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血清心肌酶的临床意义

张凤芹;金淑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心肌酶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高胆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胆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进行心肌酶测定,正常对照组选择入院时进行心肌酶测定.结果:高胆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能引起心肌酶谱的升高,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症状、体征、心功能及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使用安全.

    作者:宋翠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颈癌年轻化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年轻妇女(≤35岁)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pilloma 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端粒和端粒酶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多态性,还有婚产和性行为因素等均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深入研究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为提高宫颈癌的检测诊断技术以及为HPV疫苗的研制和宫颈癌的基因治疗都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会文;张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医院门诊倡导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倡导人性化服务的有效途径.方法: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配备强有力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树立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制定导医分诊服务流程,为病人提供专家信息,优化服务流程,保护病人隐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安全就医,实行规范化管理.结果:门诊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素质增强,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结论:随着病人对门诊护理服务质量需求的加大,护理工作只有不断创新,以人为本,才能适应病人的需要.

    作者:付影杰;潘桂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妊娠并发症及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畸形的妊娠并发症和分娩结局,积累产科处理经验,提高产科预后.方法:对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82例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正常子宫分娩12 506例为对照组.结果:子宫畸形组流产、早产、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畸形妊娠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高,剖宫产率也显著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应提高孕前和妊娠早期畸形子宫的诊断率.

    作者:张友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笔者分别采用诺和笔3,每日2次皮下注射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30%速效胰岛素与70%中效胰岛素预先混和制剂,大作用时间2~8h,维持作用时间可达24h,简称预混人胰岛素,hIns)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30d,治疗前后观察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应用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组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具有作用明显,安全性、耐受性良好的特点且能更好地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作者:王淑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血性脑(HIE)的临床及病因与CT的关系.方法:分析65例新生儿HIE的临床及病因与CT的特点.结果:65例新生儿HIE临床分度轻度为23例、中度26例、重度16例;CT分度轻度为14例、中度28例、重度23例;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5),宫内窘迫是HIE的主要病因,其次为娩出过程中严重窒息,早产儿发病率高于足月儿.结论: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临床分度与CT分度综合分析.做好同产期保健,规范和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加强对高危儿监护,及时治疗围产期缺氧因素是预防新生儿HIE的关键.

    作者:卢立华;汤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儿童弱视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儿童弱视68例(104眼)采用验光配镜,遮盖及精细操作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的治愈率分别为74.19% 、73.53% 和62.5% .结论:弱视程度越轻,开始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疗效与弱视的类型、程度、年龄有密切关系.

    作者:曾容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27例麻醉处理

    近年来我院对高龄患者实施全髋置换术27例,现就麻醉处理特点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SAⅡ~Ⅲ级行全髋置换术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70~89岁.并存病:高血压10例,冠心病7例,老慢支4例,肺气肿3例,糖尿病4例.

    作者:赵兵;刘丽霞;刘文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单侧椎管内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单侧椎管内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5~78岁ASAⅠ~Ⅲ级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26例,A组采用布比卡因6~7.5mg,B、C组采用布比卡因12~13.5mg,并A、B组留置硬膜外导管,D组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4组用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B、C组MAP及HR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较D组麻醉效果更好,A组较B、C、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单侧椎管内阻滞,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副作用少,麻醉效果满意,更适合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

    作者:牛建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磁小体对大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研究

    目的:探讨磁小体对大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培养大鼠L929细胞,并在培养液中加入0.1mg/ml,0.5mg/ml, 1.0mg/ml, 1.3mg/ml不同浓度的磁小体继续培养,观察作用24、48、72h细胞生长情况,通过MTT检测细胞吸光度,判断活细胞的含量,从而判断磁小体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由MTT法得到细胞生长抑制率,除有一组达到7.97%外,其余皆为负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磁小体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出现负值的原因可能与磁小体外层脂质成分与MTT和DMSO发生反应,被DMSO溶解从而产生吸光度有关.

    作者:王冠华;张林朴;尹新顷;姚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与单纯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中药组)108例和治疗组(腹针组)108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9%,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率为37%,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

    作者:苏小霖;张日霖;彭明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右侧卵巢异位输卵管伞端缺如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汉族,已婚.G2P1L1,查体发现下腹包块1年,于2006年10月20日8点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5/30d,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经前几天感下腹坠痛,末次月经2006年10月7日.

    作者:刘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NP和TP方案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顺铂(DDP)与紫杉醇(TAX)+ DD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89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分为NP组44例和TP组45例,NP组采用NVB+DDP治疗,iv,d1、d8.TP组采用TAX+ DDP治疗,iv,d1、d8.以WHO肿瘤疗效标准和毒性反应为评定工具,随访3年,记录死亡情况.结果:NP组完全缓解(CR)7.7%、部分缓解(PR)46.2%、稳定(SD)35.9%、进展(PD)10.3%,TP组CR4.8%、PR47.6%,SD35.7%、PD11.9%, 1、2、3年生存率NP组51.28%、33.33%、15.39%,TP组47.62%、30.95%、11.98%,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共同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脱发,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注射部位反应NP组高于TP组,而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TP组高于N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结论:NVB+DDP和TAX+ DDP的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对乳腺癌转移复发有确切疗效,如何防止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贺新爱;陈海平;霍小珍;张继林;许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评价该药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使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显效率(80.6%)和总有效率(93.5%)均高于对照组(53.3%,70.0%),统计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5.16,P<0.05;**χ2=5.72,Ρ<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t=2.73,P<0.01).结论:纳洛酮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愈好转率,特别是对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确切,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立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病人采用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用液囊空肠导管常规留置,用生理盐水或造影剂3~5ml注入液囊,使空肠导管在胃内与胃管分离,借助重力和胃蠕动使空肠导管进入空肠,择时进行肠内营养和药物输入.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所致并发症的发生,对维持肠内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保护肠黏膜的正常功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有重要作用.结论:外科重症病人加强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维持正氮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王冰;杨小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老年(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方法:检测22例老年(≥60岁)和27例高原地区年轻(<60岁)DM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同时应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情况.结果:老年组高原DM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年轻组患者,老年高原DM患者颈动脉IMT 与CRP、LDL相关.结论:高原地区老年DM患者LDL、CRP、颈动脉IMT增高,老年患者AS较重,可能与微炎症状态及高LDL血症有关.

    作者:鲁茸天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收治的36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及消化道出血为主,发生部位以小肠及胃为常见,术后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术后复发14例,死亡4例.结论:肿瘤的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及免疫组化指标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加强对胃肠道恶性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瑞乔;沈新明;刘良培;张泽平;王益;严燕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患者22例,并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1月内有16例患者骨性愈合(72.7%),18月内有21例患者骨性愈合(95.5%).1例患者术后仅服抗结核药3月,半年后复发,有窦道形成,经再次病灶清除后愈合,随访18个月无复发.本组病例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为(10±4)度,平均矫正角度为12.5度.本组病例愈合率与病灶破坏的程度有关,单节段较多节段好.结论:脊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闻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血清心肌酶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高胆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胆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进行心肌酶测定,正常对照组选择入院时进行心肌酶测定.结果:高胆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能引起心肌酶谱的升高,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

    作者:张凤芹;金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610人,分别采用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业难度、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及增强授课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意义.

    作者:杨丽娟;胡洁;姚智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