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杨澜;王旭芬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迅速增强,对健康的渴求也愈加强烈,我院健康体检工作自2005年开展以来,现经历了7个年头,健康管理中心也从无到有而不断发展.健康体检工作从简单的体检结果报告到健康管理分析报告,对每个人提出了各种切实可行的生活习惯改进、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体检单位常见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使健康体检不停留于表面,真正做到深入实际,而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扩大了我健检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林伟锋;于海霞;王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为做好我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员学监测工作,了解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宿主动物密度、构成和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因素及流行趋势,对我市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进行合理指导,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用免疫荧光法测EHF抗原.结果:住宅区平均鼠密度为3.12%,野外鼠密度为1.84%,住宅区野外均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带病率均较高,为主要的宿主动物,鼠种带毒率家鼠中以褐家鼠带毒率为高,野鼠中以黑线姬鼠带毒率高.结论:住宅区、野外鼠带毒率均呈较高水平,是造成我市EHF疫情较严重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以杀灭褐家鼠为主要的综合措施,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
作者:李潮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前分娩知识的宣教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产科的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施行产前分娩知识的宣教,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产前分娩知识的宣教可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茵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合并鼻出血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对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鼻出血,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2~4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结果:12例鼻出血病情得到控制,有效率达100%;结果表明,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有效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使尿毒症患者得到很好有效的治疗,鼻出血得到有效针对性的控制,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对于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燕娃;施素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分为左侧、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肺原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等.任何年龄可发生,一般可控制症状,常有反复发作,有部分患者可获痊愈.现就一慢性心力衰竭病例做如下讨论.
作者:赵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受推崇的静脉插管方式,在胃肠外高价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并逐步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护理不当,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和感染,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若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中须谨慎选择合适的部位.熟悉深静脉解剖位置与走向,加之优质护理,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笔者现将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姚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纸样胎儿是指双胎或多胎妊娠中,因胎儿生长受限,早期死亡被其他胎儿压成薄片的胎儿,这种纸样胎儿多发生在双胎输血综合征.由于单卵双胎的胎盘间可有血液循环相通,包括动脉间、静脉间、动静脉间吻合三种[1],临床上极其罕见,我院发生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飞云;黄育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系统化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程度明显提高.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马爱莉;邵文慧;覃艳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分析21例异位妊娠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风险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及严密临床观察.结果:21例患者有18例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3例转为手术治疗.结论:包块型、不稳定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手术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吕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以来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标准,恢复正常4例(8.7%),轻残5例(10.9%),重残12例(26.1%),植物生存4例(8.7%),死亡21例(45.7%).结论:伤后或术后未及时行CT复查,对病情估计不准,减压术中出血控制不当出现凝血异常,术中血肿减压过快,术后处理不当,均可能导致二次手术.所以选择病例预见性的行双侧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减轻继发脑损伤,避免二次手术及麻醉风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骥;吴过;袁晓东;吴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在中孕引产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因计划外怀孕、无引产禁忌证的中期妊娠孕妇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羊膜腔穿刺利凡诺尔引产术和同期仅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引产术.结果:观察组排胎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性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清宫率及清出组织物的量、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对中孕引产效果好、并发症少、简单实用且减轻了孕妇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玉芳;潘淑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七氟烷组.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监测躁动发生前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七氟烷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67%,高于丙泊酚组的1.67%(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躁动发生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在躁动发生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全身麻醉.
作者:周宏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结果:经康复训练2周后,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训练4周后,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利于类风湿关节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住院后随意性教育方式,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应对技能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平均住院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应对技能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增强了健康教育效果,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匡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叶状肿瘤(breast phyllodes tumours,BPT)是一组类似于乳腺纤维腺瘤的局限性双相分化肿瘤,其基本特点是由纤维、上皮两层上皮构成的裂隙及周围分布丰富的间质细胞共同形成的一型肿瘤.因其切面形成典型的分叶状特殊外观而得名.叶状肿瘤属于乳腺罕见的纤维上皮性病变,占乳腺肿瘤不到3%,占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5%.叶状肿瘤并非独立的病种,其生物学行为较难预测,恶性叶状肿瘤如果治疗不充分,会有快速生长和转移扩散的倾向,而良性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经常区分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此病临床及病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纪洪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总结我院抗生素临床的用药情况,分析我院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及药物用药特点及趋势.方法:对我院半年抗生素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半年抗生素用药频度前十位药品为:罗红霉素胶囊、头孢美唑钠针、头孢西丁钠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克拉霉素分散片、注射用头孢硫脒针、头孢拉定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用药金额前三名的剂型分别为注射剂、胶囊、片剂.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临床使用口服制剂为主要剂型,用药金额注射剂居首位.
作者:张凯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然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法,在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增加了缺氧和感染的机会,如何选择适宜的吸痰方法,减轻吸痰时的并发症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前我科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密闭式吸痰管无菌吸痰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无需脱机,减少患者缺氧时间,防止VAP(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了住院费用.
作者:韩媛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对长期从事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提出7点影响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并总结7点增加护患沟通的建议.结论: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作者:梅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老龄化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除肝昏迷、脑占位外,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均处于清醒状态.如何让此类患者在尚存的时间内安详而平静、舒适而尊严、无怨无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同时为临终患者家属提供全方面的身心照顾,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接受及面对现实,是护理该类患者时应注意的问题,也是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宗旨.我院对全科护士进行临终护理知识培训,系统地学习临终护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汝娟;吴德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LC)在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中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45例 LC 治疗急性胆囊炎发作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予抗炎解痉治疗后早期(72h内)行LC治疗;4例经过抗炎解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后2周内再发,再度入院行急诊手术治疗;14例抗炎解痉治疗后出院1个月后来我院再行LC手术治疗.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进行,34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未出现胆管损伤、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手术治疗较无症状患者困难.我院治疗的14例1个月后来院行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其余31例手术患者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证明急性期胆囊炎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予抗炎解痉治疗出院,等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作者:沈宏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