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听神经瘤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张焱;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湛利平

关键词:听神经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形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人听神经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听神经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实性组和复发组中,TGF-β1与MVD有明显正相关,在囊变组中TGF-β1与MVD无相关性.结论:TGF-β1、MVD可作为评价听神经瘤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是预测肿瘤进展和复发的重要因子.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导航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手术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26例.其中嗜睡 7例,朦胧9例,浅昏迷7例,昏迷3例,外侧型 9 例,内侧型 12 例,破入脑室 5例,血肿量20~30ml 16例,30~40ml 6例,40~50ml 3例,50ml以上1例,全部病例均行导航下微创手术.结果:本组术后血肿完全或基本消失时间平均2.5天,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12月,ADL分级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8例.结论: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定位准确、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轻,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红旗;马国弘;常金生;郑惠军;闫薇;谷冠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36例诊治体会

    小肠所占腹部面积大,无论是腹部钝挫伤或开放伤,小肠损伤的发病率均占空腔脏器伤的第一位.我们近十年来经手术处理外伤性小肠破裂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广林;张中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68例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方法:对6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脑疝形成使中枢衰竭在1周内死亡者29例(46.25%),其中双侧瞳孔散大12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各种并发症在2~3周内死亡者18例(占26.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呼吸功能衰竭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恶性脑肿胀死亡8例(占11.8%),其中术中出现5例,术后出现3例,并且有5例在术前已有脑疝形成.术后脑血肿残腔再出血10例(占14.7%).术后营养衰竭在3周后死亡3例(占4.4%).结论:脑出血后脑疝形成及术后多系统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脑血肿残腔再出血,及恶性脑肿胀、营养衰竭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时手术减少术前脑疝形成、术后严格生命体征监测,防止病人燥动,稳定病人血压、早期对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韩占胜;孙爽;孙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182例

    疼痛是骨科医生常见的病人主诉,由于产生疼痛的原因和环境不同,要解除可能遇到的各种疼痛就应具备相应措施,我们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性疾病,提高了治疗效果.现将182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申献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概念剖宫产8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新概念剖宫产的优点.方法:分析86例新概念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与同期下段腹膜外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娩头难易、术后进食及排气时间等.结果:新概念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缩短16min(P<0.05),术后进食早10.1h(P<0.01),出血量平均少30ml(P<0.01),较腹膜外剖宫产从开腹至娩出时间缩短11.2min(P<0.01),术后病率低.结论:新概念剖宫产可以在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辉;翁广兰;杨爱云;周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脾破裂45例诊治体会

    自1995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脾破裂45例,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收治脾破裂45例,年龄5~72岁(儿童3例,老人5例,其余为中青年).脾破裂距就诊时间2h~3天;外伤性破裂44例,自发性破裂1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切脾28例;手术保脾4例(中青年),平均住院8~10天,长1例25天;手术病人出血量400~2000ml;合并肝破裂9例,合并左肾破裂6例(其中后腹膜血肿4例,并颅骨骨折颅内出血1例).

    作者:韩新军;秦毅;高长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研究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9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氯胺酮4mg/kg·h-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持续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h-1和丙泊酚2mg/kg·h-1混合液;丙泊酚组(P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4mg/kg·h-1.观察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和30min时的心率、呼吸、呼气未CO2分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和记录术中和苏醒期的并发症,记录苏醒时间.结果:K+P组在麻醉后各时段的心率明显慢于K组,P<0.01.K+P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1.K+P组的苏醒期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低于K组.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各类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好,心血管的功能稳定,苏醒快,苏醒期精神并发症少.

    作者:张娟;郑永辉;黄绍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URSL与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212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URSL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URSL、ESWL或两者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12例.结果:URSL对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的治愈率分别为37.5%、71.4%、90.5%,ESWL对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的治愈率分别为62.1%、 53.3%、56.7%.并发症主要为发热、梗阻及尿外渗等.结论:URS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而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ESWL,若失败则采用URSL和ESWL二者配合治疗.

    作者:杨伟雄;张凯忠;吴爱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腘静脉陷迫的手术治疗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是外科常见病,常合并腘静脉陷迫,部分病人合并浅静脉曲张.1998~2003年我院共收治了400例DVI并腘静脉陷迫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磊;王静丽;雷红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46例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再手术的手术指征及与再手术后存活期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施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症状改善26例,无变化6例,恶化14例,术后在1个月内死亡6例.切口脑脊液漏14例,肺部感染2例,高渗性糖尿病昏迷2例.再手术存活期为1~192周,中位存活期19周,平均存活期23周.结论:再手术在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目的不仅是延长生命,应尽可能的提高生存质量,再手术后仍需施行综合治疗.

    作者:沈恩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报告19例不同部位高血压病人的影像学特点、手术时机、适应证、小骨窗开颅手术方式及结果.结果:9例原出血灶基本排空,4例残留量<10ml,3例残留量15~20ml,3例死亡.疗效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6例,Ⅲ级8例,Ⅳ级2例,良好率为74%,对照组生存者Ⅰ~Ⅲ级6例,良好率为55%.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开颅迅速,操作方便,减压充分,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仝振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良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改良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40例)采用改良式肌间沟阻滞.第2组(40例)采用传统的肌间沟阻滞法,两组使用的局麻药量和浓度相同.分别记录其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根据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情况评定麻醉效果,观察记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采用改良式肌间沟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阻滞麻醉,P<0.01.结论:改良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明显,臂丛神经阻滞完善,运动阻滞效果好.

    作者:魏世珍;张娟;黄绍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成功率的提高.方法:对3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术后23例恢复良好,3例状症改善,9例分流失败行修正术,1例感染未控制死亡.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正确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云鹤;褚新理;孙正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盐酸格拉斯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恶心、呕吐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增加患者痛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观察格拉斯琼和氟哌利多对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作者:艾艳秋;吕蕴琦;李丽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性溃疡大出血39例治疗体会

    溃疡病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之一我院统计其发病率次于穿孔.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84~2000年,我院共收治老年性溃疡合并大出血39例,男33例,女6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60~84岁,平均70岁.有明显溃疡病史的28例,呕血18例,便血4例,二者兼有的17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6例中死亡2例,手术治疗33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约6%,出血量估计在500~400ml之间、Hb<70g/L占72%,有休克22例.手术治疗的33例中,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溃疡24例,球部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3例,胃溃疡恶变的1例.病人术后并发症以心血管和肺部感染为主.吻合瘘1例,残端瘘1例,切口裂开1例,死亡2例中并发肾衰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

    作者:曹佩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拇指指腹缺损为较常见的手外伤之一,修复方法很多并取得较好的疗效[1,2],同时发现这些皮瓣存在感觉差、感觉异位或供区(指)不耐寒甚至疼痛等[2],而传统的邻指皮瓣无法重建良好的感觉[1].为此,我科自1997年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15例获满意疗效.

    作者:胡洪良;沈卫军;佘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结肠肿瘤致肠梗阻23例诊治体会

    1995年~2000年,共收治肠梗阻患者362例,其中结肠肿瘤致肠梗阻23例,其诊断均经手术证实,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李风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36例应用体会

    目的:为了研究血液透析的佳通路.方法:对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了手背部鼻烟窝动静脉内造瘘手术.结果:除1例患者因合并头静脉近端静脉炎术后失败外,其余35例均获得成功,血液流量可达300~500ml/min.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临床应用满意,可作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佳通路.

    作者:李鹏;王继征;曹志华;刘磊;杨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腺癌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手术须切除患侧的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切除范围较广,对病人的身心两方面都造成较大的影响.护士在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对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原爱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下颌角骨折内固定的口内途径探讨

    近年来,由于交通等各种事故引起的口腔颌面部损伤及骨折的发生呈愈来愈多的趋势.而下颌骨骨折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下颌角是下颌骨发育及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在临床上较多见.以往对下颌角骨折多采用口外切开,坚固内固定,不但损伤大,面部遗留瘢痕,而且易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致口角歪斜,因此有一定的弊端.作者通过对20余例下颌角骨折行口内进路坚固内固定不但完全可行,而且相对比较简单.

    作者:黄婉红;王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