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撑喉镜下手术加YAP激光治疗复发性喉乳头状瘤

曹华;董明敏;程秀莲

关键词:儿童, 喉乳头状瘤, 支撑喉镜, 手术切除, 激光
摘要: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手术加激光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喉乳头状瘤患儿27例,支撑喉镜下摘除肿瘤后,用YAP激光在病灶处照射2、3 s,以气化残存的瘤组织,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定期复查,随访1~4年.结果 8例患儿临床治愈,治愈率29.6%;15例缓解,缓解率55.6%;4例无效,无效率14.8%.结论 经支撑喉镜下肿瘤摘除辅助激光治疗,是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较理想的方法.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2~2005年本院34例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行归纳分析,并作进一步探讨.结果 急性肾功能不全34例中男19例,女15例;起病年龄16.0 d~15.5岁.因急性肾功能发病占35.3%.药物引起占29.4%.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死亡率为20%,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为30%.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差,应及早干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防止慢性化,充分重视肾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艳杰;李晓忠;董泽伍;钟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反复热性惊厥大鼠体内皮质醇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反复热性惊厥(FS)大鼠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NC组),高热对照组(n=12,HC组)和热性惊厥组(n=21,FS组).用ELISA方法测大鼠海马匀浆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FS组大鼠海马CA1区出现部分神经元肿胀,线粒体嵴模糊或消失;亦有表现为核固缩.2.FS组大鼠血清、海马皮质醇水平[分别为(26.57±15.94)μg/L,(4.11±1.74)μg/L]明显低于HC组[分别为(40.04±15.72)μg/L,(6.70±3.45)μg/L](P均<0.05).HC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NC组[(22.74±12.97)μg/L](P<0.05).FS组大鼠血清、海马皮质醇水平与N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血清和海马皮质醇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0.40 P<0.05).结论 反复FS可抑制发热刺激的皮质醇分泌;皮质醇未参与反复FS导致的脑损伤过程.

    作者:郑飞霞;李光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父母高血脂对其子女青少年期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父母高血脂对其子女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影响.方法 父母高血脂的青少年期子女80例(A组),父母正常血脂的青少年期子女893例(B组),两组青少年均测血浆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量收缩压(SP)、舒张压(DP)、WC、身高、体质量,计算BMI,进行两组均数的t检验,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TG、TCH、LDL-c、SP、DP及BMI均有增高趋势;HDL-c有降低趋势,其中BMI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SP、DP及WC与SP、DP间均存在正相关(r=0.639,0.529,0.619,0.504 P均<0.01);BMI与WC间存在正相关(r=0.890 P<0.01);BMI与HDL-c存在负相关(r=-0.359 P<0.01).结论 父母高血脂可影响青少年期子女的血脂、血压、BMI和WC.

    作者:梁芙蓉;刘颖;米杰;杜军保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头皮药物注射疗法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修复作用

    目的 研究头皮药物位点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40日龄Wistar大鼠32只.其中5只为正常对照;27只制成HIBD动物模型,20 d后随机分为3组(n=9):A组用VitB1及VitB12额顶叶处注射,1次/d,共25 d;B组功能训练(Bobath法);C组不予处理.各组进行临床观察,并于干预结束7 d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1.临床观察:B与C组均有明显运动、记忆、行为异常和毛发改变;A组则无明显变化;2.光镜观察:B与C组均较A组神经细胞嗜酸性变严重,慢性变性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均<0.05);B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电镜观察:B与C组缺血区暗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缩小并有空泡出现,A组改变较轻.结论 HIBD模型可产生类似脑瘫的病理过程,药物注射疗法可明显改善神经细胞的损伤,产生修复作用.

    作者:万国兰;钟延丰;王新华;朱登纳;任行勤;刘锋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内皮素-1和von Willebrand因子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血管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内皮素-1(ET-1)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肺血管内膜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在PH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VSD无PH患儿10例为对照组;VSD并PH患儿20例为PH组(PH组),根据肺动脉平均压分为中度PH组(Ⅰ组)和重度PH组(Ⅱ组).取右肺中叶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光密度值.结果 肺小动脉vWF、ET-1表达在对照组与PH组、对照组与Ⅰ组、对照组与Ⅱ组、Ⅰ组与Ⅱ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肺小静脉vWF、ET-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别肺小动脉与肺小静脉vWF、ET-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ET-1、vWF、肺动脉平均压、VSD直径与主动脉直径之比四者间相互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 ET-1及vWF与PH的发生发展、肺血管重建有关.肺组织中ET-1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肺小动脉.

    作者:张志东;李兆志;耿希刚;程兆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和2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前及后(3、6、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结果 1.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q=34.12 P<0.01);2.吸入糖皮质激素后3、6和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逐渐降低,各治疗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其中治疗后3、6个月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12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黏附分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sICAM-1水平升高而起到缓解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作者:张定荣;林荣军;武文伟;邵岩世;孙立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胎儿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的特征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C-TGA)超声心动图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例经手术或尸解证实的C-TGA的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回顾分析其胎儿期漏诊误诊原因,总结胎儿C-TGA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体会.结果 6例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其中胎儿期超声漏诊5例,误诊1例.其中产前仅诊断室间隔缺损或右室双出口,经出生后手术证实的C-TGA4例,尸解证实C-TGA1例.结论 C-TGA在胎儿期已有明确超声声像特征,加强医师对先天性心脏病知识的系统学习,降低漏诊误诊率是提高筛查质量的关键.

    作者:虞翌旻;李秋明;邓洁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小儿心力衰竭诊断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临床症候群.传统定义为心脏有足够的回心血量,但由于心脏本身原因造成泵血量不足所致一系列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等变化.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心衰的本质是心肌组织细胞中某些相关基因表达与调控异常而引起的超负荷心肌病.经基因导入以延缓和纠正心肌组织某些基因突变,有可能使心衰的治疗获得重大进展,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心衰是一种基因病[1,2].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托吡酯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托吡酯(topiramate,TPM)商品名妥泰,1996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目前作为一种新的抗癫(癎)药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抗癫(癎)的机制和广泛的药理学特性.除抗癫(癎)外还有神经保护、治疗偏头痛、减轻体质量等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神经保护作用和疼痛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和试验研究,也对其神经保护和治疗疼痛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阐述其神经保护作用,就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刘新旻;王大斌;邹典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原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小儿血清心肌酶测定的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儿早期血清心肌酶变化,探讨其与ACMP时意识状况间的关系.方法 ACMP患儿54例和非ACMP感染性疾病对照组60例,均于晨起空腹静脉采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心肌酶谱.根据ACMP患儿意识状况分为清醒组12例、昏睡组27例、昏迷组15例,比较各组血清心肌酶值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ACMP组血清心肌酶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意识状况ACMP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显著(P<0.05);意识障碍越重,血清心肌酶值越高,昏迷患儿改变明显(P<0.01);清醒患儿心肌酶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测定ACMP患儿血清心肌酶对判断心肌、神经系统受损程度、预后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作者:夏燕亮;赵元章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生儿重度烧伤伴休克1例

    患儿,男,20 d,因热水袋破裂烫伤背部、腹下区、臀部、左下肢后4 h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184次/min,呼吸40次/min,体质量3.1 kg.口唇发绀,四肢凉,无尿,心音弱,心率快,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背部、下腹部、臀部、左下肢见烧伤创面,创面可见大小不一水疱,大部分表皮脱失,创面基底红润,部分创面基底红白相间,创面渗出多,痛觉敏感.符合新生儿烧伤诊断及严重程度分度标准[1,2].

    作者:汤培;黄道强;李金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影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NICU收治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新生儿54例,根据出血持续时间、是否需要输血和临床转归分成轻度组(出血病程≤5 d)和重度/未愈组[出血病程>5 d,和(或)需要输血,和(或)未愈死亡病例].比较两组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差异.结果 两组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x2=15.207,10.311 P均<0.05);两组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NAPⅡ和SNAP-PEⅡ是反映新生儿入院时生理学状态的客观评分系统,其与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和预后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可利用该评分值对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和预后做出预测.

    作者:李菁;孙建华;黄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

    目的 评价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并肺炎患儿疗效.方法 先心并肺炎患儿80例,分为A、B两组.A组应用NCPAP给氧;B组给予鼻导管、面罩或头罩给氧治疗.限液、强心、利尿、扩血管、雾化、氧泵吸入等综合治疗两组相同.比较其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失败的气管插管率.结果 血气指标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无显著性(P>0.05);A组经NCPAP治疗需要气管插管率5%,对照组经治疗后需要气管插管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B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NCPAP治疗先心病并肺炎能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韩国强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儿童铅中毒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铅中毒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能更好地进行预防.方法 选择1055例门诊患儿.年龄5个月~16岁,平均(7.2±3.5)岁.应用3010-B血铅分析仪对患儿进行血铅测定;同时对每位患儿进行铅中毒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铅水平(110.1±41.9)μg/L,铅中毒(血铅≥100μg/L)检出率为43.51%,各年龄组血铅水平无显著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儿童血铅水平发生显著影响因素依次是不勤洗手、经常吃膨化食品、偏(挑)食、不常补钙和锌及经常居室装修.结论 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儿童铅中毒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田宏;焦宏;齐可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急性肾衰竭患儿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下降率对比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急性肾衰竭患儿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下降率的影响.方法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衰竭需行血液净化治疗38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HD组20例,HDF组18例.透析前后分别测血清β2-MG水平.结果 HDF与HD前后血清β2-MG变化经统计学处理,HDF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D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DF和HD组治疗后比较血清β2-MG水平差异、下降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HDF清除血β2-MG明显优于HD.

    作者:李翠华;栾江威;吴燕祥;杨杏鲜;王筱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轮状病毒感染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

    目的 比较轮状病毒(RV)感染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例RV感染及6例健康儿童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的混合DNA,先通过肠道菌重复性基因内一致性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分子杂交技术分析两组儿童之间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相似性;再扩增粪便样品中菌群的16 S rDNA基因V3区,利用PCR-TGGE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研究两组儿童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 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很强的宿主专一性.RV感染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中糖皮质激素(GC)水平较低的细菌明显减少.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条带数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时,可致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但用抗生素治疗将更致肠道微生态失调,不利于患儿肠道菌群恢复,建议临床医师在轮状病毒感染时,慎用抗生素.

    作者:杜惠敏;陈颖虹;陈俊仪;张美玲;赵立平;庞晓燕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新生兔机械通气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新生兔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兔7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余下72只按2×2×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在高体积分数氧(100%)、低体积分数氧(45%)组,每组又分为高吸气峰压(PIP)、低PIP组共4组进行机械通气.通气中选取1、3、6 h 3个时间点活杀取肺,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MMP-2、MMP-9水平,同时测肺湿、干比,并结合病理片分析.结果 1.高氧组MMP-2水平增加,同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高氧组MMP-9均值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低氧组MMP-9均值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意义;不同的PIP对MMP-9的影响无意义.3.MMP-2与MMP-9间呈正相关,同肺组织湿、干比呈正相关.结论 新生兔机械通气6 h内,高氧通气能上调MMP-2,下调MMP-9,通气时机械拉伸上调MMP-2.机械通气影响MMPs合成,MMPs在新生兔机械通气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花少栋;杜江;安胜利;杨丽华;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毒鼠强中毒与低钙血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毒鼠强中毒与低钙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毒鼠强中毒患儿分为危重组(70~90分)和极危重组(<70分);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比较各组血清总钙水平、不同血钙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毒鼠强中毒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钙越低,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结论 毒鼠强中毒可导致低钙血症,血钙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黄爱蓉;郑雯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并剪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吸入8%氧气和92%氮气2 h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设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FGF治疗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组大鼠不同时点(术后d4、7、10、17、24)海马CA1区GFAP表达强度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海马内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术后d7达高峰;对照组、治疗组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治疗组增多更明显,术后d10达高峰,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CA1、CA3区,术后d4、10、17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1.新生鼠HIBD后脑缺血易损伤区GFAP表达增加,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有关;2.外源性给予bFGF可增强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GFAP表达,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孙金峤;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新生鼠窒息后心肌重塑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鼠窒息后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对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7~10日龄Wistar小鼠60只,随机分成窒息A、B、C 3组(分别为窒息复氧后1、7、14d,各组15只)、对照组(D组,n=15).模拟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MMP-3、MMP-9活性;氯胺T法测定心肌胶原水平.结果 心肌组织MMP-3活性为一过性增高,以B组高(P<0.05),且MMP-3活性表达早于MMP-9;MMP-9活性窒息后逐渐增高(P<0.05);心肌胶原水平窒息后逐渐增高,d14时高;MMP-3、MMP-9与胶原水平呈正相关(r=0.482,0.679 P均<0.05).结论 新生鼠窒息后心肌MMP-3、MMP-9激活,继发胶原水平增高,可能是导致心肌间质重塑的因素之一.

    作者:徐书珍;王彩霞;赵炜;初建芳;王金波;李明;刘文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