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疾病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指导与非言语交流

张爱景;王秀荣

关键词:失语, 语言康复指导, 非言语交流
摘要:自1996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脑梗塞及脑出血合并失语者约286人,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早期语言康复指导及恰当的非语言交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糖分析

    对观察组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对照组7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入院时未接受葡萄糖静脉滴注或使用激素,检出观察组低血糖38例(35.1%),高血糖15例(20.3%),对照组低血糖10例(13.5%),高血糖4例(5.3%),两者差异显著.提示对新生儿HIE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及时纠正,避免血糖异常,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作者:孟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子宫恶性肿瘤放疗后宫腔积液的处理

    宫腔积液是子宫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放疗效果,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清除积液,1990~1995年,我科采用开放性引流,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魏纳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生化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

    结合生化实验教学,探讨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抗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冯领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绝经期危险评价和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期信号始于妇女一生的后1/3~1/2时段.该时段乃妇女的多事之秋,诸如骨质疏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乳癌、结肠癌、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痴呆及甲状腺疾病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始发病,并随后发病率持续增加.因此,绝经期是对妇女进行危险评价的绝好时机.对绝经期妇女而言,为预防上述疾病,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但是,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同时,还要权衡长期激素治疗的利弊.

    作者:李风敏;郭月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胆心反射致心跳呼吸骤停1例的抢救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既往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术前诊断为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术前检查:心肺阴性,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呈急性病容,T37.6℃,P72次/min,R20次/min,BP14.7/9.8kPa,血常规WBC12.6×109/L,中性82%,其他无特殊情况.于2000年11月30日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

    作者:文晓林;廖先怀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为讨论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42例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脑卒中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组随着病情加重,T3逐渐降低.结论:提示甲状腺激素变化对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郭树清;王双;刘满堂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梗死并发高血糖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并发高血糖对脑梗死的临床影响.方法:对136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并发高血糖28例(20.6%),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比较,高血糖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治愈率低.结论:血糖升高与脑梗死临床病情密切相关.检测血糖可作为观察脑梗死病情及判定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章云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贯众紫草煎用于过敏性皮肤水样疱疹的治疗

    近年随着农田杀虫剂、杀草剂用量的增加,患过敏性皮肤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笔者选用托毒透疹的中草药贯众紫草煎汤洗浴,收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甄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茶色素(心脑健)临床34例疗效观察

    茶色素是从绿色茶中提取的植物天然色素,是茶叶中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过化学结构的转化而成的水溶性色素.药用茶色素为茶叶中多元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茶色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由江西省绿色工业公司于1990年进行研究,1994年获专利生产投放市场,是我国全国范围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现将我院34例患者运用茶色素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田家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年间30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成功298例,中转开腹7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全组无1例胆管损伤.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②固定而成熟的手术组成员;③正确的麻醉选择;④规范手术操作,及时中转开腹;⑤术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

    作者:吴劲松;匡荣康;魏永祥;李恭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几种心脏声学造影技术的应用比较(附1470例分析)

    心脏声学造影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国内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先后在不少省、市医院相继开展[1,2].此项检查,多由护士配合注射造影剂,以求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我院1990年10月~1999年10月,共完成心脏声学造影1470例,先后应用了2种方法4种造影药物.现将我院进行心脏声学造影的有关技术及应用效果总结于后,以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杜汪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子宫全切术的护理体会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就切除范围而言,有全子宫切除及次全子宫切除.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作过20例子宫全切.现将子宫全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明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在老年人各类心脏病患病率中高居首位,致死率也居前位.老年冠心病发病隐袭,症状不典型,因而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并影响预后.为加深对本病认识,笔者对300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中74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磊;李翔;周洪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童HBsAg携带者与其家庭成员的相关性

    为了探讨儿童HBsAg携带者与家庭成员的相关性,笔者对677名儿童及其同胞与父母进行了HBV感染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携带HBsAg与父母关系为密切,父亲HBsAg阳性不仅与母亲阳性一样对子女感染构成威胁,而且同样也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茂余;韩勇;华棠;何佳;衡德芳;宋培钦;鄢利梅;李亚一;陈立;王远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肥胖的治疗进展

    肥胖是指以甘油三酯为主的脂肪组织在体内过多积聚和/或分布异常而呈现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一种多重病因的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肥胖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因此,肥胖的治疗已引起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2000年发布的亚太地区肥胖及其防治指南为主要参考资料对肥胖的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刘福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套管针在化疗输液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了解套管针在化疗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化疗输液患者采用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液方法的比较,观察其静脉穿刺率及各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使用套管针输液在化疗输液1疗程不同时期内,其重复穿刺率仅为13%~26%,且Ⅰ级静脉炎发生率为13%,远低于头皮针输液.结论:套管针应用于化疗输液,能降低静脉穿刺率和Ⅰ级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黄梨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应用T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

    目的:探讨T钢板在治疗Barton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15例.结果:经3~12月随访,15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T钢板内固定是治疗Barton骨折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桡腕关节并发症的积极措施.

    作者:杨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内科疾病伴脑损伤的高压氧治疗(附93例报告)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内科疾病伴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常规采用压力0.25MPa,吸氧60 min,每日1次;急性期采用0.22MPa,吸氧60min,每日2次.结果:治愈54例(58.1%),显效21例(22.5%),有效11例(11.8%),总有效率93.5%.结论:高压氧治疗内科疾病伴脑损伤疗效显著,选择佳治疗时机及合理治疗方案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喻道元;张祥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如何正确给药

    合理正确的给药是当前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一大新课题.护理人员身居临床第一线,不仅是各种药物的执行者,还是病人用药前后的监督者.使药物真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护士在合理用药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现就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给药从护理角度谈几点看法.

    作者:李春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妇科老年患者的实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也随之改变.从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发现老年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因此,研究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制定身心合一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妇科2000年1月~12月收治的30例老年患者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方运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