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FN联合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

姜玲;崔炜萍

关键词:早产预测, 胎儿纤连蛋白, 宫颈长度
摘要:我国将妊28周至不足37周内分娩者 [1]定义为早产,相关资料显示早产儿大约占围产儿死亡的75%~80% [2],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如能早期有效预测早产,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降低早产发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我院采用fFN(胎儿纤连蛋白)及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来预测早产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早产预测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率,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前切术(DIXON手术)治疗直肠癌24例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直肠癌前切术(腹腔镜Dixon与传统开腹Dixon)治疗直肠癌的心得体会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8月接收的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Dixon治疗14例,开腹Dixon治疗1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术中出血量大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病情况以及输尿管的损伤、大便失禁情况以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在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吻合口瘘发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与传统开腹Dixon术相比,术中出血量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具安全、微创、可行性.

    作者:陈铭年;王玉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流程管理在重危病人术后转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重危病人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对74例危重病人术毕转运实施流程化管理,观察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和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与传统转运方法比较.结果:对危重病人术后转运实施流程化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途中严重和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优化程序管理后转送重危病人降低了转运的风险,保障了病人的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大体育比赛高等级运动员医疗保障实践分析

    体育赛事医疗保障是运动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中之重就是对运动员的伤病进行迅速、有效、合理的医疗救治.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地承办体育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这些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逐渐呈现出了比赛大型化、竞技高水平化、参赛运动员高等级化、赛事医疗保障高要求化的四化改变,促使了该专项的学科建设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作者:徐险峰;黄枫;郑晓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GDM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可同时合并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2%,属于高危妊娠,对母儿均有危害.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而且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问题,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吕宝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各项血脂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人群,而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人群,各项血脂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有血脂异常,血脂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X线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入院手术并经证实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与CT扫描结果重读,并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结合后诊断准确率为100%,与每种检测手段单独使用的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线与CT扫描相结合能大幅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点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长期家庭氧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科住院,诊断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出院后长期LTOT,对照组未予吸氧治疗,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2年后,治疗组患者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低氧血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均无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LTOT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丽;薛培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 72例住院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内容为:对疾病相关知识、对药物服用的方法及疗程、不良反应的预防指导及家庭消毒隔离措施.经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均 P<0.05).结论:护士应根据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制订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薛露;朱亚琴;常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目的:对引起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肥胖、产程>12h、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4次、胎膜早破、术前白细胞升高≥15.0×109/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合并阴道炎、手术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手术瘢痕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导孕期保健、减少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可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晓峡;易凤仙;叶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替普瑞酮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加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5例,分成A、B两组,A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替普瑞酮药物医治;B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药物医治.结果:经医治,A组患者腹痛、恶心、反酸等病症改善优于B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结论:替普瑞酮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

    作者: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探讨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发生狭窄的原因、部位、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椎动脉发生窃血程度的关系,解释临床表现.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或大动脉炎引起者临床少见.84.2%的狭窄部位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占绝大多数.椎动脉窃血程度与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程度正相关,当狭窄同时伴有双侧颈动脉闭塞、患侧上肢动脉栓塞或狭窄、患侧椎动脉栓塞或对侧椎动脉狭窄时,可不出现窃血现象.结论:超声能够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胥战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肛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必须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新技术和设备的运用,肛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影像学能显示瘘管的位置及其走向,尤其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外科医生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治疗肛瘘,避免复发.本文查阅近年来肛瘘文献资料,现将目前肛瘘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开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作者:史立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本功能训练在外科动物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探讨

    外科动物实验是从外科课堂教学到临床教学过渡的重要环节 [1],在各大院校得到开展与应用.但是由于动物来源短缺 [2],教学经费投入大,普遍存在学时少、收获小、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目前部分院校逐渐减少投入,甚至取消.本文探讨通过加强外科基本功训练方法,提高外科动物实验在外科教学中应用效果.

    作者:逯彩虹;孙富国;戴卫红;赵金荣;冯帆;李秀娟;高丽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目的:总结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及精细护理,治愈 17 例,死亡3 例,1 例因自主呼吸恢复欠佳继续机械通气治疗后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正确的机械通气治疗,重视基础护理,加强机械通气护理,减少并发症等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田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决奈达隆的临床进展

    盐酸决奈达隆(dronedarone hydrochloride)是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与胺碘酮(amiodarone)具有类似的电生理作用,但它不含碘,故不会引起与碘相关的不良反应.2009年7月经FDA批准首次在美国上市.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增高.

    作者:付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外伤、激素应用、骨质疏松等多种原因使股骨头局部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这类疾病进展快,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终身性残疾.但单纯临床常规或手术治疗时效果不理想,而高压氧(HBO)的介入给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作者:黄丽香;杨碧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洛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对照组(非洛地平)各50例,比较组别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分析变化.结果: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显效率(38%)、有效率(56%)及总有效率(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24h动态分析结果上,研究组治疗前、后DBP脉压差及24h降压谷峰比值(T/P)变化明显,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非洛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继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启东市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 =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 =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 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作者:倪正平;黄飞;陆玲玲;陈陶阳;施平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安普贴在老年ICU患者Ⅲ期压疮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安普贴在老年ICU患者Ⅲ期压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33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8例有33处Ⅲ期压疮的患者作为干预组,15例有28处Ⅲ期压疮者作为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使用安普贴,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他预防压疮护理方法相同,疗程均为4周.采用统计学分析干预组及对照组1个疗程愈合例数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安普贴治疗Ⅲ期压疮效果确切、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达晓燕;马春娇;曹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593例旋毛虫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通过对旋毛虫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的观察,为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593例旋毛虫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和健康指导,加强用药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旋毛虫病首选阿苯达唑杀虫治疗,同时对症处理,做到发病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仕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