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地区伴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临床分析

范亚莉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 儿童, 胃肠功能障碍, 急性, 高原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危重患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98例符合MODS并胃肠功能障碍的5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病因中感染占84%,严重缺氧、酸中毒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MODS患儿病死率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 高原地区危重患儿MODS时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且病死率高.临床应早期干预,保护胃肠功能,预防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抗感染作用

    目的 探讨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对内毒素(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抗感染作用.方法 利用LPS气管内滴入制备新生大鼠ALI模型,设立SLPI治疗组、LPS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SLPI治疗组在气管内滴入LPS前30 min预先滴入400μgSLPI.4 h后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用琼脂扩散法、ELISA法分别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和TNF-α水平.结果 LPS组肺组织NE活性、TNF-α及总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SLPI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475.28,35.8,21.6 P均<0.01);SLPI治疗组肺组织NE活性、TNF-α及总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q=66.14,7.02,5.60 P均<0.01);但高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q=22.18,5.07,3.77 P<0.01,0.05).结论 SLPI对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有抗感染作用.

    作者:胡毓华;陈吉庆;陆超;陈辉;邵小松;周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超量焦亚硫酸钠摄入后雄性小鼠睾丸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对精原细胞的致突性

    目的 研究经口摄入超量焦亚硫酸钠对小鼠睾丸超微结构影响及对精原细胞的致突毒性.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经口自由喂食焦亚硫酸钠,剂量分别为1%和1‰,连续10 d,后分别处死小鼠进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实验,判断生殖细胞致突毒性.行超薄切片法透射电镜观察睾丸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精原细胞SCE频率显著增高(P<0.05).电镜下生精细胞排列出现紊乱;细胞器变性多见.结论 经口摄入超量焦亚硫酸钠对小鼠睾丸超微结构具有毒性损伤,并对雄性小鼠精原细胞具有致突性.

    作者:马全祥;毛泽善;韩金珠;袁向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案住院患儿196例,观察其5~10年后哮喘发病情况.随访168例.其中男132例,女36例;分为对照组87例,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组8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IVIG 0.4 g/(kg·d),连用5 d.结果 大剂量IVIG组81例,发生哮喘17例,占20.99%;常规治疗组87例,发生哮喘46例,占52.87%,两组哮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大剂量IVIG能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哮喘的发生率.

    作者:李宏;王亚亭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胎儿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的特征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C-TGA)超声心动图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例经手术或尸解证实的C-TGA的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回顾分析其胎儿期漏诊误诊原因,总结胎儿C-TGA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体会.结果 6例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其中胎儿期超声漏诊5例,误诊1例.其中产前仅诊断室间隔缺损或右室双出口,经出生后手术证实的C-TGA4例,尸解证实C-TGA1例.结论 C-TGA在胎儿期已有明确超声声像特征,加强医师对先天性心脏病知识的系统学习,降低漏诊误诊率是提高筛查质量的关键.

    作者:虞翌旻;李秋明;邓洁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原地区伴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危重患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98例符合MODS并胃肠功能障碍的5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病因中感染占84%,严重缺氧、酸中毒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MODS患儿病死率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 高原地区危重患儿MODS时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且病死率高.临床应早期干预,保护胃肠功能,预防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范亚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内皮素-1和von Willebrand因子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血管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内皮素-1(ET-1)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肺血管内膜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在PH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VSD无PH患儿10例为对照组;VSD并PH患儿20例为PH组(PH组),根据肺动脉平均压分为中度PH组(Ⅰ组)和重度PH组(Ⅱ组).取右肺中叶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光密度值.结果 肺小动脉vWF、ET-1表达在对照组与PH组、对照组与Ⅰ组、对照组与Ⅱ组、Ⅰ组与Ⅱ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肺小静脉vWF、ET-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别肺小动脉与肺小静脉vWF、ET-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ET-1、vWF、肺动脉平均压、VSD直径与主动脉直径之比四者间相互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 ET-1及vWF与PH的发生发展、肺血管重建有关.肺组织中ET-1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肺小动脉.

    作者:张志东;李兆志;耿希刚;程兆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原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小儿血清心肌酶测定的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儿早期血清心肌酶变化,探讨其与ACMP时意识状况间的关系.方法 ACMP患儿54例和非ACMP感染性疾病对照组60例,均于晨起空腹静脉采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心肌酶谱.根据ACMP患儿意识状况分为清醒组12例、昏睡组27例、昏迷组15例,比较各组血清心肌酶值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ACMP组血清心肌酶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意识状况ACMP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显著(P<0.05);意识障碍越重,血清心肌酶值越高,昏迷患儿改变明显(P<0.01);清醒患儿心肌酶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测定ACMP患儿血清心肌酶对判断心肌、神经系统受损程度、预后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作者:夏燕亮;赵元章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轮状病毒感染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

    目的 比较轮状病毒(RV)感染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例RV感染及6例健康儿童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的混合DNA,先通过肠道菌重复性基因内一致性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分子杂交技术分析两组儿童之间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相似性;再扩增粪便样品中菌群的16 S rDNA基因V3区,利用PCR-TGGE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研究两组儿童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 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很强的宿主专一性.RV感染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中糖皮质激素(GC)水平较低的细菌明显减少.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条带数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时,可致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但用抗生素治疗将更致肠道微生态失调,不利于患儿肠道菌群恢复,建议临床医师在轮状病毒感染时,慎用抗生素.

    作者:杜惠敏;陈颖虹;陈俊仪;张美玲;赵立平;庞晓燕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环磷酰胺连续冲击治疗壮族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远期随访

    目的 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壮族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的疗效及远期对性腺的损害.方法 对38例壮族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予CTX 8~12 mg/(kg·d)加入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1 h左右,1次/d,连用8~10次,累积量<80~120 mg/kg.同时应用泼尼松2 mg/(kg·d).结果 1.临床治愈28例(73.6%),完全缓解7例(18.42%),部分缓解2例(5.26%),死亡1例(2.63%),疗效与临床分类、病理类型关系不明显(P均>0.05);2.冲击治疗后d2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第4周已达正常水平(P<0.01);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P<0.01);血胆固醇冲击结束后4周明显降低(P<0.01),血肌苷、Hb、WBC、PLT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3.不良反应:20例(52.63%)有胃肠道反应,2例(5.26%)WBC减少,38例(100.0%)脱发,1例(2.63%)有心脏损害.CTX冲击治疗时年龄≥8岁、临床治愈、末次随访年龄≥17岁的18例精液检查或月经来潮正常,已婚7例男女均已生育.结论 CTX连续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壮族儿童难治性肾病疗效好,可快速提高血浆总蛋白、清蛋白水平,尿蛋白转阴快.CTX累积总量小于80 mg/kg,近期安全,远期未发现性腺损害.

    作者:刘运广;林娜;李强;黄月艳;汤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惊厥性脑损伤海马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IL-18、IL-1β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0日龄健康SD大鼠1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1次/d;对照组除外)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其中川芎嗪组大鼠在每次惊厥后予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每12 h注射1次,连用6d;惊厥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用6 d.RT-PCR方法检测各组反复惊厥后6 h,1、3、7 d海马IL-18、IL-1β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IL-18和IL-1β蛋白表达,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 川芎嗪组各时间点海马IL-18、IL-1β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P<0.05,0.01),脑含水量(7 d除外)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较惊厥组明显减轻.结论 川芎嗪能有效减轻惊厥性脑水肿和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IL-18、IL-1β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刘利群;毛定安;刘洁明;薄涛;熊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反复热性惊厥大鼠体内皮质醇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反复热性惊厥(FS)大鼠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NC组),高热对照组(n=12,HC组)和热性惊厥组(n=21,FS组).用ELISA方法测大鼠海马匀浆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FS组大鼠海马CA1区出现部分神经元肿胀,线粒体嵴模糊或消失;亦有表现为核固缩.2.FS组大鼠血清、海马皮质醇水平[分别为(26.57±15.94)μg/L,(4.11±1.74)μg/L]明显低于HC组[分别为(40.04±15.72)μg/L,(6.70±3.45)μg/L](P均<0.05).HC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NC组[(22.74±12.97)μg/L](P<0.05).FS组大鼠血清、海马皮质醇水平与N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血清和海马皮质醇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0.40 P<0.05).结论 反复FS可抑制发热刺激的皮质醇分泌;皮质醇未参与反复FS导致的脑损伤过程.

    作者:郑飞霞;李光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45例

    目的 探讨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1岁以下的乙脑患儿45例为观察组,1岁以上的乙脑患儿8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岁以下乙脑发生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体征及血白细胞升高比例与1岁以上乙脑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发病季节、主要临床特征、脑脊液变化及特异性乙脑抗体IgM阳性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婴儿乙脑脑膜刺激征、巴氏征、神经反射及典型的血象改变与1岁以上婴儿乙脑临床表现不完全相符,临床医师不应以脑膜刺激征、巴氏征和神经反射的改变作为婴儿乙脑诊断的必备体征.

    作者:吕福鸣;许青田;郭荣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托吡酯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托吡酯(topiramate,TPM)商品名妥泰,1996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目前作为一种新的抗癫(癎)药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抗癫(癎)的机制和广泛的药理学特性.除抗癫(癎)外还有神经保护、治疗偏头痛、减轻体质量等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神经保护作用和疼痛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和试验研究,也对其神经保护和治疗疼痛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阐述其神经保护作用,就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刘新旻;王大斌;邹典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氧体积分数研究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的窒息复苏方案可以大限度地改善窒息新生儿预后.传统的窒息复苏方法是纯氧复苏,但随着对氧反常和再灌注损伤理论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氧体积分数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利用低氧进行复苏,甚至利用空气进行复苏的新观点,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空气的复苏效果较纯氧好.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氧体积分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农绍汉;钟劲;谢衍铭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2~2005年本院34例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行归纳分析,并作进一步探讨.结果 急性肾功能不全34例中男19例,女15例;起病年龄16.0 d~15.5岁.因急性肾功能发病占35.3%.药物引起占29.4%.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死亡率为20%,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为30%.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差,应及早干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防止慢性化,充分重视肾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艳杰;李晓忠;董泽伍;钟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毒鼠强中毒与低钙血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毒鼠强中毒与低钙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毒鼠强中毒患儿分为危重组(70~90分)和极危重组(<70分);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比较各组血清总钙水平、不同血钙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毒鼠强中毒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钙越低,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结论 毒鼠强中毒可导致低钙血症,血钙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黄爱蓉;郑雯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生儿重度烧伤伴休克1例

    患儿,男,20 d,因热水袋破裂烫伤背部、腹下区、臀部、左下肢后4 h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184次/min,呼吸40次/min,体质量3.1 kg.口唇发绀,四肢凉,无尿,心音弱,心率快,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背部、下腹部、臀部、左下肢见烧伤创面,创面可见大小不一水疱,大部分表皮脱失,创面基底红润,部分创面基底红白相间,创面渗出多,痛觉敏感.符合新生儿烧伤诊断及严重程度分度标准[1,2].

    作者:汤培;黄道强;李金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影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NICU收治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新生儿54例,根据出血持续时间、是否需要输血和临床转归分成轻度组(出血病程≤5 d)和重度/未愈组[出血病程>5 d,和(或)需要输血,和(或)未愈死亡病例].比较两组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差异.结果 两组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x2=15.207,10.311 P均<0.05);两组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NAPⅡ和SNAP-PEⅡ是反映新生儿入院时生理学状态的客观评分系统,其与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和预后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可利用该评分值对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和预后做出预测.

    作者:李菁;孙建华;黄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父母高血脂对其子女青少年期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父母高血脂对其子女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影响.方法 父母高血脂的青少年期子女80例(A组),父母正常血脂的青少年期子女893例(B组),两组青少年均测血浆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量收缩压(SP)、舒张压(DP)、WC、身高、体质量,计算BMI,进行两组均数的t检验,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TG、TCH、LDL-c、SP、DP及BMI均有增高趋势;HDL-c有降低趋势,其中BMI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SP、DP及WC与SP、DP间均存在正相关(r=0.639,0.529,0.619,0.504 P均<0.01);BMI与WC间存在正相关(r=0.890 P<0.01);BMI与HDL-c存在负相关(r=-0.359 P<0.01).结论 父母高血脂可影响青少年期子女的血脂、血压、BMI和WC.

    作者:梁芙蓉;刘颖;米杰;杜军保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新生鼠窒息后心肌重塑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鼠窒息后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对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7~10日龄Wistar小鼠60只,随机分成窒息A、B、C 3组(分别为窒息复氧后1、7、14d,各组15只)、对照组(D组,n=15).模拟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MMP-3、MMP-9活性;氯胺T法测定心肌胶原水平.结果 心肌组织MMP-3活性为一过性增高,以B组高(P<0.05),且MMP-3活性表达早于MMP-9;MMP-9活性窒息后逐渐增高(P<0.05);心肌胶原水平窒息后逐渐增高,d14时高;MMP-3、MMP-9与胶原水平呈正相关(r=0.482,0.679 P均<0.05).结论 新生鼠窒息后心肌MMP-3、MMP-9激活,继发胶原水平增高,可能是导致心肌间质重塑的因素之一.

    作者:徐书珍;王彩霞;赵炜;初建芳;王金波;李明;刘文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