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于静

关键词:气管切开, 护理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急症手术,它是从颈部正中将气管的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一合适的气管套管,使病人通过套管呼吸,从而建立1个新的呼吸通道.气管切开术不仅便于吸痰,减少呼吸道死腔,不妨碍鼻饲或吞咽,而且有利于与各种呼吸器械相连接,因此,加强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我科40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

    褥疮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患者、手术后患者,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褥疮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败血症,直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褥疮的预防和治疗护理尚处于落后状态.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就如何预防和治疗褥疮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细致的护理实践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我院住院患者褥疮的临床防治措施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葛红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对策.方法: 30例MODS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在48 h以上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出现 VAP 5例,发生率为16.67%.结论: MODS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对于切断VAP感染途径,减少感染率,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提高MODS抢救的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吴巧媚;张晓君;彭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4例

    笔者自1992年以来对94例AMI病人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只要发病12h内,无溶栓禁忌证者均可实施.年龄在41~67岁,不超过70岁,剂量为120万~200万U,大多应用150万U.其中61例溶栓成功(64.9%),死亡7例.掌握溶栓时机重要,以发病后4h或ECG上示超急期改变好.溶栓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溶栓后常规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判断成功与否以ECG、CPK及再灌注性心率失常三项中具备两项即可.溶栓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必须测出凝血时间及PTT,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以保证溶栓安全.

    作者:周丽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眼科手术中长托宁或阿托品与新斯的明合用于肌松拮抗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儿眼科手术时长托宁或阿托品与新斯的明合用于肌松拮抗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患儿恢复轻微的自主呼吸时,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2mg/kg,长托宁0.01mg/kg或阿托品0.01mg/kg,拮抗肌松残余作用,记录全麻诱导前5min,给药前1min,及给药后2min、5min,拔管后安静时各点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长托宁组给药前后的心率变化不大(P>0.05);阿托品组给药后2min,5min心率显著增加(P<0.05);拔管后安静时已基本恢复到给药前水平,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血压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与阿托品比较,长托宁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而阿托品却使心率显著增快.

    作者:叶伟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1992年全国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学术研讨会妊娠肾病综合征列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妊高征,Goodlin曾提出单纯的先兆子痫为Ⅰ型妊高征,HEELP综合征为Ⅱ型,肾病综合征为Ⅲ型[1].2000国际通用标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为:(1)妊娠期高血压;(2)先兆子痫;其中包括轻度:蛋白尿≥0.3g/24h;重度:蛋白尿≥2g/24h;(3)子痫;(4)慢高合并先兆子痫;(5)慢高合并妊娠[2];没有将肾病综合征单列出来,但因为肾病综合征有其特有的表现,与非肾病综合征的其余重度妊高征发病孕周及终止妊娠孕周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母儿的预后也较非肾病综合征有显著差异性[3],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应该在适当时机终止妊娠,挽救母儿,改善预后.

    作者:刘艳;申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例尿毒症透析病人急性心衰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而在长期的血液透析中心血管病变多,主要是病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差,极易发生心衰而死亡.我科收治的尿毒症病人大多数属于规律透析,遵医治疗,基本情况比较稳定,少数病人有不遵医情况,病情不稳定.2006年8月我科的1例长期透析病人在上机透析后5min发生了急性心衰,经过吸氧、超滤、药物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并顺利完成了血液透析.现将这次对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P式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将临床路径的基本理念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之中,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将60名临床医学生按照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CP教学法,一组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一定周期后,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医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CP组优于传统组.结论:CP教学法能显著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齐桓;魏勇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医类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作者:郑清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使用凝血酶联合法莫替丁、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与单用法莫替丁、洛赛克治疗组相比较. 结果:凝血酶联合抑酸剂治疗,止血快,症状改善迅速. 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作者:李利阳;王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胎盘早剥76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9月间收治的76例胎盘早剥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范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42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1年~2005年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42例,现就诊治体会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6例,女6例,年龄12~84岁.刀刺伤9例,撞击伤8例,挤压伤17例,坠落伤6例,勒伤1例,肠内异物刺伤1例.伤后到就诊8h以内32例,12h以内8例,24h以上2例.本组中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者40例(95%),有休克表现者10例(22%).行腹腔穿刺40例,阳性36例(90%).腹部B超检查,腹腔有游离液体和游离气体者21例(50%).行腹部X线片或腹透检查30例,有气腹征者18例(60%).

    作者:闫文举;赵宏峰;吴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脉粥样硬化无创性检测方法概述

    近几十年来, 冠状动脉造影和标准化的功能试验已成为诊断及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然而, 当心血管保健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至预防和逆转早期病变时, 这些方法表现出对于诊断亚临床疾病的局限性, 如不能直接评估管壁、操作有创、不易在随访中重复使用等.因此,用于评估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的无创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下面对较常用的方法逐一介绍.

    作者:李振;王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抑郁概述

    与抑郁相关的概念很多,现在经常遇到的有抑郁障碍、抑郁紊乱、抑郁状态、神经功能性抑郁、抑郁症、抑郁情绪等.虽然这些概念有一定区别,但其表现基调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反映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作者:朱慧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导尿术的研究进展

    导尿术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虽然大部分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但在临床为老年男性患者导尿时,因老年患者多伴有前列腺增生而致尿道狭窄、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情况屡见不鲜.近年来诸多专家对老年男性导尿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化,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俊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一种以Gardner菌和各种厌氧菌(mobiluncus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既往命名为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因其与一般淋病、滴虫、霉菌引起的阴道炎不同,局部炎症反应不明显,局部无白细胞增多,又约50%患者无症状[1],故于1984年在瑞典召开了专题国际会议将其命名沿用至今.其发病年龄在14~44岁之间,且多与性经历有关,在性传播疾病中发生率约占33%~64%[2].

    作者:牛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折术后患者易并发皮肤损伤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近来我科术后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皮肤损伤的个案不断增多,而且年龄趋向年轻化,引起了笔者的重视和反思.现举例说明术后患者并发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1 例1 男,32岁,左外踝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3h,术毕回房去枕平卧位3h后观察患者骶尾部皮肤状况,骶尾部臀裂左侧出现面积约2cm×1cm的硬肿,硬肿及周边皮肤局部发红,指压试验发红处皮肤血运良好.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ichards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Richards钉(加压滑动鹅头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及粗隆下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自1994年开始应用Richards钉治疗以上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0例,男82例,女48例.年龄大89岁,小28岁,平均58.5岁.左侧72例,右侧58例.股骨颈基底骨折18例,粗隆间骨折82例,粗隆下骨折30例.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4例,Ⅱ型26型,Ⅲ型20例,Ⅳ型12例.本组76例分别合并有不同部位的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作者:沈宏生;平进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78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并与76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作者:周茂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1例分析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类小儿出血性疾病,临床早期出现颅内出血,多见于出生后2周~3月婴儿, 由于缺乏维生素K导致凝血机能失常,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将该患儿临床症状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田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产后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

    产科领域中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是产科领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将危机产妇生命,及时正确的处理不仅可以抢救产妇的性命,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产后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8例,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然;邱雪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