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赵萍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目前认为MS的发病涉及遗传、病毒、免疫、环境地理等方面,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免疫学因素在MS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虽然研究收获颇丰,但对其免疫学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和完整的认识.现就几项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免疫学检查对MS诊断的临床价值简述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CT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在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中有56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59.57%,重度ZKS异常率高80.95%.结论: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ZK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江;刘洪涛;易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手术新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结合电切术治疗BPH200例.结果:术中出血少,术后随访3~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6.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1.5分,大尿流率(Qmax)平均19.7ml/s,并发症少.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新方法.

    作者:张长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急性中毒的护理

    目的:熟练掌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急性中毒的操作技术和各项护理.方法:使用日本东丽血液透析机、透析器、灌流器、血路,对15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结果:1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治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结论:加强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的的各项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是顺利进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的关键所在.

    作者:苏学珍;曾祥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药物性皮炎37例护理体会

    笔者通过对1997~2006年在本院住院部诊治的37例药物性皮炎(以下简称药疹)患者进行统计,认为准确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对药物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总结下.

    作者:杜明;郭掬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临床分析

    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为口腔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性别、好发年龄及部位分布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尽相同.为了解本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情况,笔者统计了洛阳市中心医院1980年7月~2005年7月期间的全部口腔粘膜活检资料,以供参考.

    作者:王军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酸环丙沙星引起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发现子宫肌瘤5年,尿频半年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即给予静脉点滴环丙沙星和5%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 2g.

    作者:范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卒中单元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观察记录对210例脑卒中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脑卒中病人并发症明显降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瑞琴;黄云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期护理

    目的:探讨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脑血管病人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脑血管意外伴偏瘫患者62例,实施恢复期康复训练:床上、床边、床下的主动运动,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结果:所有偏瘫肢体的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病人在病情稳定时,及时进行正确合理的肢体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减少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晓莉;孟凡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病人髋部骨折的研究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病人髋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6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择期手术192例, 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称Ⅰ组,104例,由于药物选择的不同又分为布比卡因组Ⅰa和左旋布比卡因组Ⅰb;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EA)称Ⅱ组,88例.观察麻醉平面达T10的时间,高阻滞平面,麻醉用药总量,追加量,镇痛效果,是否辅助用药,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Ⅰ组阻滞平面达T10所用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高阻滞平面两组无差异;所用麻醉药总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追加量显著少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全优,Ⅱ组镇痛效果优:79例,良:9例;辅助用药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收缩压下降》35%的以Ⅱ组为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此研究中Ⅰa、Ⅰ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新花;吕凯荣;王丽;赵华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谈痛风病的药物治疗

    痛风是一种遍布世界的常见病,其患病率与经济发展程度、饮食结构及医疗水平因素有关.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东方民族,痛风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人们对痛风的认识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但直到100多年前,才证实其发病与血尿酸增高有关.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组慢性疾病[1].

    作者:陆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IDS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

    目的:探讨AIDS护理过程中的职业防护,防止误伤和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6例AIDS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出具体的防护方法.包括护理操作前的心理、技术准备,护理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误伤后的及时、有效的处理等.结果:该院自2001年11月收治第1例AIDS患者至今,医护人员无误伤和感染的发生.结论: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采取科学的防护,医护人员在AIDS护理过程中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作者:徐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接种密度对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接种密度对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hUV-MSCs)原代培养的影响,从而确定原代培养hUV-MSCs的适宜条件.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层细胞,按不同接种密度分组进行原代培养,记录原代培养时间,然后进行传代和成骨诱导培养,并检测细胞钙结节的表达情况.结果:hUV-MSCs原代分离培养消化30min,种植细胞密度为5×105~1×106/cm2的方法较合理.经化学药物(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C)成骨诱导后,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合理hUV-MSCs原代培养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自体种子细胞,从而为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创造条件.

    作者:单伟;张海锋;马云胜;郑德宇;谷学静;秦书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粉尘螨的培养实验

    目的:评价应用配合饲料培养粉尘螨的效果.方法:在粉尘螨培养环境相同的条件下(温度25℃±1℃ ,相对湿度80%±1%),应用配合饲料(A组)和纯面粉(B组)分别培养粉尘螨,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养,对子代进行计数.结果:通过对两组子代数量进行分析,A组明显多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粉尘螨的培养中,选用配合饲料作为培养料,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粉尘螨,为研究螨性疫苗制剂提供原材料.

    作者:王少圣;刘文艳;李朝品;陈文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病例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病例的选择、设计及应用等方面探讨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如何结合临床病例的讲解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红;赵亚朴;王沛;王秀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消毒剂及杀灭微生物效能研究现状

    自2003年SARS疫情之后,我国政府及社会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消毒剂在预防感染和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过去对消毒剂及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机能的研究和开发比较滞后[1],近年来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不断增加,如新开发的消毒剂、老消毒剂开发出新用途、复方型的消毒剂等.现就目前消毒剂及其杀灭微生物效能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凤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化疗病人的影响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用药时间长,多数病人不能坚持完疗程,导致化疗失败,而这大多由于病人的心理问题导致的,为此,通过探讨心理护理对化疗的影响,发现心理护理能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坚持完化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延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6例ARDS患者分为BIPAP组和IPPV组,分别行机械通气,BIPAP14例,IPPV12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24h、治疗1周后不同时段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两组镇静剂用量和治疗情况的比较.结果:17例(65.4%)治愈出院,9例死亡.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11±6.2)d对(19±8.5)d]和镇静剂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 (P<0.05). IPPV组RR、PIP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治疗24h后PaO2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BI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结论:BIPAP人机协调好,肺损伤小,改善氧合,能有效、安全应用于治疗ARDS.

    作者:覃红梅;吴先荣;甘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85例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分析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5例肺不张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结核、炎症是成年组中肺不张的主要病因.结论:在确定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纤维支气管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有很重要的治疗价值.

    作者:王宝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及处理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分娩无其他并发症胎膜早破孕妇142例中发生难产的情况、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危害,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且健康孕妇142例作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发生难产56例,发生率39.44%,发生产褥感染10例,占7.04%,早产31例,占21.83%,新生儿窒息15例,占10.56%,新生儿肺炎8例,占5.63%,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胎膜早破的原因以流产、引产史及臀位居多.结论:重视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及时处理,有效预防,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艳君;那飞;曹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输卵管内双胎妊娠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31岁,因停经53d,不规则阴道流血12d,于2006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孕2产0,末次月经2006年9月22日,于停经41d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暗红色,无腹痛,停经50d自测尿早早孕阳性,于停经53d来我院行彩色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内回声均质,内膜厚1.3cm,于子宫外左附件区分别见2.0cm×1.5cm及1.8cm×1.8cm低回声光环,内均见原始心管搏动.

    作者:刘晓燕;曲恒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