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胎儿前腹壁缺陷中的临床探索

梁凤伟;邓辉荣;温海群;李金莉;黄宝赐

关键词:胎儿, 前腹壁缺陷, 三维彩色多普勒,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对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胎儿前腹壁缺陷展开临床分析,并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17例前腹壁缺陷胎儿为研究对象,均由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为脐膨出以及腹裂,结合声像图对其诊断与鉴别方法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将临床与超声检测结果符合率加以比较。结果:在本组病例中,17例胎儿均被疑为腹壁缺陷,经三维彩色多普勒检测后11例确诊为腹裂,6例确诊为脐膨出,且经引产后随访证实,诊断吻合率为100%。结论:在胎儿腹壁缺陷的检测中,三维彩色多普勒检测安全无创且方便可行,能够对腹壁病变范围大小以及膨出物特征展开全面、动态和持续的观察,临床价值很高,对优生优育、出生缺陷的降低以及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极为有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1例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此阶段是肾脏病及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各种药物效果均不理想,配合血液净化治疗能使病情部分缓解,但是一旦出现心包积液时效果则很不理想。我院收治1例尿毒症伴心力衰竭、大量心包积液1年半的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治疗后心包积液消失,报告如下。

    作者:刘君;封彦超;冯永涛;马晓红;刘延廷;刘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急诊CO中毒患者分布情况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CO中毒在季节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为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的设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近4年的232例CO中毒患者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是否存在规律性。结果:232例CO中毒病例有一定的季节和时间分布特点,并呈逐年减少趋势。结论:急诊护理工作应就CO中毒事件有专门应急预案,以便应付急诊急救的需要。

    作者:姜翠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关于二类疫苗在石楼镇儿童中普及率的调查

    目的:了解石楼镇儿童新增疫苗接种普及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村委会领导、居委卫生干部、乡镇卫生院及学校领导,了解石楼镇未掌握的儿童人数及石楼镇儿童二类疫苗(收费疫苗)的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因素。结果:番禺区石楼镇4岁以下儿童共975人,其中流动儿童371人,本镇儿童604人,两组5种疫苗接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我镇流动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本镇儿童。拒绝接种原因主要是认为其安全性差、认知不足、经济条件的制约。结论:积极的进行二类疫苗普及的调查,调动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科学指导,分析其拒绝接种原因,对于提高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减少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林雄司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颅咽管瘤CT与MRI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患者的C T与M RI影像学表现,其中13例C T检查,8例M RI检查,17例同时做C T和M RI检查。讨论了颅咽管瘤的病理及分型、临床及预后,C T和M RI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肿瘤累及鞍上9例、鞍内15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4例;C T、M RI表现多样,C 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 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C T与M RI相辅相成,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1]。

    作者:贾敏;陈世孝;靳秀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 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 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 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5例肿瘤均呈类圆形囊实性肿块,3例肿瘤内及边缘见斑点状、条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囊性部分各期均不强化,实质部分渐进性强化,可见肿瘤边缘呈线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在各期强化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史钰侃;蔡崧;沈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镇江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镇江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和诊治经验。方法:对本地区近5年出生72h的111238例新生儿,采足跟血滴在专用滤纸上,用塑料袋封存送至筛查中心(镇江妇幼保健院),采用时间分辨免疫法进行TSH的筛查。可疑标本复核后仍异常,召患儿回筛查中心进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测定。确诊者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规范性治疗,定期监测其甲状腺功能,进行体格评估和智能测试。结果:筛查111238例新生儿,确诊C H患儿31例。其中2例筛查阴性,甲状腺功能检查后确诊。镇江地区C H发病率为1/33588。28例C H患儿智力水平及体格发育均达到同龄儿生长发育水平,骨龄正常,发育商(DQ)测试平均108(85~132)分,2例失访,1例智能发育落后。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CH的保障,应该推广普及。筛查阳性或筛查阴性而进一步确诊的CH患儿早期规范性治疗,定期随访,其体格和智力发育可与同龄儿相当。

    作者:毛旭琴;周桂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3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体会

    目的:讨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Neer评分根据疼痛、功能、活动度、解剖位置来评估其功能,优13例,良15例,可2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共手术治疗跟骨各型骨折患者36例(40足),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AOFAS评分其疗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测足部功能,优18足,良15足,可7足。并发症:手术切口皮缘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软组织的保护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艳平;刘建伟;赵快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究并分析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60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收集初产妇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贫血和流产次数多是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母婴早接触吸吮和第三产程按摩是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故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李绿叶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有产后出血倾向的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2h出血量、2~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晓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对于宫外孕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外孕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宫外孕手术患者9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3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松弛训练等心理护理,涵盖术前和术后。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结果:心理护理试验后焦虑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状态,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状态。

    作者:黄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16层螺旋CT在异位肾诊断中的技术和应用体会

    肾应位于腹膜后第1、2腰椎平面,如不在正常位置即称为异位肾。异位肾本身没有症状,除非并发有其他异常;无症状的异位肾不需任何治疗,如并发梗阻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则需治疗。以往临床上诊断异位肾常依靠超声等检查,随着16层螺旋C T技术的发展,以其极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及真正意义上的各向同性扫描,使得运用16层螺旋C T诊断本病成为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 CT 分辨率高,可以鉴别多种疾病。

    作者:石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35min ,术中出血量≤100ml ,带蒂浆膜下肌瘤几乎无出血。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能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

    作者:余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人昏迷43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昏迷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急性昏迷患者综合分析能力,避免误诊漏诊,改善预后。方法:本文收集了43例老年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起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病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昏迷的病因中以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昏迷为主,其次安定中毒也不少见。有1例重症哮喘误诊为脑出血,1例重症肺炎误诊为急性脑炎,1例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例病毒性脑炎误诊为安眠药中毒。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笔者发现全身性疾病和颅内外疾病均可能引起昏迷,而起病症状和体征有助于病因发现。

    作者:周美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百草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CT GF 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百草枯致中毒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通过ELISA法检测经过百草枯处理后的细胞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MRC-5细胞分泌少量CTGF ,经过不同浓度百草枯处理后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48~72h细胞CTGF浓度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加(P<0.05),在72h CTGF浓度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百草枯中毒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达CTGF明显上调,明显高于正常细胞,提示在百草枯中毒后肺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增加,进而导致肺纤维化。

    作者:骆继业;张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地震所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总结地震所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结合3例地震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第1例患者救护经验对随后2例患者可快速明晰抢救及护理思路,找出抢救及护理关键。结论:本文经验对于地震所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快速抢救及护理具有明显指导作用,对提高团队的救治及护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何丽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自动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利弊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自动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利弊对比分析。方法:本文将选择自拟黄连解毒汤,分别采用自动煎药机和传统煎药两种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煎煮所得溶液相对密度及小檗碱煎出率。结果:采用相对密度法测定两种煎煮所得溶液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传统煎煮方法的小檗碱煎出率高于自动煎药机煎煮。结论:自动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在中药煎煮上,各有利弊,为了方便、快速煎煮药物,建议应结合中药特点,改进煎药机,以使得在快速煎药的时候,保证中药治疗效果。

    作者:曹凯;钱勇;钱爱军;陈峰;赵振江;李宗宝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镇中心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暴发疫情,探讨流腮的流行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描述流腮病人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分析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发病起始于2008年4月5日,2008年4月7日和20日出现2个发病高峰,4月28日以后未发生新病例;575名学生中共发生54例,罹患率为9.4%;发病数多的班级罹患率为22.6%,占发病总数的22.2%;发病学生中男30例,占55.6%;女24例,占44.4%;年龄分布均为6~12岁;采取以晨检、隔离治疗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结论:根据流腮的流行规律,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腮腺炎在学校的暴发流行。

    作者:尹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对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的8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并对患者术前后进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同时选取8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后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实验组进行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绪角色功能和躯体角色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分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能够有效地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鑫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探讨心力衰竭标记物新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死亡目前已居全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其中约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1]。出现许多成果,包括各种临床指南的更新[2],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的共识,美国医学会提出的将心脏移植作为心脏病的次选治疗以及一些临床标记物试验的新发现。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近年的流行病学术语表明,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心力衰竭是非常重要的。健康 ABC 研究观察到每1000例老年人中就有13.6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及黑色人种更易发生心力衰竭。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报道,美国每年新增心力衰竭病例数近55万,欧洲约7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并因此住院治疗,在我国慢性心衰患者也近400万人,给医疗卫生保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医师健康研究也进行了此类观察,20900例中年健康男性参与,他们体质量正常,从不吸烟,适度饮酒,规律锻炼,早餐以谷类、水果、蔬菜为主。该人群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危险性相对较低[3]。

    作者:梁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