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惠
脑血管病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又明显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故如何防治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该药比普通肝素疗效明确,副作用小,尤适用于老年患者.我科近两年对部分老年患者(≥60岁)应用低分子肝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CO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煤炉产生的气体中CO含量可达6%~30%,室内门窗紧闭,造成通风不良引起CO中毒在急诊抢救中经常遇到.而CO中毒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则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段丽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模式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这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中国护理与国际护理接轨的必然趋势.我院儿科自1998年9月创建模式病房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道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辐射床是抢救危重新生几和早产儿的重要仪器.优点是患儿虽然暴露,但仍能保持体温,而工作人员可以从各方面接触婴儿.2000年10月我科NICU收住了1例早产、生活能力低下、新生肺炎患儿,在入院抢救过程中不慎致右面颊部皮肤烫伤,形成一0.5×0.8cm大小的水泡,为吸取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交锁髓内针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中以其诸多优越性,正日益为临床广泛应用.我院1999年8~2000年12月应用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路新;常伶文;李垠;刘建;秦入结;刘旭东;宋波;孙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是胆囊切除术的一种新术式.近年来,渐趋普及,但LC手术可损伤胆管的各个部位,其严重程度和处理难度均大于开腹手术.为了使LC手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关键是降低腹腔胆囊切除术时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时胆管损伤的原因与预防作一讨论.
作者:吴跃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急诊科于2000年11月4日晚收治了急性食物中毒22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后经毒物鉴定证实为食了含甲胺磷农药的蔬菜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美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腹腔妊娠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农民.因停经4个月,反复腹痛1个月,伴头昏乏力,于1999年5月16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于1999年1月20日.1个月来反复腹痛,按先兆流产处理.既往体健,足月顺产一男活婴,人工流产两次.入院查体:T36.5℃,P96次/min,R20次/min,Bp13/10kPa,重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部包块在脐耻之间.门诊B超示:宫内妊娠,死胎.血常规:血色素5g/L,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入院诊断:①死胎;②重度贫血.经输血输液治疗后,一般情况改善.行羊膜腔内引产两次,均抽出血性羊水,注射稀释利凡诺于腔内,失败;改米索,催产素引产,均未引起宫缩.因多次引产失败,随决定于5月29日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一包块约15cm×13cm×8cm大小,与前后腹膜,大网膜,肠管广泛粘连.稍分离后,先将包块切开,其壁较厚,切口未见子宫平滑肌组织,似见大网膜组织,腔内有多量凝血块及长约12cm的死胎.剪断脐带,娩出死胎,清出凝血块.再次探查:子宫位于包块右后下方,约9cm×6cm×5cm大小,右侧输卵管卵巢形态正常,左侧附件与包块粘连.小心分离包块,注意肠管损伤,分离出右卵巢,将包块与部分大网膜、左侧输卵管一并切除.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加强抗生素治疗,7d后拆线痊愈出院.病理报告:腹腔内(大网膜)妊娠.
作者:刘玲会;任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铋剂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愈率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104例Hp相关性DU门诊患者,按2:1:1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28例和C组24例.A组:泮托拉唑40mg q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继服泮托拉唑40mg qd×21d;B组:奥美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改奥美拉唑20mg qd×21d;C组:雷尼替丁150mg bid+丽珠得乐100mg qid+阿莫西林500mg tid+甲硝唑400mg tid×14d,继服雷尼替丁150mg bid×28d.结果:ABC三组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4.2%、92.9%和62.5%;Hp根除率分别为94.2%、92.9%和66.7%.结论:由泮托拉唑组成的低剂量短程新三联疗法,对DU的疗效和Hp清除率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明显优于雷尼替丁、铋剂四联疗法(P<0.01),成本效益比仅为B组的1/2~2/3,药物副反应不足C组的1/3.方案A是一种新的高效、经济、安全实用的Hp根除方案.
作者:臧国祥;熊国强;李淑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着剧大的变革,高等医科院校对护生的培养提出了综合素质培养更高的教育目标.
作者:张旭;梁椰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骨折后局部皮肤出现的张力性疱疹,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笔者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运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张力性疱疹43例,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德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眼内异物伤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合并症多而重,因此,对本病既应做出正确的诊断,还应及时妥善处理.现将我院1992年~1999年底,急诊收住院的50例眼内异物伤患者,早期救治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张孟祥;马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我院在1994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的无明显合并症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抗凝、溶栓及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文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针对各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外伤患者伤后24h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按常规,传统的注射方法和教科书上都强调,如果TAT皮试呈阳性,应采用分多次小剂量注射液进行脱敏注射.我科1996年6月~2000年9月间应用不脱敏注射TAT3600例,不分男女老少,无1例出现过敏反映,因此认为有临床实际意义.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梅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
作者:易小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可发展为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现报告IgA肾病1例发展为尿毒症脑出血诊治资料.
作者:杨立明;李蕴潜;洪新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甲硝唑是硝基咪唑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抗厌氧菌及原虫感染等领域,现也把它作为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笔者用西安萃生企业集团陕西金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唑泰泡腾片治疗BV58例,并与用甲硝唑治疗BV52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庚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6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32例,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20mL入液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只有血尿素氮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降低血黏度,改善肾脏微循环;适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作者:蒋鹏;王春菊;王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β2-MG对2型糖尿病(DM)亚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尿常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正常的63例2型DM患者(亚临床DN组)分别进行血、β2-MG和尿Alb放射免疫测定(RIA).结果:剔除3例血β2-MG>4.5mg/L患者后分析发现,亚临床DN组尿β2-MG、Al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Alb阳性率与尿β2-M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β2-MG与尿Alb检测结果显著正相关(r=0.495,n=60,P<0.001).结论:DN时肾小球、肾小管均易受损,且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尿β2-MG是诊断早期DN的一项重要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可以提高DN的早期诊断率,并能对DN时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及程度作出判断.
作者:汤建林;赵立群;李玉莹;汪慧如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