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勤;章霞;陈爱;梁桂珍
目的:探讨经超细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胃息肉采取胃镜下活检钳夹除和圈套结扎电凝切除的方法进行切除,并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55例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活检钳夹除13例,圈套结扎切除18例,电凝混切24例,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超细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方便,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和开展.
作者:刘万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联合避孕药口服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避孕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避孕药口服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评价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组(30例):给予舍曲林(50~200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喹硫平(25~200mg/d),实际完成试验者27例;舍曲林组(30例):单用舍曲林(50~200mg/d)治疗,实际完成试验者26例,2组持续治疗观察期为6周.于入组前、入组后第2、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用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62.96%;舍曲林组的总有效率为26.9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安全性较好.
作者:黄文忠;蒋敏;耿德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产后缺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收治的48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中西医辨证施护.结果:经治疗治愈2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结论:对产后缺乳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马小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按HbA1c控制标准分成达标组(HbA1c≤6.5%)43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以及死亡原因.结果:3年后达标组患者生存27例,生存率为62.79%;未达标组患者生存22例,生存率为46.81%;未达标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达标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患者因感染死亡 12 例,占48.00%,心血管疾病死亡6例,占24.00%,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占8.00%,其他5例,占20.00%.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组的患者预后较达标组患者差,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DM透析患者是很有价值的.对于糖尿病透析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冯辉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98例已确诊并了解病情的恶性肿瘤病人及9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8.97,P<0.01).不同文化程度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1,P>0.05).不同年龄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03,P<0.05).不同性别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77,P>0.05).肺癌病人较其他种类的恶性肿瘤病人有更明显的抑郁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较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年龄、病种的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文化程度无关.在恶性肿瘤的宣教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
作者:孙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垂体功能减退危象(简称垂体危象)是在垂体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在各种应激情况下和治疗不当,病情发生急剧变化以至发生昏迷及死亡.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就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垂体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赵敏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脂、血尿酸水平(U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诊断新发脑梗死患者662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180例提示有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狭窄组),其余482例为非狭窄患者(非狭窄组),另选择80例年龄和性别与狭窄组、非狭窄组相匹配的体格检查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组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血管狭窄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及血尿酸分别为(4.7±0.7) mmol/L、(1.7±0.8) mmol/L、(3.7±0.8)mmol/L和(420.1±98.2)μmol/L;非狭窄组患者为(4.2±1.0) mmol/L、(1.6±0.5) mmol/L、(3.4±0.6) mmol/L和(398.6±78.1)μmol/L;对照组为(3.5±0.9) mmol/L、(1.4±0.7) mmol/L、(2.8±0.9) mmol/L和(310.5±60.6)μmol/L.狭窄组、非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狭窄组与非狭窄组血浆TC、TG、LDL-C、尿酸水平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血尿酸与TC、TG、LDL-C无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血浆TC、TG、LDL-C、血尿酸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血管狭窄相关.
作者:肖利杰;龚爱平;魏秀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 型糖尿病患者46例,服用拜糖苹50mg/次,3 次/d,咀嚼服用,连续服药治疗10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胰岛素(FINS、PINS)的变化、血糖(FBG)、糖化血糖蛋白(HbA1c)和甘油三酯(TG)、胆围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项血脂水平以及其他体征变化.结果:经拜糖苹治疗后患者的FBG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无低血糖及重要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魏宏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医嘱是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为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嘱,然而现实工作中常存在一些潜在安全隐患,为此应加强对执行医嘱的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杜绝在执行网络医嘱不规范现象,以此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庄卫理;陈瑞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规律,探寻可能有效的综合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3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特点,分析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心脏支持、ECMO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临床具体使用方法.结果:7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危重病例63例,机械通气20例,肺出血12例.63例危重患儿均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心脏彩超异常16例.终无肺出血患儿均获治愈出院共51例.12例肺出血患儿中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2例,好转放弃治疗死亡2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常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需严密监测,常规行床边心脏彩超检查,合理的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掌握好ECMO的上机时机,可期望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巢建新;洪少贤;朱振宏;卓志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3-8月在我院进行产后42d盆底功能筛查的212例产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妇FPFD的发生率为19.3%,其发生与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及孕期增加体重有关.结论:FPFD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做好广泛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保健意识,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国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504s和PC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P504s和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前列腺癌及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活检标本中的P504s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1) PCNA 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显著(P<0.01),且PCNA 蛋白的强阳性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2)P504s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P504s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3)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CNA与P504s蛋白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在前列腺腺癌组织中,PCNA蛋白与P504s蛋白的表达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结论:P504s是前列腺癌敏感而特异性的标记物,P504s与PCN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刘雪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13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中,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CT表现为含不同程度的脂肪成分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增强幅度CT值均小于20Hu.结论:CT检查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明确诊断.
作者:何文景;贺小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一种慢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血管通路是指把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体外循环以持续、稳定的血流速度经过透析器,净化血液治疗疾病,并再回到体内的循环过程.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有效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的保证.据统计透析患者为建立血管通路及治疗血管通路的并发症需花费1/4的住院时间,在血管条件差和老年重症患者中花费更多[1] .因此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目前血液净化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挑战.2008年1月我中心开始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管通路的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兆莉;马洪菊;宫兰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151例,异常率为79.9%.其中表现为内耳型30例,占19.9%,脑干型97例,占64.2%,混合型24例,占15.9%.结论:BAEP可作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辅助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定位价值.
作者:徐菲;金平;吴章松;张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方法:选取360例患儿,年龄0~3岁,随机分成对照组(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和观察组(一次性头皮采血针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颈外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大于一次性头皮采血针股静脉采血.结论:选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颈外静脉采血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静脉采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冯桂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49 例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做好宣教,术后注重主动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合理饮食、注意观察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并予以及时治疗.结果:49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无并发症.出院随访3~6个月,均无异常情况.结论: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白玲;任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CT征象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1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28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CT资料.采用SIMENS16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层厚及层距均为6mm.结果:28例中26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部.18例肿块密度均匀,增强一致.6例可见钙化;胰管扩张18例,15例轻度,12例不规则扩张,8例穿过肿块;13例合并胆总管炎,5例胆总管内可见结石;肝外胆管扩张19例,16例轻度;肾前筋膜增厚12例;胰前脂肪层模糊6例.结论: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具有较可靠的CT征象,CT能对大多数的肿块型胰腺炎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张素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对于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炎术后疼痛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80颗前牙,其中80颗为慢性牙髓炎,100颗为慢性根尖炎.80颗慢性牙髓炎随机分成两组:35颗用一次法治疗,45颗用多次法治疗.100颗慢性根尖炎随机分成两组:55颗用一次法治疗,45颗用多次法治疗.结果:慢性牙髓炎一次法与多次法术后疼痛率分别为17.1%和15.5%.慢性根尖炎一次法与多次法术后疼痛率分别为32.72%和15.6%.结论:根管治疗一次法不能完全取代多次法,可以用于慢性牙髓炎的治疗,但对于慢性根尖炎使用一次法的疼痛率会明显高于多次法,需慎重.
作者:王键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