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试管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黄越芳;庄思齐;陈玮琪;李晓瑜;陈东平;李易娟

关键词:婴儿, 早产, 试管婴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试管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NICU住院发生RDS的早产试管婴儿24例,分析其围生期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例平均发病时间为生后(1.88±0.86)h,均在生后1~3 h内予以机械通气,19例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8±11.4)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主要并发症.24例中治愈出院16例(66.6%),死亡8例(33.3%).胎膜早破、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对RDS有保护作用.结论 早产试管婴儿RDS死亡率较高,并发症严重,减少医源性多胎妊娠,防治妊娠并发症,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消化道出血新生儿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胶囊0.7 mg/kg,溶于生理盐水2 mL中,经胃管注入,1次/d,连用5 d;对照组应用西咪替丁片10 mg/kg,加生理盐水2 mL,胃管注入,1、2次/d,连用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7%,两组止血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 6、3.0 d.结果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张九红;贺双文;曹韶利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儿童1型糖尿病诊治新进展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能力或(和)胰岛素作用缺陷而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各种糖尿病类型中,1型糖尿病(T1DM)占5%~10%.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上升幅度较为明显[1],但在我国及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仍以T1DM为主.

    作者:罗飞宏;沈水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碳氧血红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碳氧血红蛋白(COHb)检测的意义.方法 用德国800系列生化血气分析仪附加的270-血氧仪测定18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142例日龄匹配无病理性黄疸(对照组)患儿动脉化毛细血管血COHb及静脉血血清总胆红素(STB).新生儿溶血组予大剂量静脉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2 d后测定COHb及STB水平.结果 溶血组COHb及ST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颅内出血组CO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感染、母乳性黄疸组ST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而COH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溶血组大剂量静脉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后COHb及ST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 COHb测定可作为胆红素水平的指标,有助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因诊断及治疗指导.

    作者:蒲秀红;邱萌;郭晓清;李茜;安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22q11微缺失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诊断22q11微缺失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4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CHD)和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样品22号染色体上基因UFD1L和管家基因S100β进行实时检测,并计算两者比值.其结果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或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标记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FISH检测9例有22q11微缺失患儿,其中8例与STRP标记结果一致,而有1例STRP标记分析未发现22q11缺失,UFD1L/S100β比值为0.449~0.557;余130例CHD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的UFD1L/S100β比值为0.709~1.149.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快速可靠地诊断22q11微缺失.

    作者:张晓青;许争峰;易龙;郭锡熔;莫绪明;沈立;江永中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以痴笑样癫(癎)为主要表现的脑肿瘤4例

    例1,女,3岁,生后6个月时发现双乳房开始发育,智力较同龄儿差,2岁时出现痴笑样发作,2、3次/d,持续30~40 s/次.行脑电图检查未见病理波.口服卡马西平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050407),早100 mg,晚50 mg,2次/d.0.5年后仍有痴笑样发作,查卡马西平血药质量浓度8 mg/L.改服丙戊酸钠片(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50928),早、晚各200mg,中午100mg,3次/d.2个月后仍有痴笑样发作,查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89 mg/L,加用托吡酯至7 mg/kg,仍未控制.行头颅CT检查示:鞍后上等密度位病变.MRI示脚间池有一等信号肿物,直径约2.5 cm,注药无强化,建议手术治疗,家长拒绝,失访.

    作者:冶建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寻求HSP的病因治疗.方法 检测HSP特别是腹型HSP患儿及正常无症状儿童血Hp抗体(Hp-IgG)的阳性率;通过快速尿素酶的方法检测腹型HSP患儿的胃黏膜Hp感染发生率;将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根除Hp治疗加常规治疗和单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HSP患儿150例,特别是90例腹型紫癜患儿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与腹部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加入根除Hp三联治疗2周可减少HSP复发.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儿童HSP的病因之一,根除Hp治疗可减少HSP的复发.

    作者:李晖;丁甫月;刘玲;许琼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先天性结核1例

    患儿,女,43 d.因发热、咳嗽伴腹部隆起7 d、体温不升0.5 d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羊水及Apgar评分不详.其母孕3个月有咳嗽、盗汗,未予重视;孕6个月当地医师怀疑有肺部疾患,产后确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生后即与母亲分开.查体:体温不升,呼吸72次/min、心率162次/min,体质量3.87kg,血压61/33mm Hg.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增粗,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腹围40 cm,肝右肋下6 cm,脾左肋下3 cm,原始反射可.血WBC 10.4×109/L,N 0.25,Hb 81 g/L,PLT 37×109/L.肝功能:ALT(97.9 U/L)及AST(372.5 U/L)均增高,血钠121.1 mmol/L,氯化物92.4 mmol/L,CK-MB(78.2 U/L)增高,超敏CRP 182.93 mg/L.脑脊液外观:沉淀后可见薄膜;生化检查:低糖(0.03 mmol/L)、低氯(98.1 mmol/L);潘氏试验(+),未找到抗酸杆菌.胃液中找到大量抗酸杆菌.血、脑脊液培养均为阴性.胸片:双肺弥散性间质性病变.腹部B超:脾脏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约7 mm×6 mm.诊断为先天性结核病.予美罗培南抗感染,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因病情危重,入院26 h后死亡.

    作者:贺晓日;谢宗德;陈平洋;王涛;胡劲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SCPT)的诊断与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7例SCPT患儿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平均11.5岁.病例均有诱因腹痛来诊,71.4%为腹部外伤,28.6%为过饱饮食后腹痛,查体以腹部包块为主.7例均经手术治疗,3例胰头肿瘤中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仅行病理活检,4例胰尾肿瘤全部切除.结果 7例均一期愈合出院.随访4个月~4.5年,近期效果良好.术后病理确诊.结论 SCPT为低度恶性肿瘤,患儿平时无明显症状,有诱因后可引起突然腹痛,腹部可触及肿物为其特点,SCPT应早期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侯翔宇;李心元;周新;张可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生长激素缺乏儿童脂代谢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脂代谢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53例GHD患儿及3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及接受rhGH治疗时间达1年以上的23例GHD患儿检测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脂联素水平,比较GHD组与正常对照组及rhGH治疗前后血脂和脂联素水平变化.结果 GHD患儿53例中高脂血症22例(41.5%),GHD与对照组血TG、TC分别为(1.6±1 6)vs(1.1±0.4)mmol/L、(4.5±0.8)vs(4.1±0.6)m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经rhGH治疗后,GHD患儿TG、TC均明显下降,而IGF-1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 01,0.05);治疗后脂联素水平略上升,但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GF-1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脂联素与TG呈负相关.结论 GH可能直接参与GHD患儿血脂的调节,脂联素可能部分参与TG的代谢.

    作者:林君红;梁黎;邹朝春;王春林;蒋优君;董关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早产试管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目的 探讨早产试管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NICU住院发生RDS的早产试管婴儿24例,分析其围生期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例平均发病时间为生后(1.88±0.86)h,均在生后1~3 h内予以机械通气,19例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8±11.4)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主要并发症.24例中治愈出院16例(66.6%),死亡8例(33.3%).胎膜早破、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对RDS有保护作用.结论 早产试管婴儿RDS死亡率较高,并发症严重,减少医源性多胎妊娠,防治妊娠并发症,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越芳;庄思齐;陈玮琪;李晓瑜;陈东平;李易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综合诊治的经验.方法 对本院近3年儿科NICU综合诊治的72例新生儿HMD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氧疗,依据氧饱和度、血气检测调整给氧方式:面罩、鼻塞式CPAP、机械通气;31例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固尔苏气管内给药治疗.结果 治愈54例(75%),放弃治疗6例(8.33%),死亡12例(16.67%).固尔苏治疗组较非固尔苏治疗组死亡率显著降低(χ2=4.2589 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t=2.4252 P<0.01);胸片为Ⅲ、Ⅵ级较胸片为Ⅰ、Ⅱ级改变者机械通气时间长(t=3.376 P<0.01).结论 新生儿HMD死亡率高,应加强孕期保健;应用PS可有效改善预后;出生体质量>1500 g,胸片为Ⅰ、Ⅱ级的HMD综合诊治预后好,胸片为Ⅲ、Ⅵ级者,预后差.

    作者:盖玉惠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多巴胺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其病因复杂,但有明显遗传倾向,对其致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巴胺相关基因.经Meta分析与ADHD关联程度较高的基因包括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4基因、多巴胺受体5与ADHD相关.与ADHD关系不明确的基因包括多巴胺受体1、2与3.一般认为ADHD为多基因遗传病,表型多种多样,不同种族和地域的基因结构也存在差异,判定标准的偏差和文化差异也不容忽视,故造成研究结果存在差别甚至矛盾.

    作者:国献素;徐通;周翊;焦保权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6例

    目的 探讨小儿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HA-ARF)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患儿应用甘露醇、广谱抗生素、卡托普利过程中出现HA-ARF的时间,HA-ARF疗效及预后,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高渗性药物、改变肾脏出球小动脉的药物可引起肾性HA-ARF,停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引起肾性、肾后性HA-ARF,预后较差.结论 药物、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致尿路梗阻是HA-ARF的主要原因.

    作者:葛品;王子敬;张伯秋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活化功能状态的变化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T细胞活化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6例难治性MPP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18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难治性MPP患儿CD4+T细胞、CD4+/CD8+值、CD3+/HLA-DR+活化T细胞和T细胞活化后CD3+/CD25+细胞的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均<0.01);难治性MPP患儿CD8+T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D3+T细胞的表达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难治性MPP患儿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T细胞活化功能障碍.

    作者:杨勇;王瑜;陈宗波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

    性早熟(sexual precocity)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病变.根据下丘脑-垂体-性腺(HPG)的提前激活情况,性早熟分为中枢性[CPP,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真性、完全性],外周性(PPP,或非GnRH依赖性、假性).不完全性(部分性)性早熟为CPP的变异,包括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单纯性阴毛早发育(PP)和单纯性早初潮(PM)[1].在一般人群性早熟发病率为0.6%,以女孩多见,女童和男童之比为3∶1~23∶1[2].

    作者:于宝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连云港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筛查分析

    目的 探讨连云港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及苯丙酮尿症(PKU)发病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生后72 h新生儿155 091例足跟血于干血滤纸片上.PKU采用盖氏细菌抑制法测血苯丙氨酸(Phe)水平、C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促甲状腺素(TSH)作为筛查指标.结果 确诊CH患儿64例,发病率4.126/万(1∶2423);经甲状腺核素显像41例,其中甲状腺异常23例(56%);64例分布在全市的4县3个城区的45个乡镇(街道),男女性别和城乡发病率均无差异(P均>0.05),发现1对双胞胎CH患儿;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15例,发病率为0.967/万(1∶10 339);以上患儿父母未见近亲结婚和显性遗传家族史,母孕期正常,经干预治疗,患儿身体和智力发育与同龄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CH、PKU在连云港地区呈散发性分布,进行新生儿筛查是发现CH、PKU的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朱立梅;张欢欢;秦良谊;赵文彬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新生儿先天性肺囊肿误诊2例

    例1,男,21 d,因反复呼吸困难、发绀21 d入院.患儿为胎龄31周早产儿,出生时有呼吸困难、发绀,诊断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治疗2 d后好转.

    作者:李强;彭小明;孙正香;黄瑞文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丹迪沃克综合征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了解小儿丹迪沃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 分析11例丹迪沃克综合征患儿(本组2例,文献报道9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11例中1岁以内发病9例,其中新生儿3例;头围增大8例,运动发育落后6例,智力发育落后5例,共济失调、惊厥各2例,并其他畸形4例;11例CT检查均有异常,MRI异常1/1例,超声检查异常2/2例,脑脊液正常4/4例,脑电图异常1/3例;CT确诊10例,MRI确诊1例.结论 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诊断脑积水、脑瘫、发育落后或婴幼儿惊厥时尽可能查找原因,怀疑本病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作者:董崇娟;王君;王永强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下丘脑-垂体生长轴与儿童生长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儿童的生长发育已倍受广大儿科工作者及家长的关注.生长发育是人类具有特征性的一种生命现象,可受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儿童生长障碍已成为目前儿科内分泌咨询常见的疾病,并越来越受儿科学术界及社会的重视.

    作者:王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氯沙坦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尿液中两者的水平.观察氯沙坦片对肾组织TGF-β1、CTGF蛋白的表达及尿液中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摘除右肾后,注射链脲菌素制造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实验组和氯沙坦治疗组.于第6、12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蛋白质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尿液中两者水平.结果 与治疗组相比,实验组12周时尿液TGF-β1、CTGF水平、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增加,肾组织TGF-β1、CTGF蛋白质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肾小球系膜基底膜相对面积扩大(P<0.05).与6周相比,实验组12周时尿液TGF-β1、CTGF水平,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增加,肾组织内TGF-β1、CTGF蛋白质的表达亦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组12周肾小球TGF-β1蛋白质的表达升高(P<0.05),肾小管TGF-β1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内TG-F-β1蛋白与CTGF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5 P<0.01),尿液中两者排泄量亦呈明显正相关(r=0.76 P<0.01).结论 TGF-β1、CTGF蛋白在DN大鼠肾组织表达及尿液中的排泄显著升高.氯沙坦可减轻肾组织TGF-β1、CTGF蛋白的表达,减少两者尿液中的排泄,具有肾保护作用.

    作者:余健;邹敏书;刘雪梅;聂国明;刘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