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国;杨珂;王庆伟;杨黎
例1,男,3岁,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标危.DOLP早期强化[门冬酰胺酶(L-Asp)6 000 U/次].1个月前曾予左侧股静脉置管,早期强化开始将导管拔出.应用L-Asp 5次后出现左下肢无疼痛肿胀,累及腹股沟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髂静脉未显影,诊断左髂静脉血栓形成见图1.
作者:何海龙;范俊杰;赵文理;李祯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NOS水平.结果 NOS在1、24 h有2个分泌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细胞凋亡出现时间稍晚,在6 h左右开始升高,至24 h达到高峰,48 h后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PTZ致痫大鼠模型NOS早期可能参与癫痫发生和脑保护,后期可能参与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刘月影;邓星强;徐庄剑;李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先天性巨结肠(HD)及同源病(HAD)术后患儿直肠肛管测压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巨结肠术后患儿,包括32例HD和24例HAD,进行随访,并根据排便功能分为正常组、污粪组及便秘组.同时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根据不同病理分型,临床症状及随访时间比较分析测压结果 .结果 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重现率为55%,术后1 a内RAIR重现率明显低于1 a以上患儿(P《0.05).HD术后患儿肛管直肠蠕动频率明显大于HAD(P《0.05).按主观症状将患儿分为正常、污粪和便秘组,便秘组肛管/直肠静息压之比及高压带长度与前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1).结论 部分患儿术后RAIR可恢复,并与术后时间有关,HD术后肛门功能改善优于HAD.影响术后测压结果 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作者:吴晓娟;魏明发;郭先娥;黎润光;易斌;冯杰雄;覃宇冰;宣晓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患儿,男,2个月,因右侧腋下胸壁肿块2个月入院.患儿出生时发现其右侧腋下胸壁有一质软肿块,约乒乓球大小,随后肿块迅速增大,入院查体:包块25 cm×15 cm×10 cm,基底部较宽,前界到胸骨右缘,后界至右侧肩胛下线,上界为腋下,下界平肋弓.肿块处皮肤颜色较正常皮肤色深,呈暗褐色,局部可见桔皮样改变,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表皮无破溃见图1.
作者:余祖滨;张国强;姚珂;彭胜祖;闵家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先天性膈疝(CDH)模型肺发育活性物质的影响,了解EGF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CDH模型.随机分为正常、CDH、CDH加EGF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胎肺组织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TTF-1和TGFβ1在各实验组中均有表达,且二者在正常、CDH和CDH加EGF组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随EGF剂量增加,TTF-1表达增强,而TGFβ1表达减弱,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EGF对CDH大鼠胎肺组织TTF-1和TGFβ1表达部位和强度均有影响,可能是其影响CDH肺发育机制之一.实甩儿科临床杂志.2007.22 (23):1773-1775
作者:李建宏;王广欢;蒋学武;谢肖俊;张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新生儿膀胱功能异常的尿动力学诊断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正确理解新生儿膀胱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本文对胎儿期膀胱功能发育、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评估和新生儿期膀胱形态发育和功能特点、尿控神经支配的发育、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分类和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文建国;杨珂;王庆伟;杨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胆道闭锁(BA)是一种常见的胆道闭塞性病变.围生期病毒感染与BA的发生密切相关,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均与BA发生有一定关系.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病毒感染引起BA的机制,以降低BA发病率.
作者:冯杰雄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5年11月-2007年3月经手术证实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对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治体会.结果 4例均为术中确诊;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例,术前考虑为黏连性肠梗阻;2例表现为急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2例反复间歇性腹痛行择期手术.其中1例术前CT检查提示肠系膜裂孔疝可能;术中1例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3例行肠管复位加修复缺损术;1例早期发生感染性休克;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腹部CT、肠系膜血管三维重建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治疗的关键.对于反复腹痛而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腹腔镜探查即可诊断,又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宣晓琪;魏明发;张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可调式房间隔内漏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术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7例重度CHD患儿.男19例,女8例;年龄4~14岁;体质量13.7~42.0 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Ebstein畸形伴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经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有双向分流的重度PH的CHD,常规手术属于禁忌证.结果 经可调式房间隔造瘘和畸形矫正处理,14例手术结束关胸时闭合造瘘口,7例术后第2天、3例第3天闭合造瘘口,1例第4天闭合,但术后并脓胸,感染控制后出院,1例VSD造瘘口永久开放,1例PDA术后死于低心排.手术总有效率92.6%,接近常规手术效果和风险.结论 可调式房间隔造瘘术简便易行,能有效控制术后PH风险,为多数近终末期分流型CHD创造手术机会.
作者:石开虎;陈鑫;史宏伟;穆心苇;肖立琼;赵海鹏;邵俊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肾小球滤过率(GFR)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2006年6月随机抽取南宁市健康体检儿童184例.记录其身高、体质量,根据体质量指数(BMI)除外肥胖和营养不良儿童;检测其血浆肌酸酐(Cr),通过询问病史及Schwartz公式推算GFR,除外泌尿系统疾病.结果 1.GFR在儿童期有明显性别差异,女童GFR显著高于男童(P《0.05);2.GFR在儿童期有显著年龄差异,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波动较小,至青春期前达到高峰.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GFR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根据GFR在儿童期的分布特征制订适合于儿科临床使用的正常值范围.
作者:胡鹏;覃远汉;经承学;李铭芳;雷凤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S)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3-2006年资料完整的14例确诊为KMS患儿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采用自制400 g/L尿素溶液与甲泼尼龙针剂联合局部注射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随访0.5~1.0a.结果 14例中2例意外破溃行急诊手术切除,7例出现病情反复,终12例治愈,好转、失访各1例.结论 尿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婴幼儿KM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
作者:周红林;董长宪;马玉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现代联合化疗方案、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的进展,儿童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和5 a生存率均有了显著提高,但仍有约20%白血病患儿复发.诸多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MRD)是儿童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通过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定量检测MRD,对儿童白血病疗效的评价、化疗方案的确定、预后的判断、复发的监测和移植物的净化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儿童白血病MRD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玮婷;高怡瑾;杨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儿童浮膝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时机选择.方法 分析36例浮膝损伤病例,按Letts分型分为5型.评价不同手术时机、不同术式的功能恢复情况.按Karlstrom标准评价治疗结果 .结果 随访时间19个月~7 a,平均25个月.一期固定优良率为94.12%(16/17例),分期固定优良率为78.95%(15/19例),二期固定优良率为60%(6/10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器治疗儿童浮膝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期完成骨折固定为佳手术时机.
作者:高志增;廖翔;张志宏;杨东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胆道闭锁(BA)是目前诊治仍存在极大困难的一种严重疾病.本文着重介绍目前的治疗现状和进展.Kasai根治术仍是BA的首选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彻底剪除肝门纤维块;其他改良方法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预后尚未得到公认,对于肝门囊肿型和胆总管未闭锁型BA仍推荐Kasai根治术.有效的药物综合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极为重要,皮质类固醇可明显改善术后的生存质量,增加自体肝生存的年限;术后利胆药物的长期应用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亦是提高生存率和降低胆管炎的重要措施.肝移植是针对晚期和Kasai根治术失败病例的治疗方法.应加深对BA病因学的认识,努力提高早期诊断水平,不断改进肝门空肠吻合技术和围术期处理.
作者:郑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泌尿道感染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加强对VUR的认识,提高检出率.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因泌尿道感染入院患儿90例,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和(或)直接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DRNC)明确诊断VUR共40例.分别根据泌尿道感染发生次数及不同年龄,分为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5岁和≤5岁组;分析VUR在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情况.通过肾静态皮质显像(DMSA)检测肾瘢痕,分析年龄与VUR的级别、肾瘢痕的关系.剖析胎儿超声检查异常、生后VUR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结果 VUR的发病率在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5岁和≤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627,4.409 Pa《0.05).年龄与VUR的级别、年龄与肾瘢痕均呈负相关(r=-0.342,-0.348 Pa《0.05).反复泌尿道感染、≤5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VUR的发生率高.年龄越小发生肾疤痕和高级别VUR的可能性越大.胎儿B超检查显示肾积水患儿,发生高级别VUR和肾瘢痕的可能性大.结论 反复泌尿道感染、≤5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胎儿B超检查显示肾积水的患儿应及时行VCUG和DMSA,及时发现、监测VUR和肾瘢痕.
作者:吴伟岚;卫敏江;陈敏仪;冯秀艳;沈加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介绍并评价一种新的隐匿阴茎的手术方法 .方法 从阴茎两侧切开阴茎皮肤外板,采用阴茎肉膜纤维索、耻骨前脂肪垫切除加阴茎根部皮肤固定术,重症患儿必须切除阴茎悬韧带浅层,采用此新方法治疗39例患儿;Devine术治疗22例,改良Shiraki 术治疗23例.结果 新法治疗39例阴茎均凸出耻骨前2~3 cm.随访3~36个月,阴茎无回缩,勃起功能正常.按新的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新术法、Devine术和改良Shiraki术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36/39例)、77.27%(17/22例)和78.26%(18/23例),新术法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Devine术和改良Shiraki术(Pa《0.01).结论 新方法 简单易行,临床疗效较Devine和改良Shiraki术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建良;鲁刚;夏昕晖;黄素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气雾剂对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急性毛支临床缓解后患儿54例,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200 μg/d局部吸入治疗,1次/d,疗程6个月,观察1.5 a时患儿哮喘发病率、喘息发生情况及干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变化.并以64例毛支患儿作对照.结果 随访1.5 a,观察组哮喘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X2=19.063 P《0.01),发生喘息病例数明显减少(X2=8.914 P《0.01),喘息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0.01),平均首次喘息复发时间推迟(P《0.01);且随访观察0.5 a,其血清总IgE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 急性毛支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200 μg/d、疗程6个月进行哮喘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作者:姚臻;李欣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生后24 h内体温改变的因素.方法 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3、6、12、24 h检测体温,体温》37.5℃及《35℃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因素与体温异常的关系.结果 初生24 h内新生儿体温异常以低体温为主,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 h内,而发热者很少,且仅在出生后24 h内发病.结论 新生儿生后24 h内的体温异常与母亲孕期感染、胎儿宫内感染、早产、出生时窒息复苏、低出生体质量及出生时产房处理、保温等密切相关.
作者:黄雪群;刘绍基;黎小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健康儿童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方法 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对ADHD和健康儿童各25例进行听觉电位P300检测.结果 ADHD组N2、P3波潜伏期长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1),P3波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未见降低(P》0.05).结论 ADHD儿童听觉P3波潜伏期延长,提示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杨庆南;杨玲;郭新胜;穆俊林;姜文涛;张宁;杜好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治疗儿童伸直性、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本组87例,均为伸直性、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伴尺偏型68例,桡偏型19例,并旋转者18例.均行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治疗,术后第2、5天床旁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术后7 d内根据X线片提示的骨折断端位置进行三维方向调整牵引重量和角度,以达到骨折复位要求.其中5例术后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明显,改为切开复位.术后第14天摄片了解骨痂形成情况,拔出牵引钢针,行石膏固定肘关节功能位置,2周左右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87例中67例均在门诊获得1.5 a的随诊,未发现肘内翻畸形.入院时存在神经损伤者,除1例尺神经损伤不恢复,于术后4个月再次行尺神经前置术外,均在出院3个月内恢复.结论 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能增加肘关节活动,迅速减轻肘部肿胀和疼痛,改善上肢力线,操作简便,预后良好.但在骨牵引的前5 d应特别警惕,若考虑骨折断端间嵌顿有血管、神经或软组织,应立即改为切开复位.
作者:孙客;唐盛平;于薇;刘宝萍;韩镜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