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腾;荆国杰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科的常见病,在外科急诊中尤为常见,多伴有休克或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而及时正确的手术探查是提高疗效的关键.1993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124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2001年间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的外科处理.结果:全组61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49例,死亡12例,其中死于中毒性休克7例.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毛登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患儿数量大,多数患儿智力发育与正常儿童无异,极具治疗价值.治疗方法应是以手术为主的序列综合治疗,围手术期指的是术前术后1周.为了减少唇腭裂修补术围手术期易出现的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现结合18例围手术期发生的并发症讨论如下:
作者:赵玉清;李双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肠套叠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病之一,在2岁以下肥胖男性婴幼儿较多见,一般有腹痛、包块、呕吐和血便四大表现,诊断并非困难.但成人肠套叠的症状多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我院自1993年~2002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18例,均手术治愈.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进行探讨,以达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目的.
作者:张洪浩;胡润武;曹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我院86例冠心病实施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常温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机预备,胸骨正中切口,取左或右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CTS胸骨牵开器和固定器实施OPCAB.结果:1例术后死亡,1例术中被迫改为体外循环手术,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果:OPCAB这种术式是可行的,但其远期效果及其适用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永科;陈红卫;丁军;李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1995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脾破裂45例,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收治脾破裂45例,年龄5~72岁(儿童3例,老人5例,其余为中青年).脾破裂距就诊时间2h~3天;外伤性破裂44例,自发性破裂1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切脾28例;手术保脾4例(中青年),平均住院8~10天,长1例25天;手术病人出血量400~2000ml;合并肝破裂9例,合并左肾破裂6例(其中后腹膜血肿4例,并颅骨骨折颅内出血1例).
作者:韩新军;秦毅;高长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腰痹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5例对照组25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t分析:u=7.43,P<0.001,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观察表明,腰痹通胶囊确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气滞脉络闭阻症疗效较好.
作者:陈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年2月~2003年12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共180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男46例,女134例,年龄18~76岁,平均44.5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3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9例,胆囊息肉15例.
作者:何明长;陈贺生;宋红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ACPO)与其它结肠梗阻在临床上难以区别,易误诊误治,且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4~2002年6月收治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丁海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36例次.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者占41.7%(15/36).结果: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5~8天出院,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率为88.9%(32/36),无1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无张力、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学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听神经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听神经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实性组和复发组中,TGF-β1与MVD有明显正相关,在囊变组中TGF-β1与MVD无相关性.结论:TGF-β1、MVD可作为评价听神经瘤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是预测肿瘤进展和复发的重要因子.
作者:张焱;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湛利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救治方法,以降低脑室出血的死亡率.方法:早期采用脑室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同时尿激酶注入及早期改善脑部微循环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8例,治愈16例,生活部分自理10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8例.结论:早期改善脑脊液循环与脑微循环是治疗脑室出血成功的关键,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志华;靳怀明;李浩;艾子敏;李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溃疡病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之一我院统计其发病率次于穿孔.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84~2000年,我院共收治老年性溃疡合并大出血39例,男33例,女6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60~84岁,平均70岁.有明显溃疡病史的28例,呕血18例,便血4例,二者兼有的17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6例中死亡2例,手术治疗33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约6%,出血量估计在500~400ml之间、Hb<70g/L占72%,有休克22例.手术治疗的33例中,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溃疡24例,球部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3例,胃溃疡恶变的1例.病人术后并发症以心血管和肺部感染为主.吻合瘘1例,残端瘘1例,切口裂开1例,死亡2例中并发肾衰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
作者:曹佩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于2001年~2003年应用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9例CA系本院门诊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防疫司1991年制定的CA诊断标准,并排除梅毒、淋菌性直肠炎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其它性传播疾病感染.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综合疗法组)和对照组(单纯微波疣体凝固术组),其中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8~50岁,平均36.2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7~60岁,平均39岁.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乳头状疣18例、菜花状疣20例,有14例侵犯肛管内及外生殖器官.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现报告我院1998年8月~2003年8月资料完整的150例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术的麻醉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21~39岁.孕期39~41周,体重48~76kg,农村105例,城镇45例.术前血压21.3/14.6~29.3/24kPa(160/110~220/180mmHg);0~9次的抽搐发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异常者18例,其中室性早博1例,心肌劳损5例,ST-T段改变12例.术前用药:咪唑安定5mg或/和东莨菪碱0.3mg肌注.
作者:高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JS行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术前对3例PJS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对症处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完善的肠道准备;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出院时针对性的康复宣教.结果:本组术后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经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PJS疾病本身遗传性和消化道息肉易复发的特点致使疾病顽固、不易彻底治愈.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和科学正确的出院指导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冬;刘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总结巨大颅内硬膜外血肿突发自主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年间收治的20例巨大颅内硬膜外血肿突发自主呼吸暂停病例.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纯颅内硬膜外血肿,血肿体积均超过80ml,在术前准备时突发自主呼吸暂停,予以立即床边锥颅抽吸引流,加强脱水等处理,自主呼吸回复,再行开颅术清除血肿,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巨大颅内硬膜外血肿患者易突发自主呼吸暂停,处理原则是立即引流减压,加强脱水,为开颅手术赢得时间.如果处理及时,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祝刚;吴军民;荆国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现率.方法:本组62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均在术中仔细观察、触摸,可疑者行术中快速切片.术后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结果:甲状腺良性疾病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中的发生率为1.9%(12/620),其中术中可疑结节快速切片发现5例,术后连续切片病检出7例.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可伴有微小癌存在.术中仔细检查及快速切片术后连续病理切片是提高微小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尚斌南;付天泽;王乾执;叶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成功率的提高.方法:对3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术后23例恢复良好,3例状症改善,9例分流失败行修正术,1例感染未控制死亡.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正确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云鹤;褚新理;孙正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26例.其中嗜睡 7例,朦胧9例,浅昏迷7例,昏迷3例,外侧型 9 例,内侧型 12 例,破入脑室 5例,血肿量20~30ml 16例,30~40ml 6例,40~50ml 3例,50ml以上1例,全部病例均行导航下微创手术.结果:本组术后血肿完全或基本消失时间平均2.5天,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12月,ADL分级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8例.结论: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定位准确、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轻,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红旗;马国弘;常金生;郑惠军;闫薇;谷冠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