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与用药分析

韦光萍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痢疾, 临床特征, 药敏试验, 抗生素
摘要:目的:了解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和细菌耐药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取患儿大便,经常规细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而确诊的小儿细菌性痢疾44例,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临床用药情况及相关资料.结果:44例均有腹泻,大便为黏液便、脓血便、水样便、黄色稀便或有少量黏液,培养检出福氏志贺菌30例(占68.18%),宋内志贺菌13例(占29.55%),鲍氏志贺菌1例(占2.27%).44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在前5位的是:亚胺培南(97.7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36%)、头孢哌酮/舒巴坦(84.09%)、氨曲南(84.09%)、头孢吡肟(81.82%)等.临床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小儿细菌性痢疾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儿科用药既要考虑药物的敏感性,又要考虑小儿安全性,彻底治愈患儿,管好传染源,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以控制和减少发病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诊的32例(40眼)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术的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5mmHg(1mmHg=0.133kPa)左右.术后6个月眼内压全部在16~18mmHg之间.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术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东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患者的个性特征,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其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EPQ分析可以知道该患者属于不稳定型、内向型,并且患者具有神经质特性.说明该患者的气质是内向不稳定的胆汁质类型.这也是身心疾病的患者特有的气质类型.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分析可以看出,该患者较正常人具有异常的心理状态.结论:恶性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病例少见、处理难度大,患者有极大的心理负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护理过程中,科学的测量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沈亚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切割吸引器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切割吸引器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应用切割吸引器去除病变的下鼻甲组织,并将下鼻甲骨折向外侧移位.结果:56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切割吸引器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学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6排螺旋CT心电门控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心电门控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PE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成像,按扫描方式随机分为2组:A组:心电门控扫描,手动控制降低管电流;B组:常规胸部强化扫描,管电流采用实时自动曝光剂量调节自动曝光.比较2组间的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辐射计量分别为(4.75±1.21)mSv、(14.61±1.16)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评分的总分分别为101、85分,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门控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是诊断PE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yclin D1与P27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 D1与P27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并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与正常黏膜的Cyclin D1与P27的表达差异.结果:Cyclin D1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yclin D1过表达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因素,Cyclin D1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P27等途径促进肿瘤生成.

    作者:张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与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和细菌耐药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取患儿大便,经常规细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而确诊的小儿细菌性痢疾44例,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临床用药情况及相关资料.结果:44例均有腹泻,大便为黏液便、脓血便、水样便、黄色稀便或有少量黏液,培养检出福氏志贺菌30例(占68.18%),宋内志贺菌13例(占29.55%),鲍氏志贺菌1例(占2.27%).44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在前5位的是:亚胺培南(97.7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36%)、头孢哌酮/舒巴坦(84.09%)、氨曲南(84.09%)、头孢吡肟(81.82%)等.临床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小儿细菌性痢疾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儿科用药既要考虑药物的敏感性,又要考虑小儿安全性,彻底治愈患儿,管好传染源,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以控制和减少发病率.

    作者:韦光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青田县滩坑库区移民已婚育龄女性健康体检825例分析

    目的:了解滩坑库区移入我镇的移民中已婚育龄女性健康情况.方法:对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库区移民中的已婚育龄女性825例所检出疾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检的库区移民中的已婚育龄女性中,疾病检出率为25.45%,其中生殖系统疾病占80.87% 其次为内科系统疾病、指定传染性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在进行检查时已怀孕者60人,占受检女性总数的0.73%;己生育者302人,占受检女性总数的36.6%.因未婚意外妊娠导致人工流产史者有543人,占总人数的65.81%.结论: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非意愿妊娠及人流的发生比率高,这些不利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库区移民育龄女性的健康.在这部分人群中,加强婚育知识教育,将生殖教育引入来自库区的新移民之中,应成为我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遏制在移民中的性传播疾病、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珠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ICC的维护及护理

    目的:探讨PICC在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维护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一2012年2月收治的108例使用PICC治疗的危重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对108例患儿行PICC,其中一次穿刺成功79例,二次穿刺成功24例,三次穿刺成功5例,总成功率为100%;共发生6例静脉炎,4例导管脱落,3例发生感染,3例发生堵管.结论:做好管道护理、熟练封管技术、严格无菌操作等是提高PICC成功率的主要因素,PICC同时也具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向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2例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较为明显改善,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应用甲状腺素可以改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程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护理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20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均心率控制及屏气训练、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准备,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成功率95%.结果:5例心率控制不佳,1例呼吸配合不佳影响图像效果,114例获得满意的图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冠脉CTA可为临床提供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精心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改善影像的质量,能显著提高数字减影的成功率.

    作者:沈文;张灵敏;刘金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2例阴茎部分切除改进术疗效观察

    阴茎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遇到好多包括生理和生活上的麻烦,如蹲位排尿、性生活失败、排尿困难、阴茎回缩等情况,部分患者因致残而丧失性功能导致精神紊乱,个别人企图自杀.自1998年我科应用阴茎部分切除改进术1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脏退行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老年退行性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同期施行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同期行退行性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4)岁.退行性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42例,冠心病合并退行性瓣膜病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置换58例,其中双瓣膜置换5例,合并三尖瓣成形术15例,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1例,合并室壁瘤切除术1例,合并左房血栓清除术2例;合并单瓣膜成形术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15例,双支16例,多支32例.结果:本组早期病死3例(4.8%),共出现并发症8例(12.7%);患者中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2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呼吸衰竭2例,室颤1例,脑栓塞2例均治愈.手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1~ 6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退行性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作者:李建明;武广华;马黎明;陈忠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垂体危象32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sheehan syndrome)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垂体及其靶腺如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回顾本院32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垂体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体征及病因和治疗.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确诊、早治疗、减少误诊,是提高治疗率及危象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32例腺垂体功减退症,其中6例垂体危象,报告如下.

    作者:赵爱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诊外科急腹症42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42例急诊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误诊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提高急腹症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诊外科急腹症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42例患者中溃疡病误诊为急性胆囊炎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例;急性肾炎误诊为尿路结石5例;妇产科疾病误诊为外科急腹症12例(盆腔炎误诊为阑尾炎7例;右侧输卵管脓肿误诊为阑尾炎3例;卵巢囊肿误诊为肠扭转2例);上消化道穿孔误诊为阑尾炎8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为中毒性菌痢2例;嵌顿性疝误诊为急性胃肠炎4例.42例患者全部进行急救处理或抢救治疗,除1例死亡外,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外科急腹症患者误诊的原因包括:病史询问不详细、查体不仔细、辅助检查不完善、病情进展观察不仔细、手术解剖不清楚、操作鲁莽等.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认真仔细查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分析变化原因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谭志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例使用七叶皂苷钠合并七叶莲片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减少静滴七叶皂苷钠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例使用七叶皂苷钠合并七叶莲片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症状消失,未再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结论:对使用七叶皂苷钠患者采取合理预防措施,是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少华;黄少治;许亚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严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高压氧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2例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22例,采用皮片打薄回植或反取皮回植后配合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创面全部治愈,所有病例外观及功能满意所有病例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术后早期配合高压氧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闻志强;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职<中医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前、后分别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法的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中职<中医护理>的教学质量.

    作者:米健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体检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与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人群健康体检病例573例.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分析老年人群代谢危险因素和尿酸的相关性.结果:MS组与非MS组相比,MS组BMI、SBP、DBP、FBG、TG、TC、LDL-C和尿酸偏高(t=14.014、9.766、9.111、7.214、2.305、2.541、2.765、3.489,均P<0.05),HDL-C偏低(t=-3.125,P<0.01).随着MS组份个数的增加,尿酸水平增加.BMI与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08,P<0.01).结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尿酸有关,肥胖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9 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精心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评价其疗效.结果:14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比较满意;临床疗效评定,无变化、显著进步及基本痊愈分别为7例、22例、111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的护理干预,不但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明显降低了致残率.

    作者:杨新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太仓地区绝经女性健康状况和保健意识的调查

    目的:旨在了解太仓地区绝经女性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及保健意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太仓地区各社区管辖的自然绝经女性130例,使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太仓地区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50.22岁,10年间提前了1.55岁;(2)绝经综合征发生率为74.6%,且绝经早期和晚期的发生率分别达67.8%和80.3%(χ2=2.635,P=0.265).症状前五位在绝经早期和晚期均以性生活不适、骨关节痛、失眠、心悸为主,潮热出汗在绝经早期表现较多,而晚期代之以疲乏;(3)本地区对保健知识一般性了解率可达57.7%,70%的被调查者不饮用牛奶,53.1%的人从未补充过钙剂,且90.8%未使用过性激素替代治疗,38.5%的调查对象从未参加锻炼.结论:太仓地区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且不以绝经年限而改变,保健知识需要更新提高.

    作者:贾彤;杨瑞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