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炳梅;郭艳娟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两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1组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组使用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治疗,观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达标所需要时间、餐前餐后血糖波动大小.结果:使用胰岛素泵能很快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空腹和餐后血糖波动很小,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建议条件允许的病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达到尽快控制血糖的目的.
作者:曹长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就脑梗死医保患者住院频次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开展医疗保险工作,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住院信息数据,从每位患者每次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年龄、性别、人员类别、收入水平等方面对其住院频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医保患者住院频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每位患者住院费用、年龄、人员类别、收入水平,随年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住院频次增加.结论:从医保统筹费用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减慢慢性病的进程,从而降低发病率,达到控制住院频次,提高医保统筹费用利用率的目的.
作者:万卫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前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择日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按喉癌术前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减轻喉癌患者焦虑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苏星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机理、临床危害与防治措施.方法:总结我中心近2年对7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入组后随访的病例.结果:血糖控制3个月后血脂正常者63例,血脂仍异常者13例.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关键要控制血糖,血糖降低后,血脂明显下降,对于血糖控制后,血脂仍异常者,必需给予降脂治疗,从而防止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桂玲;荆晓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癫痫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出院的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回访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系统的癫痫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回访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回访,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癫痫控制情况.结果:回访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回访组癫痫控制情况亦优于对照组控制情况(P<0.01).结论:对癫痫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控制癫痫的发作.
作者:张丽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模式走向了整体化,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走近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护士必须与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以便了解患者的状况、满足患者的需求,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护患关系,促进整体护理的更好开展.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患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大程度地及时地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服务;有利于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张俊红;宫本娜;刘丽萍;张述华;王文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经开胸手术治疗的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作者:赵敬国;李新艳;李文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胆结石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胆囊结石病以饱餐后出现突然发作之剧烈绞痛,难以忍受为特征,临床上结合血液、X射线或胆道造影、B超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是不难做出胆石症的诊断.
作者:顾宝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藻酸盐伤口敷料在皮肤擦伤中的修复效果.方法:于2011年1-8月将104例皮肤擦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组应用清创后藻酸盐伤口敷料覆盖,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干燥换药方法.结果:藻酸盐伤口敷料使伤口愈合时间缩短,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创面无感染和不良反应.结论:藻酸盐伤口敷料对皮肤擦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陈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实施术前、术后康复护理.结果:提高了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有计划康复训练,能够缩短卧床时间,预防并发症,使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薛丽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心血管内科1 352例患者的住院病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243例(18.0%),因用药问题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有87例(35.8%),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我院心血管科临床医生应及时总结经验,丰富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知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薛亚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工作正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糖尿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行规则治疗,所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保持合理的饮食、运动与体重,不仅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且是经济、方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1].为此,笔者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锁金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糖尿病管理小组定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糖尿病分层管理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建立规范有效的糖尿病管理途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近年来发展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为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我院采用CA153、CEA、CA125和CA199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胜利;吴群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34例ICP患者(ICP组)和34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测定并比较两组孕妇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等生化指标.结果:ICP组孕妇TC、TG、LDL值均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ICP组孕妇TSH 以及TT3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T4均低于对照组,FT3以及FT4也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ICP组血脂TC、TG、LDL值与甲状腺激素TSH、TT3、FT3、FT4呈负相关(r<0),与TT4呈正相关(r>0),HDL值与TSH、TT3、FT3、FT4呈正相关(r>0),与TT4呈负相关(r<0),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作为ICP的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测指标.
作者:彭碧;赵蓉芬;罗明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重度子痫前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术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112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实验组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PECA);对照组术后肌注盐酸哌替啶100mg.观察两组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血压变化、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6、12、24、48h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24、48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无产后子痫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控制血压尤为关键,除了应用降压药以外,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好,虽然会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但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减少产后子痫的发生,对产妇术后恢复更有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淑敏;郭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前实验室定量测定和临床应用中存在妊娠周数计算方式不同、受精卵植入时间描述不同、产生部位描述欠准确以及检测系统不同所致参考区间迥异等问题,致临床应用不便,更难以检测结果互认.应当规范相关临床概念,检测系统标准化,方能正确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
作者:陈华根;黄学斌;宋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且外周血清和/或脑脊液MP-IgM抗体阳性26例患儿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以学龄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肌力下降、性格改变等,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P脑炎患儿脑电图大多异常,部分患儿头颅或脊髓MRI有异常.26例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可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也可与其他系统症状并存,临床上若怀疑神经系统感染,一定要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时做进一步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作者:陈同排;时步卿;王新岭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KS治疗仪和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用KS治疗仪照射宫颈的糜烂面.结果:KS治疗组104例患者中一次治愈率98.08%,好转率1.92%;激光治疗组一次治愈率86.21%,好转率13.79%,总有效率都是100%.结论:KS治疗仪操作简单且对组织损伤小、痛苦小、易于接受、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文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优劣与疗效.方法:将我院98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B组(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C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PaO2、PaCO2两个指标均具有组间差异(P<0.05);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有效率为65.62%;B组有效率为81.82%;C组有效率为93.94%,三组组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改善COPD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各指标,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静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成本,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文芳;罗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心脏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年来68例心脏急诊患者进行CDE检查并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直接明确诊断或提供重要参考61例,诊断阳性率89.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强、方法简单且无损伤和痛苦,故对正确诊断急诊心脏疾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勇;崔槐生;张金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