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法硬膜外麻醉减轻阑尾手术牵拉反应

尹凤琴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阑尾手术, 牵拉反应, 硬膜外阻滞, 阑尾切除术, 硬膜外腔, 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混合注入, 有效量, 试验量, 哌替啶, 局麻药, 穿刺点, 预防, 疼痛, 呕吐, 恶心, 处理, 病人
摘要:硬膜外阻滞行阑尾切除术中,牵拉或处理阑尾时,病人常诉胸口疼痛、恶心、呕吐、鼓肠,有的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反应.为防止阑尾牵拉反应,我们将穿刺点由原来T12~L1提高到T9~T11,采用尾向注试验量,头向置管注有效量,将哌替啶与局麻药混合注入硬膜外腔,对预防阑尾牵拉反应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6例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疝囊高位结扎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在多数基层医院开展,我院2003年至2007年共施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15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育生;郭献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实施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方法 探讨骨科住院病人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结果 减少了护患纠纷,降低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规范实施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及内容,是现代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谢劭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36例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36例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术中均行胆道造影.结果 本组36例均痊愈出院,无胆漏腹腔感染、出血、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季予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内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用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及单纯螺钉、克氏针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作内固定疗效.分析伤后手术时机、术后外固定和屈膝功能锻炼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本组共186例随访6个月~6年,总优良率为85.5%.术后2周内作屈膝功能锻炼者膝关节伸屈功能90%以上恢复,外固定6周后再作屈膝功能锻炼者27.5%病例出现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减少.结论 单侧钢板适用于按Schectzker分类Ⅰ~Ⅳ型骨折,双侧钢板适用于Ⅴ~Ⅵ型骨折;单纯螺钉克氏针可用于Ⅰ~Ⅲ型骨折,但稳定性差.手术时机在受伤1周后局部水肿消退,皮肤出现皱纹时为佳.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陷,并能早期进行屈膝及负重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作者:齐武松;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儿科患者心理护理.方法 对本院收住的患儿,按年龄段分别评估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患儿治愈率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通过评估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能使患儿及家长顺利配合治疗,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宁玉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 按颅脑损伤前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史组和非糖尿病组,血清Glu和GSP检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果糖胺法.结果 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史组血清GSP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非糖尿病组血清GS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存活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血清Gl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S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追踪观察6个月,两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糖尿病史组病死率(37.93%)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23.68%),P<0.05,糖尿病史组恢复良好率(24.14%)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42.11%),P<0.05,轻、重度伤残及植物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lu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监测、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

    作者:吴传平;杨文东;郭会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X线机拍片或C型臂监视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钢板螺钉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了内固定治疗.结果 33例骨折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骨折疗效评定,优良率达91.6%以上.结论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DHS,掌握手术技术及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可预防发生骨不连及各种畸形愈合.

    作者:王兵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4例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所收治的14例病人资料.结果 3个月按格拉斯哥评分评定,死亡2例,病死率14.29%,重残2例,自理1例,良好9例.结论 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以下临床特征:①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患者脑外伤轻微或不伴有外伤史.②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中间清醒期.③多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伴有脑动脉硬化、脑萎缩.④比合并脑挫裂伤的硬膜下血肿手术效果好.

    作者:吴中亚;熊海洋;乔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结肠切除术的护理

    结肠是机体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少量糖和其他水溶性物质的重要器官.全结肠切除是侵袭性较大的手术,不仅要切除升结肠、盲肠、降结肠,而且对结肠癌病人还要进行周围淋巴结清除.全结肠切除会对水分、无机盐等物质造成吸收障碍.就我科自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6例全结肠切除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余庆梅;韩淑娟;程素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寻求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法 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87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根据患者原来就诊时机,术后综合治疗不同而分别于术后8~72个月出现复发、转移.其中胸壁局部复发16例,肺转移28例,胸椎转移21例,远处骨转移12例,肝转移9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9例,14例合并2个脏器以上转移.结论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促使患者早期就诊,强调手术无瘤观念,规范、实施各项综合治疗措施,可收到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良好效果.

    作者:陶彦杰;张国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胸腔闭式引流术319例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常见的一项治疗措施,它是将一根引流管置于胸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重建负压、促进肺膨胀,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的引流.严谨的护理对病人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若有不慎,将会出现护理问题,甚至发生纠纷.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我们对我院外科319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实施了标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亚娜;刘伟敏;孙许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改良式空肠造瘘的临床价值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的存活时间的延长,许多上消化道梗阻的患者,需行胃或空肠造瘘以便于给予肠内营养.胃或食管切除的患者,行胃造瘘术困难,仅能行空肠造瘘术.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共行空肠造瘘术4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禹凤普;杨冠勇;李守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750例疗效观察

    骨性膝关节炎(OA)是由于中老年人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骨性非炎症性退行性病变.尤其是高山地区及煤矿地区的中老年人(煤矿井下阴凉、潮湿)骨性膝关节炎更为常见及多发.特别是肥胖人群更易患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一般较轻的患者可出现膝关节疼痛、酸困不适、始动痛、负重痛、无活动痛、夜间痛、上下楼梯及下蹲时症状加重,重者膝关节变形,关节肿胀,关节积液,组织变性增生,关节活动障碍,生活较为痛苦.本文自2002年5月至2008年4月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750例860个膝关节,有效控制了膝关节的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张雪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作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0例,男26例,女14例, 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M-K组为咪唑安定氯胺酮组,P-K组为丙泊酚氯胺酮组.麻醉诱导:肌注氯胺酮4~6 mg/kg,维持:P-K组用丙泊酚1.5 mg/kg、氯胺酮2 mg/kg;M-K组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记录麻醉前和用药后5、10、20、30和60 min ECG、BP、RR、SpO2各值.结果 两组在用药后均出现呼吸抑制,M-K组20 min后逐渐正常.P-K组10 min后渐正常.M-K组从末次给药算起至小儿完全清醒时间为(110±30)min,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占70%.P-K组手术结束后10~15 min唤醒试验满意,无哭闹、呼叫睁眼,未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结论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微泵静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小,苏醒迅速,可控性强,是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佳选择.

    作者:范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2例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治疗分析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不多见,其病死率为15%~20%[1].随着对肠外瘘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进一步认识,肠外瘘的治疗逐渐发展为有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外科手术的联合治疗,提高了肠外瘘的治愈率.本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22例,我们对该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连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结我院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162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22例,全髋置换4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结果 3例完全再通,5例有不同程度的再通,无一例发生肺梗死.结论 除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及血液凝固性增加是主要原因外,手术时过度内收及内外旋患肢、过度屈曲髋关节及膝关节、手术野牵拉过度、手术后髋部肿胀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术中的小心操作及术后引流也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作者:冀明欣;王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的选择

    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方法 将146例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在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73例在足背动脉穿刺采血.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误穿静脉发生率及患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低氧血症患者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标本的采集,提高了一次采集成功率,并降低了血肿发生率.

    作者:陈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长型伽玛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

    目的 应用加长型伽玛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方法 2000年8月至2005年2月,采用国产加长型伽玛带锁髓内钉治疗14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3(6~18)d.全部采用有限扩髓闭合复位穿钉.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2(16~2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完全负重时间为20周,愈合时间平均为10(5~21)个月.根据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6例,良4例,差1例.1例患肢轻度外旋,1例肢体缩短1.2 cm,髋膝关节恢复满意,无髋内翻、切口感染及断钉等并发症.经此方法治疗可早期活动关节及功能锻炼,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结论 对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加长型伽玛带锁髓内钉有明显优势.

    作者:李亦明;周雄清;宋德煌;周文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80例

    目的 评价宫腔镜电切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宫颈炎性增生组织及良性赘生物,切除组织送病检.治疗80例,随访1~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5~20 min,出血量5~25 ml.6.25%患者结痂后出血量如月经量,对症治疗止血.一次治疗有效率为100%.94.0%患者宫颈组织恢复正常.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具有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孔笑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的手术截肢治疗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手术截肢治疗方式.方法 通过对34例晚期糖尿病足病人截肢治疗,包括小腿截肢24例,经足截肢10例,手术后控制血糖,改善局部循环,积极处理残端疼痛等.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3~16个月),残端完全愈合者28例,占82%.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采用截肢手术虽然迫不得已,但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田克;朱刚;张立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