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学术与教学评价

包海燕;崔姗姗

关键词:中医教育, 教学学术, 教学评价
摘要:本文在分析现行高等中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教学学术思想对中医教学评价的根本性促进作用.认为要更加有效的提升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质量,应以教学学术思想为主导,提高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强和完善教学评价,实现教学学术与教学评价的有机结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可量化的,并适用于医学教育目标的人才素质评测指标体系.基于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完成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遴选;2.采用专家访谈法,形成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草案;3.联合运用Delphi法与Fuzzy综合评价法进行三轮评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4.运用“雷达图分析法”实施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构建临床医学人才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创新性,可为各医学院校提供借鉴.

    作者:杨敏;邓庆平;黄鹤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治未病思想与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关系探讨

    从健康到疾病的发生必然经历:健康→体质偏颇→亚健康→疾病的过程,体质偏颇是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现将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思想有机结合,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健康到体质偏颇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调理体质,以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从体质偏颇向亚健康和疾病转化的预防,预防关键是改善病理体质、辨识易感人群,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调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孙大中;修宗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徐寅平经络脏腑辨证治疗痤疮临床经验

    从中医经络循行联合脏腑分属理论并附以临床验案,介绍了徐寅平主任医师辨证论治痤疮的经验,即痤疮一病,乃脏腑功能失常而内生火、热、痰、湿、瘀诸邪气,进而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痤疮常常发生于颜面的不同部位,据此可推知不同脏腑经络的正邪进退、虚实变化.根据痤疮分布部位及所对应的脏腑、经络,结合全身症状,以腹针为主要手段,配合体针治疗,疗效显著,特色突出.

    作者:申斌;于川;徐寅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机浅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心绞痛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将其归于“胸痹”、“心痛”等病范畴.在长期临床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对其本质的认识,本文梳理传统中医的病机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医学证据,将其从中医的发病因素,病因病机,西医病理的实质及相关基因方面等方面作归纳及总结.指出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状况,为提升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战勇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新世纪经方治疗专科专病回顾(四)——失眠

    经方备受古今医家推崇,其在失眠疾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如栀子豉汤、小陷胸汤、归脾汤等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文献,按其主要表现分证对经方治疗失眠疾病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吕明圣;王瑢睿;王冠群;杨建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妇科理论LBL联合CBL教学法的应用

    目的 评价传统教学法(LBL)结合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妇科理论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广州医科大学2010级及2011级中西医结合临专业的两个班级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11级64人)总论及各系统总论采用LBL教学方法,具体疾病的诊疗采用CBL教学方法,CBL与LBL有机结合,对照组(2010级62人)所有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通过期末成绩评分和问卷调查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教学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教学法相比,LBL结合CBL教学法在提高学习兴趣、锻炼主动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 LBL结合CBL教学法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赖毛华;马红霞;刘华;宋兴华;李娟;夏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耶稣会士与新教传教士对中医之评介与影响

    17、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时期,中西医发展水平大致相当,耶稣会士以文化交流的心态来审视中医,他们所翻译的西医书籍主要以性学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影响有限.而19世纪新教传教士来华时期,西方医学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医学的转变,他们以现代医学的标尺来衡量中医的科学性,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甚至提出在中国建立西方医学体系.他们在中国传播西方医学,对中医造成了巨大冲击,推动了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促就了近代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形成.

    作者:郭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依从性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试验组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经过三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依从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依从率比对照组高.结论 专业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使得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陈东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浅述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因此,必须重视乳腺癌的防治.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其中中医中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已渐被中西医业界高度重视.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理气和胃方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中药自拟益气和胃方配合化疗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加服中药理气和胃方,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体重变化等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拟理气和胃方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化疗毒副作用.

    作者:李应宏;张宇杰;王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药剂学课程的自主设计实验探析

    药剂学实验教学选取浸出制剂为实验对象,开展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通过选取处方,设计方案,提高了学生独立完成文献资料查阅及选取立项课题的能力.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药学专业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贺青姣;刘廷艳;龚明;侯飞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份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研究概况

    随着中医药工作的深入研究,结合肠道微生态学科的发展,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日益受关注,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已逐渐被阐释,不管是从中医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都已证实中药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笔者整理近10年来中药调整肠道菌群的相关文献,总结单味中药对肠道微生态调节的研究,从健脾化湿药、补益药、清热解毒药、泻下药、消食药及理气药等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研究进行概述.

    作者:吴国琳;余国友;范小芬;卢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冯建华补中益气汤治疗原发性甲减临床经验

    冯建华教授摒弃了肾阳亏虚为原发性甲减基本病机的说法,提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气亏虚,中气下陷,肾阳亏虚为其发展过程的晚期阶段.所以其治当首选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法.在临床上治疗本病时常选用补中益气汤作为基础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灿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进展

    便秘在临床上,属于伴随疾病而存在一个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长,排出时间延长,粪质坚硬,便量减少,排出困难不畅.特殊情况下合并直肠胀感及排便不禁的临床症状.据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出的结果表明:便秘的发病率为0.1~0.15,老年患者比重大,其中仅60岁以上患者人数就占总便秘患者的18%~23%.便秘患者常伴随腹部的不适感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临床观察表明其常可诱发或加重消化系统的相关疾病,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因而有效的治疗便秘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所关注.现有大量临床报道显示针灸对便秘的治疗确切有效[1].

    作者:丁庆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与生活压力的增加,偏头痛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其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病的治疗,针灸疗法通过对经脉气血的调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旋静;辛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目的 探索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适宜方法.方法 回顾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以及我国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及经验.18年来,我院通过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教育者的水平.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展了糖尿病教育大讲堂、护理教育小课堂、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使用优化管理项目”对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管理.针对我们在健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PDCA循环结合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授权教育模式,结构化教育模式等新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效果.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正在从传授式教育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参与方向改变.

    作者:黄薇;张越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近年糖尿病足中医治疗进展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损害包括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等,其治疗方法融合了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及内科支持治疗,而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在糖尿病足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本文就近5年来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进展进行综述,着重包括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理论进展、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进展、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足进展、专方专药几个方面.

    作者:王娟;杨朝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20例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20例,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 0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评价,并与20例使用血栓通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经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14天后,中医症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残障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积分降低值与血栓通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比较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恢复期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络证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作者:吕建军;郭素贞;赵伟娥;邢辉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外敷结合腔内灌注及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0例

    目的 观察中药外敷结合腔内灌注及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顺铂80 mg+氯化钠100 ml胸腔灌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外敷局部后同时配以深部热疗.观察两组治疗2疗程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65%,对照组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外敷结合腔内灌注及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且可提高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作者:洪月光;何宁一;张敬;齐欢;朱立春;张学新;王晓玲;孙兴华;张毅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体三教授运用附子治疗肝病经验

    高体三教授是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高体三教授以六经辨证为主线,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立足于肝肾两脏生理特性,临床灵活运用附子等温热药,效如桴鼓,对附子确有独到发挥,笔者试对高体三教授运用附子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易华;张玉婷;易建华;高天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