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产后尿潴留26例

李蓉

关键词:中药, 产后尿潴留
摘要:我院自2002年开始,应用中药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0~42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9例,顺产8例,难产18例.产后尿潴留时间:7~20h 11例,24~48h 8例,3~5d 7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小儿科进修期间,体会深的就是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由于每次穿刺及输液时小儿又哭又闹,不能很好的配合,传统的穿刺针输液时针头易刺破血管、脱出,引起药液外渗,从而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破坏了大量的浅表静脉.

    作者:李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对我院近2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病例与同期36例进腹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少(P<0.001),术后排气时间短(P<0.001) ,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低.结论:选择适合的病例及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晓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通过对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就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讨论.方法:治疗组:中成药+西药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消除病灶,恢复生理功能,疗效巩固.

    作者:史延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递减法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疗效观察

    近年来,反流性食道炎(RE)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疾病之一[1].2004年6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递减法治疗RE 45例,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红妍;衣红菲;武纪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灯盏花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灯盏花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6例给予抗生素、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祛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26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注射液40ml+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84.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改善明显(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灯盏花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降低肺循环阻力.

    作者:陈卓;刘忠;潘殿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亦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免疫组化检查可见不同的阳性细胞.本组56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胃间质瘤术前确诊较困难,多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手术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是切除范围要完全.

    作者:付华;何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阴道闭锁误诊为卵巢肿瘤扭转1例

    阴道闭锁属于生殖道梗阻性疾病,多于青春期发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管下端与泌尿生殖窦相连处未贯穿所致,临床上较少见,临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患儿既无月经史,又无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史,年龄偏小,医师忽略了阴道检查,造成误诊.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1例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脑疝是当颅内压增高时,不论任何原因导致各分腔压力不均衡,可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高处经过解剖上的裂隙或孔道向压力较低处移位,造成该处脑组织颅神经血管受压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它是颅内压增高进程中一个紧急而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早诊断和抢救不力,必将危及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后果,现将31例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快速血糖测定值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快速血糖测定值影响的因素,使快速血糖的监测更有意义.方法:本文主要将52例病人分为两组,通过两种不同采血方法的比较了解影响血糖结果的因素.结果:两组不同操作方法对血糖的影响有显著作用.结论: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挤压指尖,应让所采取的血样本自然流出,这样的值差异小,也提醒广大护士的操作要正规、科学,同时在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教育中要重视操作方面的指导.

    作者:林平冬;郑溪水;颜小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10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临床护理.结果:1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是近逐渐多发的小儿病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系免疫系统异常所致.因此病的病因复杂和不确定性,所以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但在针对疾病症状冶疗下,对小儿生活和心理方面给予正确的护理,对该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彩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疆维吾尔、汉族鼻咽癌组织p16抑癌基因表达比较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维吾尔、汉族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新疆鼻咽癌60例(维吾尔、汉族各30例)、非瘤鼻咽组织37例(维吾尔族17例,汉族20例)分别进行抑癌基因p16蛋白阳性检测.结果:鼻咽癌p16蛋白检出率分别为35.0%(21/60),明显低于非瘤鼻咽组织的83.8%(31/37)(P<0.05);维吾尔族鼻咽癌p16蛋白阳性检出率43.3%(13/30),明显低于非瘤鼻咽组织76.5%(13/17)(P<0.05);汉族鼻咽癌p16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6.7%(8/30),明显低于非瘤鼻咽组织90%(18/20)(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鼻咽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鼻咽癌p16蛋白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1)p16抑癌基因失活在新疆维吾尔、汉族鼻咽癌的发病过程均具有普遍而重要的作用.(2)两族鼻咽癌p16基因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可能说明p16蛋白失活是鼻咽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作者:曲亚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科梅毒的职业防护与指导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隐性梅毒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产科护理人员,特别是助产士与病人接触多,易受感染.故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孙美英;吴春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原发性脑室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0例PIVH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45例好转出院,占75%,15例死亡,占25%.死亡病例中,12例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12例有全脑室出血.24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0例死亡,14例好转出院.结论:PIVH大多恢复良好,意识障碍及全脑室出血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

    作者:朱凤军;王红燕;李春花;陈琳华;陈学振;朱盛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麻醉恢复室呼吸循环并发症与护理

    回顾分析2005~2006年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1 453例,发生严重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情况,发生率约占10.4%.低氧血症(SaO2<90%)有49例,采取吸氧、加压辅助呼吸、吸痰、调整气管导管位置等措施,低氧血症纠正.低血压15例,高血压29例,心律失常58例,异常情况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认为应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早期病人的生命指征,防治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

    作者:王凤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武汉地区卒中单元建设之初探

    本文通过对卒中单元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述,充分肯定了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在卒中治疗中的优势和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新卒中指南,并结合武汉市实际,从卒中单元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标准化文件制定、卒中单元相关知识培训、康复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标准工作时间表制定、卒中单元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卒中单元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估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卒中单元在武汉市综合性医院建立和运作的模式提出了初步构想和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柯贤军;许康;郭珍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77例防治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77例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分娩方式、胎盘因素、巨大儿、产道裂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同时提倡住院分娩,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詹建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7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围分娩期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in pregnancy,AFLP)的临床特点,通过对7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为进一步提高AFLP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7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AFLP均为初产妇,发生于围分娩期,以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厌食、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及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其中孕产妇死亡2例,均发生在2000年前,病死率28.57%,2000年后5例经多科协作综合支持治疗均抢救成功.围生儿存活5例(1例为双胎),死亡3例,围生儿死亡率37.5%.结论:AFLP是围分娩期的一种以可逆性肝衰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多学科合作综合支持治疗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朱月琴;周信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产后尿潴留26例

    我院自2002年开始,应用中药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0~42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9例,顺产8例,难产18例.产后尿潴留时间:7~20h 11例,24~48h 8例,3~5d 7例.

    作者:李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凯西莱治疗抗癫痫药物导致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品种类较多,其中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上所致肝损害并不少见.笔者近年来应用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抗癫痫药物所导致肝损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BL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以便在<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运用.方法:将05级普招专科护理1~8班随机分为PBL组和SBL组(传统教学法组),分别利用PBL组和SBL组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PBL组在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优于S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较传统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很适合<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也有待于其理论课的应用.

    作者:孟共林;张思溪;谢萍;吕冬;孙爱英;唐晓细;梁桂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