的MDCT 征象。22例均经16层CT 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结果:本组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5~50岁。共检出病灶23个,1例病灶2个,其余21个病例均为孤立性病灶。病灶呈类圆形结节状、分叶状。平均直径4.35cm。23个病灶中肝右叶病灶16个,左叶病灶7个。平扫18个病灶呈低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改变。动脉期23个病灶除6个病灶中央瘢痕无强化外其余呈均一明显强化, C T值95~147 H U。门脉期及延迟期:14个病灶稍高密度,5个病灶等密度,4个病灶呈稍低密度。6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均无强化,4个延迟期强化;另2个中央瘢痕延迟未见强化。结论:MDCT 能较好的反应 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对较典型的FN H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对非典型的FN H须与肝腺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Fc-hcc)及肝炎性假瘤鉴别。
作者:龙文金;曹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