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跳动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毛晓茹

关键词:心脏跳动下, 重症, 心脏瓣膜置换术, 手术麻醉, 心脏不停跳技术, 手术风险, 麻醉管理, 死亡率, 发生率, 并发症, 患者, 病人
摘要: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病情重,手术风险大,麻醉管理复杂,手术麻醉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999年元月至今我们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重症换瓣手术麻醉50例,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关,效果显著.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群体的临床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临床表现为疼痛、驼背和骨折等,甚至生理性咳嗽,都可以引起身体的多处骨折.它是一个长期的潜在的病理过程,既有正常人骨折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1].骨质疏松(OP)患者发生骨折是由于骨力学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降低骨骼对抗应力的张力,减轻骨的持重能力,从而并发各种病理性骨折,骨折的危险因素取决于两个方面:即是骨的强度(strength)和骨的应力(stress).骨的强度取决于骨的质和量,而骨的应力则取决于骨结构的几何分布和承重因素[2].骨质疏松症不管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有一个共同的防治原则,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对症处理和预防骨折的发生.在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骨折的预防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一般护理和药物治疗对骨折的预防尤为重要.

    作者:曹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8例,根据入院时的病情,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将病人分级分型,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瓣去骨瓣减压术,血肿穿刺尿激酶冲洗引流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生存病例按日常生活能力分为:良好(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26例;中(生活自理)46例;差(生活不能自理)23例;死亡1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入院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张学军;姚晓腾;晏广;杨炳湖;徐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28例小儿烧伤的治疗体会

    本院自1996~2002年共收治小儿烧伤128例,分别采用暴露疗法和包扎疗法,本文主要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总结小儿烧伤的特点,寻找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素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96例纵隔肿瘤的诊治体会

    本文报道过去15年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4~71岁,60%为青壮年.畸胎类肿瘤43例,神经源性肿瘤22例,胸腺肿瘤12例,其它19例.良性肿瘤85例,恶性肿瘤11例.肿瘤完全切除81例,大部分切除8例,单纯剖胸探查7例.手术死亡2例.作者认为,胸透和胸片是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因肿瘤可恶变、外穿及长大压迫器官,主张尽早手术.当肿瘤与大血管严重粘连时,应行包膜内切除,以防损伤血管.

    作者: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下肢外固定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外固定器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有利于开放性创面的处理等优点,随着使用技术的推广和适应证范围的扩大,应用日趋广泛,但其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增多,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就使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我们从1994年11月~2002年10月应用多功能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129例,其中5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张淞;张永乐;张世清;曹鸿恩;邓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度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积水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积水的早期诊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对12例重度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积水的患者均一期或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0例随访半年~3年.结果:12例术后2周~3月CT复查脑室大小恢复正常.随访10例,生活自理8例,意识及肢体活动好转2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积水是影响愈后的严重并发症,早期确诊和手术治疗是减少其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周辉;施辉;陈覃;江伟;刘希光;孙维晔;马逵;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1999年6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收治自发性气胸49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程涛;芦乙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感染性胆道大出血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感染性胆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调查了1997年5月~2002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胆道大出血病例26例.对一些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感染性胆道大出血(胆总管门静脉瘘,胆肠瘘,肝内胆道出血)的诊断、手术方法、治疗体会作进一步阐述.结果:26例感染性胆道大出血,4例未经手术治愈,22例经手术治疗的病例中,1例死亡,其余均经术后抗炎止血及胆道冲洗获愈.结论:胆道感染得到控制,胆道出血就会逐渐减少至消失.

    作者:贾怡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探讨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420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碎石成功率93.9%(416/443).主要并发症是输尿管穿孔(6例)和榆尿管粘膜撕脱(1例).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安全的,且疗效确切.

    作者:吴爱明;张凯忠;潘克;唐志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螺纹克氏针双张力带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新方法及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行肘关节后路鹰嘴截骨、带螺纹克氏针+双张力带固定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术式,并报告32例临床应用.结果:本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按Cassebauma标准,94%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达优良标准.结论:本法适应症广、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无退针并发症及能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

    作者:赵年根;杨期稳;彭吉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择期胆囊结石手术病人,ASAI~Ⅱ级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4组.A组:15μg·kg-1尼卡地平;B组:1mg·kg-1艾司洛尔;C组:给予15μg·kg-1尼卡地平复合1mg·kg-1艾司洛尔;D组:生理盐水组.结果:4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用药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用药后1~3分钟,MAP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HR用药后及拔管后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MAP及HR与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可以较好地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作者:孙志国;孟凡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膀胱粘膜贴附前列腺窝预防膀胱颈瘢痕挛缩

    自1996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99例,其中有16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包括11例纤维增生型前列腺增生症(FBPH).针对FBPH术后易发生膀胱颈瘢痕挛缩的情况,我们采用膀胱粘膜贴附前列腺窝的方法加以预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长青;冯涛;赵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及术中处理

    报告10例嗜铬细胞瘤,详细完善的术前治疗、术中监护,使手术成功率达100%.讨论了围手术期及手术中监护抢救治疗的体会.①术前控制血压,纠正心律失常.②扩充血容量.③纠正生理生化紊乱.④术中建立动静脉通路.提出了术前及术中各项措施的完备比术后处理更有重要性.

    作者:胡新生;郭国营;冀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发性膈疝嵌顿致胃坏死3例

    我院收治自发性胃疝入膈肌嵌顿坏死3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成功,1例死亡.报道如下.

    作者:王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流出道狭窄内镜治疗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流出道的狭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物质的摄取,解决该通道梗阻的治疗手段除了以往的诸如BII式手术等外科治疗外,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内镜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本文对近年来开展的内镜解决胃流出道狭窄的姑息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徐海栋;刘博;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微小癌指肿瘤直径≤1.0cm的甲状腺原发癌[1],术前难以发现或不易诊断.回顾我院1990年~2000年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23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肖曙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J管在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适应症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于1995年7月~2002年10月对138例上尿路疾病患者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内引流,留管时间1~8个月,特别是采用美蓝生理盐水充盈膀胱定位法能确定双J管是否置入膀胱.结果:双J管引流可靠,无漏尿、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Ⅰ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双J管具有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宜推广使用.

    作者:贾岐高;荣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腘血管损伤显微修复59例报告

    目的:探讨胭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通过对59例胭血管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单纯修补12例,端端吻合24例,静脉移植21例,轴型皮瓣修复2例,并常规小腿筋膜室减压.结果:59例中有4例截肢,13例功能恢复不良,功能恢复优良42例.结论:胭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尤为重要.严密观察,良好的显微吻合技术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

    作者:唐俊岭;马智忠;王振生;王福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体会

    腹部手术的创伤、炎症等原因易导致肠梗阻的发生,在术后1~3周内发生的以炎性梗阻多见,我院自1990年~2001年共收治23例,治疗体会如下.

    作者:贾虎林;张丰楼;田国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应用食用白糖治疗12例体会

    自1986年起,我科应用消毒后食用白糖换药治疗剖宫产术切口感染,效果极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进风;张希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