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张丽

关键词: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基层医院, 阴式子宫切除术, 妇科手术, 技术要求, 术后不良反应, 市级以上医院, 医患人员, 推广应用, 手术视野, 收集资料, 操作困难, 创伤小, 学习, 显示, 术式
摘要: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手术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手术,占据基层医院妇科手术的绝大部分,一直以来的术式是经腹进行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是市级以上医院掌握的技术,因其手术视野小,操作困难,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而未能在基层医院开展.我院自1999年学习并掌握这一技术后,率先引进并开展阴式子宫切除术,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结果表明,阴式子宫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轻、恢复较快等优点,迅速为广大医患人员所接受,并收集资料显示,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这一技术是完全可行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推注安乃近、林可霉素注射液致死亡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66kg.既往体健.患者因感冒发热、畏寒4h(下午3:30)前在本村卫生所就诊,给予25%葡萄糖注射液5mL×5支,维生素C注射液0.5g×6支,地塞米松注射液2mg×2支,安乃近注射液0.25g,林可霉素注射液0.6g×2支(以上药品批号、产地不详),混合后静脉推注.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双J管内外流术的应用及护理

    近年来,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双J管内外流日渐广泛.我院自1993年8月以来,对65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行以双J管内引流为基础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佃奎;武善菊;马绍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MRI在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MRI在脊髓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脊柱创伤的病人行磁共振检查.分析MRI的表现.结果:脊髓损伤的表现有形态改变20例,脊髓内部信号改变29例.结论:MRI是脊髓损伤有效的检查方法,MRI是辅助临床诊断脊髓损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林雅明;郎新宇;姜涛;林依东;修永红;田维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化脓性肺炎25例观察

    临床上化脓性肺炎并不少见,但常规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笔者运用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下称BAL),配合常规抗生素等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于后.

    作者:李勇朴;夏维;陶友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如何尽快提高实习生妇产科临床综合技能

    实习期是本科生医学教育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进入医学职业生涯的开始,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高实习生妇产科临床综合技能是妇产科临床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参与对实习生妇产科的临床带教,提出应坚持基本要求,强调综合性和实用性,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和辅导,达到提高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作者:周德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23例S-P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体会

    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又称为Smith-Petersen切口,简称S-P切口.2001年11月~2003年11月,我科对23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人行S-P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连民;隋朝霞;燕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氨苄青霉素致血栓性静脉炎1例报告

    氨苄青霉素为临床常见的抗生素,以往报道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和消化不良反应,但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很少见.我院曾接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瑞芹;谢文菊;张学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米氮平治疗伴焦虑症状的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伴焦虑症状的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各类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米氮平和阿米替林的对照研究,治疗8周.疗效及安全性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副反应量表.结果:80例完成观察.有效率米氮平组92.5%,阿米替林组为8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3.81,P<0.05).治疗第2周时,在对抑郁的疗效上,米氮平组显著较高,第8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在对焦虑的疗效上,米氮平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率皆比阿米替林组为高,且起效快.米氮平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见效快,抗焦虑起效快且持续存在,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尤其是伴焦虑症状的患者治疗.

    作者:卞正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检测

    目的: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时,确定H-FABP佳检测时间.方法:通过检测各个时间段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FABP的浓度,确立检测佳时间.结果:心肌梗死患者胸痛3h后, H-FABP浓度显著升高;胸痛6h后,H-FABP浓度达到大值.结论:患者胸痛3h后,H-FABP浓度可以提供给临床医生进行诊断,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者:何广武;姜惠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小切口巧摘面部较大皮脂腺囊肿1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李×,男性,20岁,右面颊部肿物1年余.诊断:右面颊部皮脂腺囊肿.查体:右面颊部皮肤隆起,可触及皮下包块,大小约5cm×5.5cm×4cm ,无压痛,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1.2 手术方法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消毒洞巾.局麻后在肿物表面沿皮肤皱折作直切口长约1.5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用组织钳夹住肿物表面,轻轻提起,沿肿块囊壁进行剥离,剥离出局部囊壁后,用血管钳钳夹囊壁两侧并在中央切开囊壁,用挤压及刮匙搔刮的方法清除净肿块内容物.

    作者:侯隽;梁奕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密切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不同处理方法及效果报告

    2003年4月21日我科收治2名发热的肺炎患者,2d后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转至定点医院救治(患者为母子,其母于转院后次日死亡),所接触人群就地隔离,同一环境下,在采取相应通风、消毒等措施下,将人群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预防治疗,另一组观察对照,结果观察组临床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5例,发病率22.7%,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刚;王春霞;李风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苯妥英钠治愈不宁腿综合征1例

    1972年Hogg报道苯妥英钠成功地治疗7例不宁腿综合征,但至今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文献报道罕见.现将笔者遇到1例应用苯妥英钠治愈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梁可花;于吉红;姜浩;仲海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球形肺炎的CT表现

    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特点,以便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8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1)病灶多发生于下部背侧肺野,靠近胸膜.(2)病灶呈类圆形、楔形、方形.(3)边缘较模糊且不规则.(4)邻近胸膜广泛均匀增厚.结论:CT检查对球形肺炎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李占吉;韩石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调脂治疗

    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或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目前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多有血脂代谢的异常,血脂代谢的异常促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增加了危险事件的发生.现收集了本院老年科近年来收住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钢丝导引动脉穿刺置管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目的:在急诊手术病人中应用钢丝导引法行动脉穿刺置管,并与传统动脉穿刺置管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外科急诊手术病人55例随即分到常规组(R组)和导引组(P组)中.R组按常规动脉穿刺方法行动脉穿刺置管,P组在动脉穿刺针内插入导引钢丝,穿刺到动脉后在钢丝的导引下置入动脉留置针的套管.结果:R组23例,总穿刺次数33次,穿刺一次即成功15例,2次4例,3次2例,换对侧桡动脉2例;P组32例,总穿刺数34次,穿刺一次即成功30例,2次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动脉穿刺置管方法比较,钢丝导引动脉置管法能提高急诊手术病人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贾梦醒;张腾云;王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当前,国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是空前的.经过去年春天非典的洗礼、今春非典的复发及禽流感全球性流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暴发流行,加上全球艾滋病的感染率还在急剧上升,在这种形式下,为保护医务人员,防止医院感染聚集性暴发流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周景春;陈梦娇;白云;李燕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晕厥(Suncope)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继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典型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20~30s,否则有抽搐发作可能.部分晕厥发作之前表现有头晕、眩晕,面色有时短暂变红转为苍白,周身出汗,恶心,呕吐.

    作者:李夫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用药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人围手术期的用药护理特点.方法:对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用药护理进行回顾总结与归纳.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的药物副作用较多,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雾化吸入并不是此类病人的护理常规.结论:一定要准时足量的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只有采取细致周到的用药护理,才能保证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

    作者:房金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AMI),为近年来内科常见症,早期病人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实践中笔者认识到,AMI病人实行全方面护理,从接诊到康复期的指导,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书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渡过了危险的急性期后,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或其它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家属、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繁重负担.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减少脑血管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通过对52例脑血管病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计划,在瘫痪肢体功能康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金叶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