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体会(附30例报告)

魏军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脊髓损伤, 治疗体会, 严重并发症, 下肢活动, 减压治疗, 椎管, 截瘫, 急诊, 患者, 病人
摘要:胸腰段脊髓损伤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很大,如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轻者造成双下肢活动不便,重者造成截瘫影响患者生活甚至死于严重并发症.自1992年6月~1998年6月遇到急性胸腰段脊髓损伤病人30例,采用急诊行椎管探查脊髓减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2例

    1988年9月至2001年7月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行胸膜、肺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允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第5颈椎横突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第5颈椎横突阻滞法应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于第5颈椎横突处,用7号针头,沿皮肤垂直方向进针2~3cm,触及骨质感,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无需寻找异感,推注局麻药10~12ml,退针至皮肤与颈阔肌浅筋膜之间再注局麻药8~10ml.本组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及1%利多卡因混合液共20ml,除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及高血压等疾病病人局麻药内未加肾上腺素外,均加入1/20万肾上腺素.结果:本组28例手术中,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8例,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27例,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内固定术3例,有5例辅以半量杜非合剂;1例效果较差,使用静脉全麻药氯胺酮,后分析概因第5颈椎横突定位不准,局麻药未能准确注入第5颈术横突所致;其余32例未使用任何辅助药物,麻醉效果满意,全组无麻醉并发症,起效时间12~20min之间.结论:第5颈椎横突阻滞对锁骨手术的麻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安超;郭学锋;李燕;吴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硬膜外用相同持续微量泵用于妇科和产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相同配方相同流量的微量泵,观察妇科和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是否相同.方法:选择妇科和产科自愿接受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择期手术240例,其中妇科114例,产科126例.手术结束时均给芬太尼0.05mg+0.375%布比卡因5ml作为负荷量,然后接待持续流量和微量泵(4ml.h-1),病人接受镇痛时间为48h,我院术后常规留置尿管24h,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选择不同配方的两组药液,第1个24h配方为:芬太尼0.2mg、0.75%布比卡因20ml,咪唑安定5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g,第2个24h配方为:0.75%布比卡因20ml,咪唑安定10mg,加生理盐水到100mg.结果:术后0~12h、24~48h两组病人镇痛优良率相似,12~24h妇科病人镇痛优良率仅为82.42%,产科为95.09%,两组间有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术前准备不同、术中手术刺激程度、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妇科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药液配方不应完全相同,妇科病人镇痛的用量应适当大于产科,才能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护理

    近年来我院对65岁以上病人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收到满意效果,其护理要点:①术前训练:指导病人掌握踝关节、足趾关节活动,大腿及臀部肌肉收缩训练;掌握扩胸运动和深呼吸、咳嗽动作;训练床上大小便等,以利术后康复.②心理护理:手术室、病房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及术前宣教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③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处理.④引流管护理:保持其通畅,每2h观察1次,不可折压、阻塞、脱落,维持24~48h,引流量低于60ml时可拔管.⑤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在床上做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和足趾屈伸运动、髋关节及膝关节活动,避免过度屈曲、内收、内旋,维持各关节良好功能.⑥教会病人正确的使用拐杖.

    作者:马淑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范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放射资料,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硬膜外血肿10例,脑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2例.血肿位于脑挫伤及颅骨骨折处12例,手术止血不仔细4例,术中出现低血压12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4例,术后血压不稳躁动8例.本组手术16例,死亡7例.结论:手术减压引起颅压下降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以硬膜外及脑内血肿多见.脑挫伤及骨折的存在是再出血的潜在危险,术中急性脑膨出是再出血的表现形式,手术操作不规范,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躁动构成了再出血的其它因素.全面彻底准确的手术操作,维持术中术后稳定的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作者:韩占胜;孙向红;孙荣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例外伤性血胸失血自体回输报告

    笔者采用我科张国典主任等[1]发明的血液回收器,将20例外伤性血胸病人的胸膜腔积血回收后直接输入体内,取得了纠正休克,改善贫血,恢复胸膜腔正常状态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福杰;张国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合急诊工作特点,制定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施护理科学管理,正确评价急救护理质量,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深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根据急救医学的发展及特点,初步摸索出急救护理质量的目标及考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急救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孙明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用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在三四十年代就有报道,近三十年临床应用发展迅速,治疗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对复杂的粉碎性骨折,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困难.而采用固定架固定损伤小,固定牢靠,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穿针外固定治疗2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会领;汪遵耀;冯静;朱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股动脉损伤的急救处理体会

    股动脉损伤是创伤外科的急症之一,如处理不当,不仅受损的肢体不能存活,而且还可危及生命.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处理,高质量的重建下肢的血液循环.现就我科1982年~1999年收治的21例股动脉损伤报告如下.

    作者:任有成;崔永光;袁正江;卢宏;陈永彩;李中锋;余立明;昌泓;李超;张光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冠心病非心脏手术不同麻醉方法效果观察

    随着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的日益增加,麻醉方法及其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为寻求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病人安全、有效,对生理干扰少的麻醉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方法用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并与单纯全麻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叶新红;张贯峰;郭松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硬变施行胆道手术7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变患者施行胆道手术的危险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肝硬变患者施行胆道手术的75例病案.结果:治愈69例,治愈率92.0%,好转2例(2.7%),死亡4例(5.3%),发生并发症19例(25.3%).分别为腹水、胆囊床出血、毛细胆管瘘、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结论:肝硬变患者施行胆道手术的危险应充分认识,术前正确评估肝功能,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采用相应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危险,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

    作者:孙嵩洛;李诗杰;黄国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Internet上的肾脏病资源及其应用

    Internet(因特网)又称之为国际互联网,是全球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的集合,连接到网络上的各计算机用户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如何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来为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1].由于专业期刊很少有关于肾脏病学专业网络资源的系统、详细、全面介绍,我们在对网络肾脏病学资源仔细搜寻、研究后,作一总结与大家进行交流.基于网上信息主要是通过全球信息网www(World Wide Web),一种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式的信息阅读系统来实现传递的,故这里重点阐述如何从www网上查找和获取肾脏专业及相关医学信息.

    作者:王锋;乔红梅;晏春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体会(附30例报告)

    胸腰段脊髓损伤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很大,如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轻者造成双下肢活动不便,重者造成截瘫影响患者生活甚至死于严重并发症.自1992年6月~1998年6月遇到急性胸腰段脊髓损伤病人30例,采用急诊行椎管探查脊髓减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魏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86例闭合性肝损伤诊治分析

    肝损伤是腹部损伤常见急腹症,约占腹部损伤15~20%[1],由于诊断治疗手段不断完善和水平提高病死率不断下降,我院自1990年5月至今共收治186例,结合多家文献,将闭合性肝损伤诊治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翟国文;楚冠军;杨更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克氏针及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因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移位.骨折类型可分为横形、斜形、粉碎性骨折,以往大多采用手法复位八字绷带固定.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也被临床所采用.

    作者:陈兆兴;王中元;刘东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16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我们对本院外科、骨科、五官科及妇产科2000年元月~2001年6月送检的216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守池;马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骨后甲状腺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我院1980年~2000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1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6例病人中,男5例,女11例,男女比为1:2.2,平均年龄51岁(35~68岁).11例位于右前上纵隔,4例位于左前上纵隔,1例位于后上纵隔.

    作者:李文灿;范建峰;王争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包内全肺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目的:探讨心包内全肺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优点.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处理肺血管是术中危险和重要的关键步骤.方法:用直角钳从近心端处钝性分离,不可硬行分离;如发现肺静脉内有癌栓或肿瘤直接侵及左心房壁,用两把无损伤血管钳夹闭左心房壁,既可安全处理肺静脉,又可避免静脉内癌栓脱落造成血行播散;切除部分左心房壁,近侧断端用4/0prolene线连续往返缝合.无损伤血管钳钳夹左心房壁后应稳妥固定在胸壁上,以防突然牵拉意外致心房破裂大出血.结果: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降术可提高肺癌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5年生存率;死亡率和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与标准全肺切除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生存率与标准全肺切除术亦相近,但明显优于单纯探查术.结论:采用心包内全肺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术,以求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对中晚期中心型肺癌浸润肺血管根部、心包和左心房的病人,不失为一种比较积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富全;连爱民;潘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外科急腹症伴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伴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本组76例,年龄43~88岁.入院时血糖9.45~19.36mmol/L,尿糖均大于(++).并存的糖尿病均为Ⅱ型糖尿病.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了解心、脑、肾功能,有效降糖.全麻对血糖的影响较大.本组均采用采腰麻、硬膜外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对于大中手术病人,血糖≥16.70mmol/L,尿糖(+++)以上时,术中监测血糖、尿糖、酮体、心电图等,手术力求从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结果:入院后12h以内手术40例,其中有4例病人术后死亡.其余36例在充分术前准备,有效降糖后手术,无1例发生死亡.结论:术前应尽可能全面检查,了解心、脑、肾功能有效降糖,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法,术中必须监测血糖、尿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继续控制血糖,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

    作者:饶群;吴成富;龚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损害合并高血糖高血钠的临床研究

    对10例高血糖、高血钠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认为神经外科病人并发高血糖、高血钠,主要是下丘脑损害和较长时期大量脱水剂使用所引起的.其中4例诊断为高渗性昏迷,死亡2例.该并发症在神经外科并非罕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制定严格的补液计划,可减少本症的发生及死亡.

    作者:银公敬;高飞;石宁跃;宁旗军;张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