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本功能训练在外科动物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探讨

逯彩虹;孙富国;戴卫红;赵金荣;冯帆;李秀娟;高丽彩

关键词:外科教学, 动物实验, 基本功能训练
摘要:外科动物实验是从外科课堂教学到临床教学过渡的重要环节 [1],在各大院校得到开展与应用.但是由于动物来源短缺 [2],教学经费投入大,普遍存在学时少、收获小、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目前部分院校逐渐减少投入,甚至取消.本文探讨通过加强外科基本功训练方法,提高外科动物实验在外科教学中应用效果.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糖代谢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各80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重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伴发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更严重,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学生对高校医院满意度测评及实证分析——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本文以大学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以大学生对高校医院有形载体、服务态度与意识、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与管理等四部分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大学生对高校医院很不满意中前3项分别为医疗设施15.6%、服务态度14.3%、药品齐全度13.9%,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几点建议.

    作者:马巧焕;褚洪;李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长期家庭氧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科住院,诊断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出院后长期LTOT,对照组未予吸氧治疗,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2年后,治疗组患者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低氧血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均无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LTOT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丽;薛培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肺厚、扩大,后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诱发肺、心功能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作者:王学芳;冷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直肠癌前切术(DIXON手术)治疗直肠癌24例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直肠癌前切术(腹腔镜Dixon与传统开腹Dixon)治疗直肠癌的心得体会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8月接收的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Dixon治疗14例,开腹Dixon治疗1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术中出血量大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病情况以及输尿管的损伤、大便失禁情况以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在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吻合口瘘发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与传统开腹Dixon术相比,术中出血量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具安全、微创、可行性.

    作者:陈铭年;王玉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体输血工作临床推进的制度研究与实践

    目的:探讨医院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机制与提升临床医生对自体输血认知度和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方法:从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医患宣传,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结果:经过1年来的工作实践,自体输血开展比率已达标.正逐步向常态化、显效化、规范化迈进.结论:自体输血的推进工作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协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度与参与的积极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赛;彭传华;王群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76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气道黏膜损伤发生比例、痰液阻塞发生比例、肺部感染时间与切开置管时间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范盛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启东市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 =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 =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 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作者:倪正平;黄飞;陆玲玲;陈陶阳;施平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肛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必须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新技术和设备的运用,肛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影像学能显示瘘管的位置及其走向,尤其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外科医生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治疗肛瘘,避免复发.本文查阅近年来肛瘘文献资料,现将目前肛瘘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开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作者:史立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GDM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可同时合并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2%,属于高危妊娠,对母儿均有危害.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而且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问题,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吕宝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初探两种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方法

    产科外阴消毒是产科检查和分娩前常用的外阴皮肤消毒操作,消毒液经过不断地研究也不断变化着,从常用的低效消毒剂(1‰新洁尔灭 [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剂(点尔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终不变.

    作者:赵得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种麻醉剂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拔髓、拔牙和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患者,均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拔髓治疗64例(A1、B1和C1组);拔牙治疗104例(A2、B2和C2组);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治疗51例(A3、B3和C3组),分别用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进行麻醉,观察三种麻醉剂在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结果:在拔髓治疗中,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好于利多卡因,P<0.01;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拔牙治疗中,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好于利多卡因,P<0.05;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必兰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门诊清创缝合及小手术治疗中,三种麻醉剂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麻醉剂在口腔不同诊疗中的麻醉效果不同,临床上可根据治疗项目所需麻醉强度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剂,以求达到麻醉效果好、经济、方便、安全的目的.

    作者:王兵;肖朋;王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结局相关性因素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心脏畸形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中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6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结果与随访结果相对比.并选取同期低危组孕妇1 000例进行胎儿心脏筛查为对照组进行比对.结果:在所有检测对象中,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38例,其中22例通过尸检证实,15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2例发生误诊.总体准确率为94.74%.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平均孕周为(25.3±4.5)周,早的病例于孕20周检出,晚1例于孕38周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严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早期检出大多数的胎儿心脏畸形;对各种畸形分项目评估使临床医生及孕妇能更确切的了解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做出合适的处置,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作者:张蕾;黄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T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7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7例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胸X线检查、肺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7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行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找到隐球菌而确诊.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肺隐球菌病,超声引导下PT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蔡志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机体柔韧性与穿脱隔离衣污染点的探讨

    目的:探讨机体柔韧性与穿脱隔离衣污染点的关系.方法:通过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培训,观察机体柔韧性的变化.结果:经10周的PNF培训后,学生机体柔韧性明显改善,穿脱隔离衣污染点明显减少.结论:PNF法可明显改善机体柔韧性,减少学生穿脱隔离衣时的污染.

    作者:周冬梅;毛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探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采取骨外科护理常规,干预组30例在骨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相关症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梁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在老人临终关怀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在老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临终关怀的释义和祖国医学中的临终关怀,探索中医心理治疗及护理技术在老年人临终关怀中的应用方式,评估其对老年人心身疾病的治疗、情绪状况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形成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老年病人的中医心理治疗护理方案.结果:结合不同类型临终关怀病人的心理特点,从不同角度分别说明临终关怀病人的心理护理,突出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对病人施行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是临终关怀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结论: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还应该有一个总的、一般的方法.如何将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应用于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工作实际,填补中医心理治疗在老年人临终关怀中的空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可提高护理质量,也可提高治疗效果,使病人能早日康复.

    作者:林桂永;梁娟娟;卢永红;李玉梅;盘秀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的实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基础 [1].目前,我国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大致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供应模式.分散式是指由科室自行清洗污染的医疗器械,集中式是指将医院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 [2].

    作者:丁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与软通道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软通道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接受普通开颅手术治疗,基本治愈9例(28.1%),死亡2例(6.3%),总有效率81.3%;30例通过软通道引流治疗,基本治愈14例(46.7%),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

    作者:孟强;杨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生脉液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5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BNP的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