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替换术

郑理;何国伟;严中亚;雷虹;吴一军;卢中;孙云;吴双正

关键词:瓣膜病, 巨大左室, 心脏瓣膜替换术
摘要:目的:评价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9月至2002年10月,共13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行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均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三尖瓣成形术1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结果:术后无死亡,无严重低心排、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术后并发大量心包积液,行二次心包开窗引流术1例,1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提高这类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妥善的围术期处理.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群体的临床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临床表现为疼痛、驼背和骨折等,甚至生理性咳嗽,都可以引起身体的多处骨折.它是一个长期的潜在的病理过程,既有正常人骨折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1].骨质疏松(OP)患者发生骨折是由于骨力学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降低骨骼对抗应力的张力,减轻骨的持重能力,从而并发各种病理性骨折,骨折的危险因素取决于两个方面:即是骨的强度(strength)和骨的应力(stress).骨的强度取决于骨的质和量,而骨的应力则取决于骨结构的几何分布和承重因素[2].骨质疏松症不管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有一个共同的防治原则,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对症处理和预防骨折的发生.在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骨折的预防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一般护理和药物治疗对骨折的预防尤为重要.

    作者:曹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癫痫的急救护理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大多数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目前病因并非十分明确,并易复发.癫痫患者在不发作时与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但非常规治疗可造成频繁发作持续大发作时,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科自1995年~2002年共收治癫痫患者52例,因抢救及时,处理得当无1例死亡和出现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曲风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沙必利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96例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质硬,排便不尽或排便困难,多发生于老年人.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96例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应用西沙必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毅;杜太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伤性血胸的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致血胸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对187例外伤性血胸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并发伤、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166例,死亡21例,死亡率11.2%.死亡原因依次为颅脑并发伤、休克、ARDS等.结论:交通事故、锐器伤所致血胸日益增多,临床上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发伤和并发症治疗十分关键,并强调有进行性出血表现的患者手术治疗的及时与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奔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患者采用痛点阻滞、臂丛阻滞、手法松解联合治疗冻结肩,术后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果显示:优31例,良13例,优良率91.0%,一般4例,未见无效病例.结论: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下行手法松解冻结肩是一种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的良好治疗方法.

    作者:王钊;孔令宇;颜道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CT定位,其中壳核34例,丘脑28例,壳核-丘脑11例,皮质下12例,小脑3例,破入脑室11例.结果:6~8小时手术82例,死亡2例,8小时手术4例,死亡3例(年龄>70岁),存活良好58例,生活自理,生存质量提高.结论:该手术对脑组织损伤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效果佳,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和简便的特点.

    作者:崔恒兴;麻来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34例腹股沟疝,经手术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30~100min,包括双侧疝手术用时),术后6h下床活动,术后3天恢复活动,术后2例轻度切口异物感持续1个月,其余无术后并发症,无复发,34例术后7天切口均甲级愈合,治愈出院.结论: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较传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梁利波;梁锐华;陈加龙;王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96例纵隔肿瘤的诊治体会

    本文报道过去15年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4~71岁,60%为青壮年.畸胎类肿瘤43例,神经源性肿瘤22例,胸腺肿瘤12例,其它19例.良性肿瘤85例,恶性肿瘤11例.肿瘤完全切除81例,大部分切除8例,单纯剖胸探查7例.手术死亡2例.作者认为,胸透和胸片是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因肿瘤可恶变、外穿及长大压迫器官,主张尽早手术.当肿瘤与大血管严重粘连时,应行包膜内切除,以防损伤血管.

    作者: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脏损伤的动态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42例肾脏损伤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用全面系统动态观察的护理方法,及时发现合并伤.结果:除1例入院时已休克晚期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结论:用动态系统的护理方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合并伤,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马英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附40例报告)

    目的:本文对40例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以足背动脉分布特点,将其分成三区,在治疗开放性踝部骨折脱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彻底清创处理的基础上,28例采用松质螺丝钉内固定,5例采用克氏针加松质骨螺丝内固定,2例内踝骨折使用张力带内固定.35例进行随访及疗效观察,随访时间为1~5年,优17例,良5例,可5例,差3例.

    作者:常德寿;梁兴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肢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

    通过对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共26例2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血管的修复,采取静脉移植(12)例的方法克服动脉缺损,结果22例肢体成活,4例截肢.对这类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作者:郭强;余进伟;冀长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蒂筋膜蒂皮瓣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23例报告

    胫前软组织缺损伴胫骨外露,创面难以愈合,实为创伤外一科棘手之事.我院自1998年11月~2002年11月双蒂筋膜蒂皮瓣治疗该伤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怀仁;李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插管失误致严重肺水肿1例

    患儿女,6岁,先心房缺,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术前度冷丁1mg/kg,东莨菪碱0.06mg/kg,入室后肌注氯胺酮6mg/kg,诱导用芬太尼10ug/kg,维库溴胺0.1mg/kg,咪唑安定0.05mg/kg.

    作者:王永春;李克华;王秀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晚期食管癌病人采取PICC导管胃肠外营养的临床观察

    晚期食管癌病人因肿瘤阻塞食管,造成病人吞咽极度困难,严重者发生食管梗阻,多种因素决定又不予手术治疗,病人常因进食疼痛拒绝饮食,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肘部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至上腔静脉的静脉留置管,通过此管可以进行胃肠外营养.我院自2001年以来,对66例晚期食管癌病人采用PICC导管胃肠外营养,减轻了病人因进食造成的痛苦,解决了因不能从食管进食造成的营养不良,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命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俊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流出道狭窄内镜治疗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流出道的狭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物质的摄取,解决该通道梗阻的治疗手段除了以往的诸如BII式手术等外科治疗外,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内镜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本文对近年来开展的内镜解决胃流出道狭窄的姑息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徐海栋;刘博;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采取扩大的胸腺切除和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89例,其中单纯重症肌无力4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41例,其中1例伴发甲状腺机能亢进,27例有肌无力危象发作史.Osserman分型:Ⅰ型21例,Ⅱa型17例,Ⅱb型31例,Ⅲ型15例,Ⅳ5例.1987年以前手术采用前胸二或三肋间横切口或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1988年以后采用胸骨正中入路施术.术前均口服吡啶期的明每天180~600mg分次服用,Ⅱb型以上病加服强的松每天30~60mg或90mg隔日一次顿服.手术当日和术后抗胆碱酯酶药物给药的剂量、方法、时间不变.术日激素采用氢考300~400mg静滴.危重病人采取预防性气管切开或延迟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帮助病人渡过手术创伤期和危象发生期.结果:全组13例术后12~22小时之间发生肌无力危象,死亡3例,死亡率3.4%.其余均治愈出院.对32例病人随访12个月~120个月,缓解6例,明显改善13例,改善4例,无效1例,差2例,失访6例.结论:正中入路施行扩大胸腺切除和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效果可靠,围术期合理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是手术成功的前提,适时的气管切开和延迟气管插管拔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病人提供了渡过手术创伤期的安全保证.

    作者:李刚;胡向东;荣金明;林武英;梁宝成;柴文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镇静及预防牵拉反应

    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时,如何充分镇痛并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麻醉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观察将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中的镇静及预防牵拉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反应性精神病的预防和治疗

    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反应性精神病预后虽好,但因其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破坏血流力学的稳定状态,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影响到手术的效果,需尽力预防或及时恰当的治疗.本文就21例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反应性精神病的预防与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王长喜;李小兵;曹保刚;艾红娟;黄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瘢痕的临床治疗体会(附64例报告)

    目的:探讨瘢痕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瘢痕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切除+放疗46例;分期手术切除+放疗10例;皮瓣减张缝合6例;全厚皮瓣移植2例;无一复发.结论;通过手术切除+术后近期深部X线机辅助放疗是治疗瘢痕的有效方法.

    作者:侯超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康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康复的影响,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1997年~2000年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60例,年龄20~60岁.把做性康复指导者和未指导者各30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性生活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欲、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爱抚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上的压抑与恐惧以及性知识的缺乏是导致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性康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尹晓红;周蓓蓓;唐国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