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肖
目的:观察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中度哮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5~14岁符合中度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136例,随机分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68例与丙酸氟替卡松对照组68例,随访1年,观察无症状的时间、急诊就医次数及PEF(大呼气流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症状的时间、急诊就医次数及PEF的提高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中度哮喘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
作者:范楚平;张碧清;史文元;唐翠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三种手卫生方法的使用情况及效果,探讨改进急诊护士手卫生现状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急诊科护士20人,观察记录他们在护理操作项目中使用的手卫生方法、标准洗手次数和实际洗手次数,并对其手部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采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洗手液洗手和固体肥皂洗手这三种手卫生方法的洗手合格率分别为98.2%、90.5%和79.5%,除菌率分别为95.0%、80.0%和65.0%,在各护理操作前后的平均实际洗手率为56.6%,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手消毒液洗手方法效果优于洗手液洗手和固体肥皂洗手方法,建议广泛使用,通过加强手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配置完善的洗手用品和设施、建立手卫生的监管机制可以改进目前急诊护士的手卫生情况.
作者:王镜英;陈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度的新指数.本文旨在探讨动脉动态硬化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从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心内科因高血压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其中MAU阳性患者32例为试验组,88例MAU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IMT、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MAU阳性组患者AASI、脉压水平显著高于MAU阴性组(P<0.05).结果显示MAU、AASI有明显相关关系,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MAU有明显相关关系.MAU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越增大;脉压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也越增大.
作者:游向东;崔炜;王会娣;万会乔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开封地区普通人群智齿萌出状况.方法:研究开封市800例人群智齿萌出状况,观察智齿的萌出情况,智齿未萌出者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来判断智齿牙胚的阻生情况.结果:上颌智齿先天缺失率为26.5%,下颌智齿先天缺失率为16.5%.上颌智齿阻生率为3.5%,下颌智齿阻生率为16%.结论:开封地区普通人群智齿萌出状况接近全国水平,不论男女,上、下颌智齿阻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姚树宾;曹素芬;杜士民;李峥;杨玉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药物的基因组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制定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在过去的几年里发表的有关顺铂、吉西他宾、紫杉醇、吉非替尼以及培美曲塞等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文章.结果:近年研究发现,除了环境等因素外,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差异也是造成药物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NSCLC治疗方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应用.结论:药物基因组学为从NSCLC的综合治疗由标准化过渡到个体化指明了方向.
作者:孙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2岁,主因:呕吐、少尿9d由急诊科收入我院.入院后急查血,血白蛋白28.6g/L,球蛋白30g/L,丙氨酸转氨酶139U/L,尿素氮40.6mmol/L,肌酐578μmol/L,肌酸激酶218U/L,肌酸激酶同工酶67U/L,乳酸脱氢酶836U/L,α-羟丁酸脱氢酶1 035U/L;血渗透压290mmol/L,尿渗透压213mmol/L;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无出血倾向,即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注射用灯盏花素(湖南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1046)40mg静点,给予速尿注射液(郑州羚锐制药;国药准字H41020310)40mg滴斗入.速尿注射液滴入后莫非氏滴壶内液体的颜色立刻发生变化,出现浑浊,立刻停止斗入,更换输液器,给患者以安慰并解释原因,告知其不要紧张.
作者:刘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采取早期干预措施的64例新生儿及对照组60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例,对照组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下降,并能降低黄疸的程度.
作者:徐建营;郑至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介绍利用SPSS软件处理临床治疗率.方法:选择2组临床数据,对治疗率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数据准确.结论:利用SPSS软件处理临床治疗率,能达到预期的检验效能,能给医学科研和医学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帮助.
作者:方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TRUS)与磁共振显像技术(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0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及39例同时行经直肠超声与磁共振检查病例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明显高于核磁,而误诊率明显低于核磁.TRUS对前列腺癌≤B、C期分期符合率100%,D期分期符合率66%,准确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3例.MRI对前列腺癌≤B、D期分期符合率100%,C期分期符合率87%,未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结论:TRUS与MRI诊断前列腺癌,对移行区前列腺癌诊断较MRI有优势,MRI对于D期分期符合率明显较TRUS高.
作者:秦丽;刘宁;闫风琴;齐恩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基础课教学以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护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目前使用的护理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1].解剖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逐渐显示出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方案>在高职护理专业 <解剖学> 课程导学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护理专业的教学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余文富;徐忠勇;李群锋;诸葛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PBMSCs的变化规律,深入研究骨折不愈合与PBMSCs的关系.方法:采集大鼠和人类的外周血进行PBMSCs 和BMMSCs的细胞培养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4+.结果:大鼠的单核细胞在人类BMMSCs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8d后,BMMSCs 的细胞总数、CD34-CD44+和CD34+CD45+细胞分别较接种起始数量增加了9、29和8倍.结论:本文初步实验和已有研究证据证实在人、大鼠体内存在循环干细胞(PBMSCs),此类细胞可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功能性成骨分化,测定循环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量值变化来预测和早期诊断骨折不愈合的新方法和新标准.
作者:衣丰;潘晓华;林博文;李刚;胡秀娟;杨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进入NICU 1周内的颅脑外伤患者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独立样本t检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SDS平均T分为52.9分,T分≥50分者占76.1%;SAS平均T分为51.2分,T分≥50分者占47.3%;SAS和SDS T分同时≥50分者占27.9%.男性家属抑郁明显,而女性家属和文化程度较低者焦虑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颅脑损伤的危重患者家属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在层级护理中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心理状态.
作者:刘仕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外,还存在一种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1].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研究将一组以慢性持久性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症候群,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随后CFS作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研究内容被广泛研究.
作者:任俊男;孙雪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P<0.01或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和降低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谢盛;曹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对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中,所有病人全部行CT检查,4例行MR对比检查.结果:7例均为单发病灶,全部位于肝右叶,圆形或类圆形4例,葫芦形3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扫描,2例病灶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7例病灶均可见轻度至中等度强化、中心核心样强化及不规则分割样强化.MR显示2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央低信号,边缘高信号;1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1例病灶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动态扫描与CT相似.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表现反映了其病理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桃城区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人群现状,为更好地开展VCT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医务人员与求询者进行匿名的访谈式调查.结果:2008年6月-2011年3月期间,共咨询574例,从中检出12例阳性.77.9%的求询者因有不安全性行为而前来咨询;仅有36.1%每次性接触坚持使用安全套;求询者数量呈上升的趋势,65.0%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相关信息.结论: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有效地开展VCT服务工作,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作者:王海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静脉采血是门诊抽血室的主要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皮下淤血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往往会给部分患者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甚至引起护患矛盾与纠纷.具体分析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原因分析 1.1 护士操作技术原因 (1)穿刺前查对不仔细:由于采血针、真空采血管的质量问题, 导致穿刺不成功,造成患者痛苦.(2)检验的项目多:在更换采血管时不可避免的推拉针头,使采血管发生移动,刺破血管出血,引起皮下淤血.(3)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操作穿刺时间长,损伤血管,引起皮下淤血.(4)穿刺后拔针不当:穿刺完成后,采取按压针头后拔针的方法,针头刺破血管壁引起皮下淤血.(5)沟通技巧的欠缺和宣教不全面:使患者压迫穿刺处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短,形成皮下淤血.
作者:苑焕肖;钱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CT定位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癌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及肝转移瘤患者(22例)、肺癌患者(29例)术前、术中护理.结果:通过积极的术前心理护理和严密的手术期监护,所有患者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完成.结论:CT定位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肺癌手术期护理的关键是积极的心理疏导和严密的监护,对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大有益处,并能促进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抚触,一组对照,各42例;对抚触组婴儿进行抚触,2次/d,每次15min,坚持4个月,每天记录吃奶量、哭闹情况、睡眠情况.测量出生后第7天的身长、头围及摄奶量.记录出生时和第42天的体重.结果:婴儿出生第7天的头围、身长、体重、摄奶量抚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抚触组哭闹较对照组少,睡眠优于对照组.结论:抚触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抚触后睡眠质量高,奶摄入量多.
作者:闫长虹;霍兴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脑动脉瘤好发于动脉分叉处,80%位于基底动脉环前部,在血液涡流的冲击下渐渐向外突出而形成动脉瘤,在脑血管已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病发,它可引起颅内压突然升高,甚至因脑推移压迫脑干而致死亡,而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直接刺激脑血管,使病人发生脑血管痉挛,严重的可致脑梗死.
作者:赵佳美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