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宏
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种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方法:按修复体常规预备要求,对活髓基牙进行预备.选择5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采用牙本质氟保护漆脱敏组(n=32);Gluma脱敏剂组(n=33);极固宁脱敏剂组(n=35)治疗.采用可视分级评价法(VAS)计分评价,探测刺激及冷气刺激记录检测预备牙的敏感程度,并进行有效率比较分析.结果:牙本质氟保护漆脱敏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2±0.96)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48±1.10)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86±1.21)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90±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ma脱敏剂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0±1.25)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56±1.35)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98±1.15)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75±1.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固宁脱敏剂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8±1.32)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75±1.45)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75±1.30)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86±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显示良好疗效.
作者:李纪民;邹青;姜田田;张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98例已确诊并了解病情的恶性肿瘤病人及9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8.97,P<0.01).不同文化程度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1,P>0.05).不同年龄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03,P<0.05).不同性别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77,P>0.05).肺癌病人较其他种类的恶性肿瘤病人有更明显的抑郁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较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年龄、病种的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文化程度无关.在恶性肿瘤的宣教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
作者:孙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制度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患者1 00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要求实施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制度;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查房,一般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护理投诉、医疗纠纷例数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医疗纠纷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制度,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医疗纠纷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玉勤;章霞;陈爱;梁桂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怎样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4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资料.结果:甲状腺手术中,采用显露喉返神经和颈丛麻醉的患者清醒状况下手术均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论:是否显露喉返神经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探究,这样才能将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降到低程度.
作者:王瑜;富晓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孕母患早期梅毒未经治疗,其胎儿大多会受到感染.近几年,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报告如下.
作者:庄骏;毛旭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改良组术中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肺功能、胃食管反流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术肺功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害,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作者:袁庆锋;张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脑梗死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极大,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以积极开展针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预防尤为重要,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本文收集了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各75例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亚芳;成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 型糖尿病患者46例,服用拜糖苹50mg/次,3 次/d,咀嚼服用,连续服药治疗10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胰岛素(FINS、PINS)的变化、血糖(FBG)、糖化血糖蛋白(HbA1c)和甘油三酯(TG)、胆围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项血脂水平以及其他体征变化.结果:经拜糖苹治疗后患者的FBG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无低血糖及重要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魏宏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超细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胃息肉采取胃镜下活检钳夹除和圈套结扎电凝切除的方法进行切除,并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55例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活检钳夹除13例,圈套结扎切除18例,电凝混切24例,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超细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方便,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和开展.
作者:刘万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造成的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输卵管造影或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确诊为输卵管双侧或单侧梗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必要时联合气液加压术去除管腔内粘连,恢复管腔的通畅,准确统计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等.结果:本组52例共88条输卵管阻塞,总再通成功率87.5%,宫外孕发生率5.8%,输卵管再次阻塞率26.9%,其中2例失访,不计入结果分析.结论:输卵管阻塞的介入再通术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复通效果.
作者:郑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按HbA1c控制标准分成达标组(HbA1c≤6.5%)43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以及死亡原因.结果:3年后达标组患者生存27例,生存率为62.79%;未达标组患者生存22例,生存率为46.81%;未达标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达标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患者因感染死亡 12 例,占48.00%,心血管疾病死亡6例,占24.00%,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占8.00%,其他5例,占20.00%.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组的患者预后较达标组患者差,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DM透析患者是很有价值的.对于糖尿病透析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冯辉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垂体功能减退危象(简称垂体危象)是在垂体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在各种应激情况下和治疗不当,病情发生急剧变化以至发生昏迷及死亡.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就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垂体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赵敏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 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35)和利培酮组(n=35),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中、后采用磁酶免疫法检测血清催乳素(PRL)的水平.结果:两组PANSS减分率分别为阿立哌唑组(47.21±13.34)%、利培酮组(46.78±14.13)%,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57%、88.57%,治疗前、后阿立哌唑组PR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PRL明显增高(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PRL水平的差值与PANSS减分率经相关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利培酮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出现月经紊乱或泌乳阿立哌唑组(1/16,6.25%)较利培酮组(8/17,47.06%)明显为少(P<0.05).结论:两种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显著,阿立哌唑对PRL水平影响很少,利培酮则影响较大,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作者:杨显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对于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炎术后疼痛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80颗前牙,其中80颗为慢性牙髓炎,100颗为慢性根尖炎.80颗慢性牙髓炎随机分成两组:35颗用一次法治疗,45颗用多次法治疗.100颗慢性根尖炎随机分成两组:55颗用一次法治疗,45颗用多次法治疗.结果:慢性牙髓炎一次法与多次法术后疼痛率分别为17.1%和15.5%.慢性根尖炎一次法与多次法术后疼痛率分别为32.72%和15.6%.结论:根管治疗一次法不能完全取代多次法,可以用于慢性牙髓炎的治疗,但对于慢性根尖炎使用一次法的疼痛率会明显高于多次法,需慎重.
作者:王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13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中,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CT表现为含不同程度的脂肪成分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增强幅度CT值均小于20Hu.结论:CT检查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明确诊断.
作者:何文景;贺小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林氏乳癖方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体会.方法:对56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用林氏乳癖方加减口服治疗,进行观察总结.结果:该组方在4周内总有效率达87.5%,8周内总有效率达94.6%.结论:林氏乳癖方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疗效好、效率高、恢复快,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邱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髋部手术的护理措施,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以来行髋部手术的325例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静脉血栓症28例,发生率8.62%.其中肺栓塞死亡3例,发生率为0.9%,较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生率明显低.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作者:王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部位及严重性与颈动脉彩超所示部位及严重性是否存在明显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例,排除心源性卒中,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病灶同侧斑块为204例,占51%,病灶对侧斑块为108例,占27%,斑块中均以软斑及混合斑所占比例为高;NIHSS评分轻度者狭窄占58 例(24%),中度者狭窄占61例(49.2%),重度及极重度者狭窄占27 例(79.4%),且评分重者斑块多发.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且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病变严重性与脑血管病严重性亦明显相关.
作者:闻瑛;袁磊;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504s和PC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P504s和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前列腺癌及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活检标本中的P504s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1) PCNA 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显著(P<0.01),且PCNA 蛋白的强阳性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2)P504s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P504s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3)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CNA与P504s蛋白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在前列腺腺癌组织中,PCNA蛋白与P504s蛋白的表达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结论:P504s是前列腺癌敏感而特异性的标记物,P504s与PCN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刘雪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原发性肝癌破裂是原发性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5%~20%,其可突然发生,迅速进展,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正确处理与治疗,对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正确积极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为治疗肝癌提供机会.我院于2002-2012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22例,女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8.5岁,原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史20例,其中肝硬化史17例,临床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25例,血压下降12例,体检均有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全组均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的23例,18例患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肝癌破裂出血,3例术前诊断不明确,剖腹术中确诊.
作者:陈杰;殷音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