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窍活血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

黄时金

关键词:通窍活血汤, 突发性耳聋, 常规西药, 痊愈率
摘要: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8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均为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取通窍活血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76.19%,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6.10%,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两组患者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加减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痊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50例

    目的 观察分析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五白方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真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真菌转阴率,治疗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癫狂症临床三辨心得

    癫狂是精神错乱,神志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等都属于此病范畴.笔者列举了肝不充则魂失所养、心阴不足则神失所持、痰火上扰则神不守舍的验案三则.并对本病的中医认识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者:徐文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医学人文教育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在医学生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是蕴含人文知识十分丰富的一门学科,通过在中医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融入相关的人文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

    作者:周泠;王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5例

    目的 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3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对症处理和特异性治疗(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配合三辨施治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14%,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尹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内地与香港中医教学的比较研究

    现今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的主流模式,中医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中医的前途与命运.内地与香港的中医高等教育起步不同,发展各有千秋.对两者在中医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比较,从中医教学的理念、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临床教学以及考核评估等层面进行探讨,互为参考与借鉴,以寻求中医教学改革之道.

    作者:苏丽清;喻嵘;赵国荣;李鑫辉;谭涵宇;肖凡;刘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学中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四个重要问题.方法 根据《内经》记载的和太极拳修炼者真气在体表运动时的生理现象,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运用生物电原理,分析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的实质.结果 人体中的Ca2+运动和α1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密切相关.结论 真气是人体中的Ca2+运动;经络是Ca2+在体表传递的感觉路线;经脉是由血管、淋巴管、神经管三个组织共同组成;循经感传的源动力,是来源于细胞中的Ca2+运动.

    作者:程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比较法在骨关节影像的应用与研究

    针对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特点与《骨关节影像》教学现状,将比较法应用于《骨关节影像》课程教学,通过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与限度,对比分析骨关节疾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培养了学生对骨关节疾病影像学检查的优选和综合影像诊断能力,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提高《骨关节影像》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连生;李飞龙;李栩薇;蔡德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培养学生中医科研能力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以“人参补气摄血作用”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例,就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与反馈和教学体会等几方面展开讨论与总结.这种新型模式实验教学,不仅极大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实验技能.期待为中医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作者:丛培玮;郭隽馥;苗兰英;王俊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0例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目的 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制定中医干预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对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200份,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中医师的望、闻、问、切四诊,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回收问卷200份,体质偏颇者149人,占74.5%,平和质占25.5%;偏颇体质中,痰湿质人数多(30.0%),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6.5%)、阴虚质(13.0%)、气虚质(6.0%)、气郁质(3.5%)、血瘀质(2.5%)、特禀质(1.5%)、湿热质(1 5%).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人数多,做好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至关重要.

    作者:刘秀振;支振东;祝国辉;李站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的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仅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痛的缓解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急性期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有助于缓解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所引起的神经痛,且止痛效果优于仅用加巴喷丁胶囊.

    作者:刘琤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化瘀消石汤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化瘀消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原理及功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10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过泌尿系彩超、X线腹部平片、腹部CT及相关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基础上加口服化瘀消石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尿红细胞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5%,复发率为4.6%.对照组有效率为66.3%,复发率为11.3%.治疗组的尿红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消石汤能弥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肾脏的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排出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采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差异性.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生理应激反应,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翠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流式细胞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根据目前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流式细胞术的实验技术课程,同时结合流式细胞术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流式细胞术的教学探索与应用.教学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一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并能够利用流式细胞仪完成基本的检测工作.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科研思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流式细胞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

    作者:宋军营;袁永;张钟允;闫敏;刘文第;张振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前1小时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00ml.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LAD、LVEDd下降,EF增加,BN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沈兆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穴位埋线联合益肾解郁汤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组(中药组)60例、治疗2组(中药+穴位埋线组)60例、对照组(西药组)50例,治疗1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治疗2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症状、体征,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雌二醇(E2)、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 (1)治疗1组、治疗2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P<0.05).(2)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优于治疗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治疗后E2水平均显著升高,FSH及L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3组治疗后E2、FSH、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可有效调节性腺轴,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廖玲;唐利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深呼吸补泻法针刺配合丁香柿蒂汤治疗虚寒呃逆

    目的 探讨运用深呼吸补泻法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虚寒呃逆的疗效.方法 26例虚寒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运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虚寒性呃逆的疗效较好.

    作者:嵇征鸿;周升平;于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麻木源流考

    麻木,中医临床常见症状.在古代对于本名词论述较多,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本文就麻木一词的由来、历史沿革与规范化研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旨在促进中医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接轨,并走向规范化.

    作者:王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中医药博物馆功能的现代教育发展模式探究——以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为例

    近年来,国内的中医药博物馆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伴随着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其教育功能也出现多元化,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博物馆资源,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有必要对博物馆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现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例,探究中医药博物馆在大学生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为展示几千年来中医药的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使人们广泛了解我国传统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作者:马丹;崔勿骄;马长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药研究生传承教育的思考与探讨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中医教育,中医药研究生是中医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学生教育现状,结合中医传承的特点,分析现阶段研究生传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提出运用中医药模式培养现代化的中医人才,将传承教育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路,以期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及中医药传承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贾树;陈广涛;刘磊;郭华星;张建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药复方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对其降压作用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Chines herbal compound,CHC)配伍酪蛋白水解物(Casein hydrolysate,CH)后对复方降血压作用的影响.方法 1)采用小鼠大耐受量考察中药复方-酪蛋白混合物(CHC-CH)的急性毒性.2)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l/kg)和CHC-CH(0.67 g/kg,0.0.033 g/kg);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牛黄降压胶囊组(0.288g/kg),低、中、高剂量CHC与CH配伍组(低剂量CHC-CH分别为0.33和0.016 g/kg、中剂量CHC-CH分别为0.67和0.033 g/kg,高剂量CHC-CH分别为1.33和0.067 g/kg)和CHC组(0.033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于第1、2、4周及停药后1周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动物处理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1)CH-CHC的大给药剂量为96 g生药/kg合并CH 5.6 g/kg,并未见引起小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2)与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比较,CHC-CH组和CHC组SH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NO、AngⅡ、ET-1含量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H-CHC降血压作用显著大于CHC组(P<0.05),各药物组对大鼠心率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中药复方与酪蛋白水解物配伍后未见具有明显急性毒性.中药复方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可以加强其降压作用,两者对正常动物血压无影响.

    作者:赵莹;翟明;叶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