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空采血在艾滋病病人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王慧群

关键词:真空采血, 艾滋病, 护理体会
摘要:真空采血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B-D公司率先推出VACUTAINER真空采血系统,80年代采血技术进一步完善,如今,带安全头盖的真空采血系统因其具有干净、安全、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经济有效的优点普及世界各地.艾滋病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染病,经血液传播尤为常见,因此,临床采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科自2002年运用真空采血法为艾滋病病人临床静脉采血,有了一定的经验,现结合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CT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在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中有56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59.57%,重度ZKS异常率高80.95%.结论: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ZK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江;刘洪涛;易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理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通路为动静脉内瘘,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周围血管条件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瘘手术,且有些内瘘经过长期使用后会发生血流量减少和闭塞.我科自2004年2月开始采取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腔静脉导管建立永久透析通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6例ARDS患者分为BIPAP组和IPPV组,分别行机械通气,BIPAP14例,IPPV12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24h、治疗1周后不同时段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两组镇静剂用量和治疗情况的比较.结果:17例(65.4%)治愈出院,9例死亡.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11±6.2)d对(19±8.5)d]和镇静剂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 (P<0.05). IPPV组RR、PIP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治疗24h后PaO2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BI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结论:BIPAP人机协调好,肺损伤小,改善氧合,能有效、安全应用于治疗ARDS.

    作者:覃红梅;吴先荣;甘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9月用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法律角度探讨病案的形成与管理

    病案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实践中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情况的客观、真实完整的文字记录.病案统计室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为医疗管理和临床科研服务的病案管理重任.

    作者:李一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介入性超声在肝肾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肝肾病变的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1例临床中有肝肾脏器的各种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和囊肿引流治疗.结果:肝脓肿9例引流治疗,治愈率100%;肝囊肿8例引流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5/8)62.5%;肝内结节穿刺活检10例获得病理诊断;肾组织活检穿刺59例,其中58例成功获得肾小球组织;肾囊肿15例引流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10/15)66.7%.结论:介入性超声引导下肝肾病变的活检穿刺及囊肿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很少,是微创诊断治疗的重要的、应广泛普及的手段.

    作者:姜伟;李加平;潘慧娟;李就红;李晓诗;吴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化疗病人的影响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用药时间长,多数病人不能坚持完疗程,导致化疗失败,而这大多由于病人的心理问题导致的,为此,通过探讨心理护理对化疗的影响,发现心理护理能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坚持完化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延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酸环丙沙星引起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发现子宫肌瘤5年,尿频半年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即给予静脉点滴环丙沙星和5%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 2g.

    作者:范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颌埋伏尖牙外科导萌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外科导萌治疗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5例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小患者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结果:15例患者的上颌埋伏尖牙均已萌出.结论:对于上颌埋伏尖牙只有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方法和正畸牵引导萌方法并做好术中的配合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有效的矫治上颌埋伏尖牙.

    作者:王璐;石小新;刘巧红;邹昌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49例

    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4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9例均经临床确诊为先兆流产的门诊或住院病人.B超示胚胎(胎儿)存活,伴有下述症状:阴道少量流血1~5d 29例,6~10d 17例,10d以上3例;下腹痛31例,腰骶酸痛1例;年龄21~39岁(平均27.4岁);停经40~60d 26例,61d~3个月18例,3个月~5个月3例,人工流产史或自然流产史37例,习惯性流产史1例.

    作者:陈英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erbB-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渐升高.C-erbB-2癌基因编码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又称P185蛋白.在人类多数恶性肿瘤中C-erbB-2的过表达较为常见,并与较差的预后相关[1].MMP-2分解Ⅳ胶原,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rbB-2蛋白、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子杰;王策;李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尼尔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器的临床观察

    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致子宫、宫颈萎缩和宫颈口狭窄,常造成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为观察绝经后妇女取器术前口服辅助药物用于软化宫颈的效果,本中心将尼尔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妇女绝经后取器前软化宫颈准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倩环;龚瑞丹;罗雪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CPR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只;夹闭主动脉与腔静脉复制心搏骤停-CPR模型;实验组在血液断流后4min开始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进行CPR;对照组在血液断流后4min开始进行CPR;监测血液断流前后家兔的心电图、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并记录开始CPR 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维持4h,并计算4h存活率.结果:试验组在CPR成功率、4h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肾上腺素用量方面则两组结果相近.结论:同时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可明显缩短家兔心搏骤停-CPR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对促进心搏骤停的自主循环恢复,提高CPR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强;刘磊;曲敬来;徐锦雄;祝庆华;乔秋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硝唑导致极度抑郁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2d于2006年1月25日收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查体:T 39℃,P 90次/min,R 22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醒,对答切题,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药物过敏史及遗传病史.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闫向东;姜许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

    宫腔镜属妇科内窥镜,其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电子、光、超声等科技与医学结合的产物,它的应用使传统的开放性、创伤大的诊断手段转变为非开放性、创伤小的内镜诊疗手段,既治愈疾病,又使患者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作者:孙洪波;任成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临床分析

    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为口腔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性别、好发年龄及部位分布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尽相同.为了解本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情况,笔者统计了洛阳市中心医院1980年7月~2005年7月期间的全部口腔粘膜活检资料,以供参考.

    作者:王军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佐治儿童哮喘62例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作用.方法: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24例,随机分为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值均<0.01),治疗组与对照在心率、呼吸频率、呼气流速峰值(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利卡多因雾化吸入佐治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有明显临床疗效.

    作者:郭敏;王江萍;庄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介绍一种自制的股静脉穿刺止血带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的重要生存途径,在基层医院的病人通过股静脉穿刺作为出血端的透析方式十分常见,但透析后的压迫止血有一定的困难.通常用橡皮膏加压捆绑,存在捆绑困难、橡皮膏过敏、粘伤皮肤等问题.笔者通过长期摸索,设计出股静脉止血带应用于临床,现介绍给大家.

    作者:王英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50例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针对细菌治疗是治疗有效与否的基础之一[1].本调查总结我院收治的50例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例,着重分析细菌学特点,以便在疾病的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

    作者:孟祥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IDS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

    目的:探讨AIDS护理过程中的职业防护,防止误伤和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6例AIDS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出具体的防护方法.包括护理操作前的心理、技术准备,护理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误伤后的及时、有效的处理等.结果:该院自2001年11月收治第1例AIDS患者至今,医护人员无误伤和感染的发生.结论: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采取科学的防护,医护人员在AIDS护理过程中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作者:徐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