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模拟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方面的应用

彭正禄;邹庆;黄琳

关键词:模拟教学, 临床技能, 教学改革
摘要:目的:比较模拟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08级护理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完成后分别进行理论、临床技能考试和自制的问卷调查.结果:两组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2种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咽喉部喷雾加环甲膜穿刺麻醉法与超声雾化吸入麻醉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咽喉部喷雾加环甲膜穿刺法麻醉,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麻醉.从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平均耗药量及术中生命征变化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平均耗药量少于B组,术中生命征比B组更为平稳,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咽喉部喷雾加环甲膜穿刺麻醉法可进一步改善麻醉效果、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了安全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彭明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的护理.方法:对我院脑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开颅去骨瓣术后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缺损部位无明显不适,行颅骨修补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及不良反应,无1例发生并发症,外观满意.结论:加强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浦海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血压的症状分析

    时代在进步,物质生活在提高,在与时俱进的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高血压是一个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由许多相互作用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早期的表现往往在血压升高之前即已出现.

    作者:李传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分析63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采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年,观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别明显.结论:随剂量加大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降低,建议无他汀类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可增大其药物剂量,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林强;王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形态学在病理学中的涵义及其要求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的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免疫学等同属于基础医学形态学的范畴.为了更好的搞清形态学的概念与内容,本文特地就形态学在病理学中的涵义及要求做一些阐述,其目的是为了把病理学的内容在理论与实验的教学中更好、更清楚地传授给学生.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学科特性.当然本文对于其他的医学形态学课程一样具有示范的意义.

    作者:乐庸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保肢治疗临床观察68例

    目的:对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为糖尿病足的防治工作做指导.方法:68例均经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和局部清创等治疗.结果:43例创面完全愈合,22例创面缩小病情好转,3例老年患者因病史长、溃疡面大且深,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截肢或截趾手术.结论: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防治糖尿病足.

    作者:肖选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PDA在静脉输液差错预防中的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PDA作为掌上型移动终端,使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移动到床边,实现了护士工作无纸化、无线化之路.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科室病人数量多,周转快,输液工作量大且较为繁杂,针对输液方面的投诉较多,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及精神压力、护理环境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将PDA应用在临床静脉输液中执行扫描病人液体及腕带信息匹配后再为病人输入,减少了人为查对时的惯性思维以及查对不严格导致的差错,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我院自2010年1月使用掌上型移动终端PDA以来,首先选择外科4个科室进行试点运行,由专人负责,科室对于系统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临床的需求及时改进,待运行成熟后全院铺开,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疗风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贾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基本情况及用药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查2010年1-10月门诊处方共4 0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000张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98种,注射剂使用率20.95%,其中0~5岁患儿注射剂的使用率为55.32%,抗菌药物使用率59.53%,基本药物使用率59.06%,平均每张处方金额58.56元.结论:我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当学习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何淑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输卵管节育术致膀胱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输卵管节育手术时导致膀胱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我站16例医源性膀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膀胱损伤患者多因术者存在经验不足,提取腹膜时未能及时鉴别膀胱区所至.结论:针对损伤发生的常见原因,积极预防,做好术前检查,规范操作,有经验医生与较少经验医生搭配,减少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吴龙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实习医生参与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有实习医生参与抢救与无实习医生参与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内科系统进行心肺复苏108例,分为有实习医生参与组62例,无实习医生参与组46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终出院率.结果:有实习医生参与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33.9%)略低于无实习医生参与组(34.8%),但无显著差异;终出院率(14.5%)略低于无实习医生参与组(13.0%),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实习医生参与抢救未降低心肺复苏成功率.

    作者:张清伟;丘彬彬;陈远平;何新兵;刘业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误诊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异位妊娠被误诊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以来22例被误诊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误诊为先兆流产5例,黄体破裂、卵巢肿瘤、急性阑尾炎各3例,其他疾病8例.所有误诊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行手术治疗后全部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异位妊娠容易被误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度,对女性急腹症患者要详细询问和分析病史,并做相应的检查以证实或排除妇科疾病.

    作者:罗瑜;曹学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症状是疼痛及不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也极受关注.其治疗目的是治疗疾病、缓解症状、防止复发、促进生育.方法按病变部位、范围及对生育要求而异,包括:期待疗法、药物及手术、联合应用治疗.

    作者:杜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复方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终止初孕妇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初孕妇错过早期终止妊娠时机而进入中期妊娠状态,此期引产产程较长,并发症较多,痛苦大,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引产方式尤为重要.我院着重对初孕妇采用复方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终止中期妊娠,现将临床效果及产程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唐春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28例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优越性.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n=3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组(n=28).主要观察指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间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再插管率,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洪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蛋白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1].其水平的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特别是对静脉血栓形成(VTE)高度敏感,在VTE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D-二聚体反映出的特异性并不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具体疾病中的表现,而是针对有凝血和纤溶过程的这一大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特点,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不断进步,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崔树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与思考

    护理学基础是中专护理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护生的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如何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一直是每位任课教师不断实践和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占有主导地位,教师的情感及教学活动是否得当、有效,是影响整个课堂目标是否达到的关键.为此,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笔者将现代新的教学理论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程,强调教师的情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运用了讲解--接受式、情境--陶冶式、示范--模仿式、问题--讨论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姜亚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肩难产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传统的肩难产定义是: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嵌顿于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胎肩即肩难产[1].而现在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掌握的定义为:娩头至娩胎体的时间大于60s,或者胎头娩出后需用辅助方法完成分娩者即为肩难产[2].

    作者:杨学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汉寿县人民医院2008-2010年全院临床科室上报的185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输液相关事件、跌倒.主要原因分别是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护士资历不够,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落实制度及评估患者和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加强核心制度的检查和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护理人员资质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爱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场MRI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分析及水抑制和增强扫描的价值

    颅内转移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颅内占位病变,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25%~30%[1],预后很差.因此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平扫、水抑制及增强检查),正确认识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搜集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转移瘤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脑转移瘤的MRI诊断水平.

    作者:王树江;麻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两种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仪与MP-2型溶出分析仪检测微量元素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与精密度,提出临床检测微量元素的佳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方法:对定值样品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与MP-2型溶出分析仪进行平行检测.结果:通过对20支定值样品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与MP-2型溶出分析仪同时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法较MP-2型溶出分析仪测定法准确性高、精密度和重复性好,结果更可靠.结论:在临床末梢血微量元素的测定试验中,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法是用于检测微量元素的首选理想方法.

    作者:刘芙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