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亮;王冰;尹海波;张建逵;康廷国
目的:探讨泪道再通管结合中医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泪囊炎进行泪道再通管逆行植入术,保留3~6个月后拔管。结果180例(180眼)中,其中治愈127眼,治愈率70.5%;有效40眼,有效率20.2%;无效13眼,无效率7.2%。结论泪道再通管结合中医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且局部无瘢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崔文会;孟兆平;张彦梅;李志刚;靳利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药愈疡方保留灌肠配合柳氮磺吡啶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入选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并予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对照组同等剂量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但采用中药愈疡方保留灌肠。连用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驥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为17.9%,对照组为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采用中药愈疡方保留灌肠配合柳氮磺吡啶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是一种简便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海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CHB)治未病循证医学数据库,用以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数据库对符合CHB诊治指南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该数据库实现了CHB患者包括体质资料在内的临床病历资料的录入、存储、修改、检索、统计、图形化显示及维护等功能。结论初步建立CHB中医“治未病”循证医学研究数据库,实现了个体资料、临床资料与医学研究数据的信息融合,为开展CHB的中医“治未病”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
作者:李建宇;杜宁;刘士敬;李丰衣;王云磊;赵敬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熏洗方坐浴结合中医护理在混合痔患者手术治疗之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100名混合痔患者,并且把这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名,实验组在治疗时主要以熏洗方坐浴配合中医护理,对照组50名,以1∶45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熏洗方坐浴而且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治疗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都要治疗两个疗程,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之后对其肛门疼痛消失的时间、肛门边缘水肿消失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对比,并且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中实验组治疗有明显效果的有28人,治疗有效果的有17人,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的有5人,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20人,治疗有效果的人数为16人,治疗无明显效果的人数为14人,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驥0.05)。实验组的肛门疼痛消失的时间为2.5~3天,肛门边缘水肿消失的时间为6~7天,创面愈合的时间为18~25天;对照组肛门疼痛消失的时间为3~4天,肛门边缘水肿消失的时间为9~11天,创面愈合的时间为23~29天,两组结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中药熏洗坐浴配合中医护理对于混合痔患者术后的肛门疼痛、创缘水肿、创面迟缓愈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45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戈阳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作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治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癌症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的KPS评分、体重、进食量、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结果治疗组在KPS评分及体重、提高外周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对进食量和血清白蛋白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癌症恶病质能提高KPS评分、稳定体重、增加血红蛋白,能改善癌症恶病质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杨静;徐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心电监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6%,远高于对照组的68.6%,治疗有效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0,P驥0.05);且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驥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贺晓仔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寻找更好的苯氧烷酸类降血脂药物。方法以白藜芦醇、α-溴代异丁酸乙酯为原料,经SN1型取代反应得到二种苯氧烷酸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设计、合成并得到相应的产物。结论为降血脂药物开发提供线索。
作者:王强;陈波;Huang Peng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科室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在环境、饮食、心理、呼吸、以及对症处理等方面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80例肺炎患儿,78例顺利痊愈,1例合并心力衰竭,1例并发呼吸衰竭,经过全力抢救及对症处理均得到康复,治愈率达100%。结论采用积极、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更加充分的发挥,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庭负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芪蝼肾炎丸对阿霉素大鼠尿蛋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肾脏组织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制备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生化,肾脏ET-1、 TGF-β1的变化。结果芪蝼肾炎丸可明显降低阿霉素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浆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血浆白蛋白,并使肾组织的ET-1及TGF-β1水平下降。结论芪蝼肾炎丸可降低阿霉素大鼠的血脂和蛋白尿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其机理与下调肾组织ET-1、 TGF-β1的水平有关。
作者:郑佳新;李莹;张春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1从营卫角度讨论发病机理人体的阴阳,合而为一,分而为三。从整体状态考察,生理情况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就三部而言,表部由营卫主导,营主营养,以奉生身,卫主防卫,以抗虚邪贼风。里部由水谷津液主导,也就是运化水谷,升清别浊;半表半里由气血主导,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也就是通过气机升降出入,血液的环周不休来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
作者:马文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用自拟祛痰化瘀汤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8例,分治疗组60例(加用中药祛痰化瘀汤治疗)和对照组58例(西药常规治疗)。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封海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前脂肪肝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重大疾病。通过对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治法方药的概括,从而阐述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优缺点。
作者:许顺畅;赵文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结合物理疗法在复发性盆腔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中药灌肠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炎症反应情况,并统计两组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驥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驥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物理治疗,能有效的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刘媛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小儿哮喘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孟鲁司特的基础上加用平喘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复发情况以及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和IgE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可见,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有效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健青;罗芳;蔡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越鞠丸为元代医家朱丹溪创立的名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组成,主治气、血、火、痰、湿、食六郁。《丹溪心法·六郁》中谓:“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故拟越鞠丸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诸郁自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马云枝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因郁而致失眠、头痛、眩晕、梅核气等内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举病案如下。
作者:李社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咽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胀感、异物感及咽喉肿胀感对比。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53/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48/60),且观察组中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改善率为91.7%。较治疗前而言,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具有显著差异(P 驥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具有治疗效果好、临床症状改善率高的优点,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作者:简雪萍;周火根;刘秋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相火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有“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至金元朱氏《格致余论》问世,相火理论趋于成熟,对说明疾病病理和指导临床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在临床中始悟先贤“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现将临床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述于次。
作者:邵冬珊;蒋满红;姚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儿科见习是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联系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桥梁,但目前逐渐被忽视甚至取消。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讨论见习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可行的方式,以期能使见习课程充分地为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服务,为培养合格的儿科学人才服务。
作者:李蕙;杨一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中晚期胃癌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给予西药进行化疗,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3例,恶化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7例,恶化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驥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岳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