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臧国祥;熊国强;李淑莲

关键词:泮托拉唑,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铋剂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愈率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104例Hp相关性DU门诊患者,按2:1:1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28例和C组24例.A组:泮托拉唑40mg q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继服泮托拉唑40mg qd×21d;B组:奥美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改奥美拉唑20mg qd×21d;C组:雷尼替丁150mg bid+丽珠得乐100mg qid+阿莫西林500mg tid+甲硝唑400mg tid×14d,继服雷尼替丁150mg bid×28d.结果:ABC三组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4.2%、92.9%和62.5%;Hp根除率分别为94.2%、92.9%和66.7%.结论:由泮托拉唑组成的低剂量短程新三联疗法,对DU的疗效和Hp清除率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明显优于雷尼替丁、铋剂四联疗法(P<0.01),成本效益比仅为B组的1/2~2/3,药物副反应不足C组的1/3.方案A是一种新的高效、经济、安全实用的Hp根除方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整体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模式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这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中国护理与国际护理接轨的必然趋势.我院儿科自1998年9月创建模式病房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道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肱骨上段侧位近距离摄影体会

    肱骨上段侧位像一般采用穿胸侧位投照,但因穿胸侧位机体较厚,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较多,X线胶片很难将肱骨上段侧位像满意显示.有些书籍及刊物对肱骨上段穿胸侧位摄影虽有论述,一般采用70~100cm距离投照,但实际投照的X线胶片总是不甚清晰.笔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参考了一些有关肱骨上段X线近距离摄影技术,对肱骨上段穿胸侧位用近距离摄影,这样可使近X线焦点重叠较多的骨骼和软组织放大失真,使投照的肱骨上段影像更加清晰,此投照位置对检查肱骨上段外伤,骨折错位,不能移动的病例等疾患都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邱培国;邱培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喘咳液对哮喘豚鼠肺超微结构变化的电镜观察

    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小儿喘咳液对过敏性哮喘豚鼠肺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连续雾化吸入卵清蛋白后第1d肺毛细血管壁充血并挤压毛细血管壁,第8d肺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增生.而用小儿喘咳液连续治疗7d后肺毛细血管壁增厚程度减轻,无胶原纤维增生.证明小儿喘咳液对哮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华;黎世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介绍一种不用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方法

    外伤患者伤后24h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按常规,传统的注射方法和教科书上都强调,如果TAT皮试呈阳性,应采用分多次小剂量注射液进行脱敏注射.我科1996年6月~2000年9月间应用不脱敏注射TAT3600例,不分男女老少,无1例出现过敏反映,因此认为有临床实际意义.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梅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头皮静脉滴注致局部皮肤坏死1例教训

    1临床资料 患儿,女3岁,以发热待查收住我院.当时患儿高热,并出现四肢抽搐,按医嘱给予静推复冬并葡萄糖加葡萄糖钙静滴处理,次日交班发现患孩注射区皮肤潮红,并有给予热敷,第3天患孩家属强烈要求出院,当时对该处皮肤潮红无引起足够重视,半月后患孩母亲抱孩复诊,诉说注射处皮肤坏死,查范围约10cm×10cm.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结果的影响

    SysmexaF-800因具有快速准确,且宜用末梢血等优点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在我们使用期间发现,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莉;秦兴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人心理特点分析及家庭护理对策

    由于我国老年人基数过大,医疗条件有限,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仍以家庭为主.因此,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重视并大力开展老年家庭护理,不仅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需要,也是我国家庭养老的传统及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需求的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学发展和我国护理改革本身的需要.

    作者:景秀绒;李玲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5例脐带脱垂抢救成功的探讨

    脐带脱垂是分娩的紧急并发症之一,胎儿随时可有生命危险.既往脐带脱垂考虑胎儿存活的可能性不大,加之家属对剖宫产的认识不够,给予保守治疗,结果胎儿的死亡率极高.

    作者:高洪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

    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临床发生率较低,而且容易发生尿路肿瘤的漏诊.我院1987年5月~1999年11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肾结石合并肾盂癌6例.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徐宗源;汤鹏;漆贯华;庄海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铋剂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愈率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104例Hp相关性DU门诊患者,按2:1:1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28例和C组24例.A组:泮托拉唑40mg q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继服泮托拉唑40mg qd×21d;B组:奥美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改奥美拉唑20mg qd×21d;C组:雷尼替丁150mg bid+丽珠得乐100mg qid+阿莫西林500mg tid+甲硝唑400mg tid×14d,继服雷尼替丁150mg bid×28d.结果:ABC三组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4.2%、92.9%和62.5%;Hp根除率分别为94.2%、92.9%和66.7%.结论:由泮托拉唑组成的低剂量短程新三联疗法,对DU的疗效和Hp清除率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明显优于雷尼替丁、铋剂四联疗法(P<0.01),成本效益比仅为B组的1/2~2/3,药物副反应不足C组的1/3.方案A是一种新的高效、经济、安全实用的Hp根除方案.

    作者:臧国祥;熊国强;李淑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腔妊娠1例

    腹腔妊娠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农民.因停经4个月,反复腹痛1个月,伴头昏乏力,于1999年5月16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于1999年1月20日.1个月来反复腹痛,按先兆流产处理.既往体健,足月顺产一男活婴,人工流产两次.入院查体:T36.5℃,P96次/min,R20次/min,Bp13/10kPa,重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部包块在脐耻之间.门诊B超示:宫内妊娠,死胎.血常规:血色素5g/L,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入院诊断:①死胎;②重度贫血.经输血输液治疗后,一般情况改善.行羊膜腔内引产两次,均抽出血性羊水,注射稀释利凡诺于腔内,失败;改米索,催产素引产,均未引起宫缩.因多次引产失败,随决定于5月29日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一包块约15cm×13cm×8cm大小,与前后腹膜,大网膜,肠管广泛粘连.稍分离后,先将包块切开,其壁较厚,切口未见子宫平滑肌组织,似见大网膜组织,腔内有多量凝血块及长约12cm的死胎.剪断脐带,娩出死胎,清出凝血块.再次探查:子宫位于包块右后下方,约9cm×6cm×5cm大小,右侧输卵管卵巢形态正常,左侧附件与包块粘连.小心分离包块,注意肠管损伤,分离出右卵巢,将包块与部分大网膜、左侧输卵管一并切除.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加强抗生素治疗,7d后拆线痊愈出院.病理报告:腹腔内(大网膜)妊娠.

    作者:刘玲会;任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闭合性肾损伤保守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1990年1月~2000年1月我们共收治肾损伤患者135例,其中114例保守治疗治愈.现将肾损伤保守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雪梅;潘莉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宫颈观察与护理

    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61例中期妊娠行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为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对一部分宫颈扩张不理想的,采用促进宫颈成熟的方法,使宫颈扩张,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秀萍;林娜;赵梅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对我院在1994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的无明显合并症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抗凝、溶栓及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文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肺心病人的家庭生活护理

    肺心病是我国北方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该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并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做好老年肺心病人的家庭生活护理,对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择我院1998年9月~1999年3月收治的肺心病人30例,在临床缓解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现介绍如下.

    作者:姬金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例普鲁卡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

    普鲁卡因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易被人们忽视.一旦出现,起病较急,且来势迅速,所以更应引起我们医护人员的警惕.现将我科1例普鲁卡因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萍;刘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施他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宣教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胰腺消化酶对本器官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多有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我科1999年1月~2000年12月用施他宁治疗本病共76例,疗效良好.具体护理如下.

    作者:王海霞;刘聪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120例

    我院近3年来应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12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收治住院患者170例,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98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2~15年,平均时间9年;对照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3~14年,平均时间8年.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作者:裘健;于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IgA肾病与脑出血2例临床观察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可发展为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现报告IgA肾病1例发展为尿毒症脑出血诊治资料.

    作者:杨立明;李蕴潜;洪新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甲氰咪胍治疗新生儿消化道粘膜出血30例

    新生儿消化道粘膜出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常常是危重疾病的合并症,以急性胃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我科1997年2月~2001年2月收治30例急性上消化道粘膜出血的新生儿,应用甲氰咪胍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晓晖;徐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