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市青春期佝偻病发病情况及早期检测方法

郭信长;熊华春;郭红霞;张艳;王友军

关键词:青春期, 佝偻病, 发病率, 早期, 检测方法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市青春期佝偻病发病情况,寻找简便可靠的早期检测方法.方法对292名初一学生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超声骨密度衰减振幅值(BUA)、25羟胆固化醇[25(OH)D3]测定.结果292名学生中BALP异常者占40.75%,BUA异常者占36.99%,25(OH)D3异常者占45.89%,3种测定方法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x2=4.815 P>0.05).结论郑州市青春期佝偻病发病率在40%左右;BALP更适合用于早期检测青春期佝偻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重症肺炎

    目的评价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并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PICU收治的90例先心并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组30例和非机械通气组60例,观察两组血气分析pH、pa(O2)、pa(CO2)改善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两组住院天数、病死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纠正时间均明显短于非机械通气组(P均<0.01);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两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先心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降低患儿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方法对36例RRI患儿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隔日1次,1mL/次,18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门诊随访其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34例(94.4%)在疗程结束后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减少,病程明显缩短,广谱抗生素使用减少.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治疗RRI有良好疗效.

    作者:杨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头孢克洛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观察头孢克洛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予头孢克洛20 mg/(kg·d)口服,3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第3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50~80 mg/(k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率为5.55%;对照组总有效率94.23%,不良反应发生率13.4%.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头孢克洛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

    作者:张璋;刘宝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47例

    目的观察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金双歧口服;对照组予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婴幼儿肺炎228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68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4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李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纳洛酮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48例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 mg/kg;12 h后予维持量5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组用纳洛酮注射液,以10 μ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01~0.03mg/(kg·次),开始1 h静注1次,呼吸暂停次数减少后改为0.01 mg/(kg·次),6 h/次.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和88.5%,对照组分别为36.4%、59.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4.022,5.483 P均<0.05).结论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作者:李凤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氨溴索序贯治疗中重度婴幼儿肺炎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中重度婴幼儿肺炎的佳方法.方法选择中、重度婴幼儿肺炎158例,随机分为3组,在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点,3 d后改为盐酸氨溴索糖浆口服;B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点;C组给予鲜竹沥液口服.结果A组和B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B组无显著差异(P>0.05);A、B组较C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序贯治疗中重度婴幼儿肺炎具有高效、快速、方便、节省费用等优点.

    作者:石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呼吸道立方形上皮细胞分泌蛋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部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目的探讨呼吸道立方形上皮细胞分泌蛋白(CCSP)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部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以CCSP基因剔除小鼠[CCSP(-/-)]和野生型小鼠(129J,WT)为模型,通过呼吸道接种感染RSV,然后对肺部的炎症和免疫学反应进行研究.结果与wT小鼠比较,CCSP(-/-)小鼠RSV病毒的清除率下降,肺部炎症增强,Th2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增加.结论CCSP缺乏可促进RSV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和Th2免疫反应.

    作者:宓越群;鲍一笑;朱亚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免疫小鼠脾细胞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研究

    目的利用免疫小鼠脾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建立直接检测相应抗体的新方法.方法按细胞融合常规方法免疫BABL/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待检物做免疫组化.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结果免疫脾细胞能与相应免疫原特异性结合.与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轮状病毒、腺病毒未见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便于操作,且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在抗原少的情况下检测相应抗体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杜江;封志纯;赵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婴儿出血性糜烂性胃炎1例

    患儿,女,3个月,因频繁呕吐、呕血2个月入院.近2个月,患儿频繁吐奶,每日吐奶10余次,同时伴间断性呕血(间隔7~10 d呕血3~5 d,1~3次/d),呕血时呕吐物呈咖啡样,呕吐量30~50 mL/次,有时为鲜血.病程中无剧烈干呕,亦无应用特殊药物史,出生体质量4kg.2个月内反复呼吸道感染,因肺炎3次住院,曾在多家医院诊治,但呕血原因仍未明.

    作者:杨劲威;闫全海;王宝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将12例PDA、4例ASD于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复查TTE及X线检查.结果1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4h TTE显示2例(12.5%)存在残余分流,分别于72 h、1周后分流消失.随访6个月,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流量减少.结论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及ASD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作者:许志亮;刘建庄;张冬红;赵全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对阿霉素致大鼠支气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支气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制备大鼠支气管损伤模型.丹参组造模前1 d,经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6 g/kg,连续14 d.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t=3.7162 P<0.01),MDA含量升高(t=6.7688 P<0.001).模型组各级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部分黏膜上皮成片状脱落;管壁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内见大量伊红淡染的蛋白样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丹参组血清SOD活性增高[(37.85±9.96)U/mL],MDA含量降低[(1.55±0.27)nmol/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463 P<0.05;t=5.1937 P<0.001),其支气管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支气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孙艳萍;周雄飞;赵红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3例

    例1,女,28 d,因吮奶差28 d,间断发热20 d入院.第2胎,第1产,孕36周,因母亲妊高征剖宫产,出生体质量2200g,Apgar评分1、5、10 min分别为3、8、9分.生后体温38.0~39.6℃,精神、反应好,伴哭闹、烦躁,吃奶好,大小便正常.母孕期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余家族成员无同类病患者.查体:体温38.7℃,呼吸32次/min,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略干、无汗,毛发密,眉毛、睫毛正常;前囟平,张力不高,口周无发绀,牙龈无萎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肝脾不大,四肢肌张力正常,牵拉反射及交叉伸腿反射欠佳.

    作者:王亚娟;钟雁;王慧欣;魏晓竹;洪华锋;林影;何乐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肺炎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重症肺炎时的变化及其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免疫分析仪,采用cTnI试剂盒检测47例重症肺炎急性期、25例恢复期血cTnI水平.结果33例急性期重症肺炎患儿血cTnI明显升高,异常率达70.2%,与非重症肺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恢复期11/25例升高,异常率44%,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cTnI与心肌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 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心肌损害,cTnI可作为早期监测心肌受损的指标.

    作者:严琴琴;杨丽芳;郑建云;乔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位阑尾输出道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5例

    目的探讨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在小儿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应用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治疗小儿神经原性膀胱及泌尿生殖窦畸形尿流改道5例治疗效果.其中神经原性膀胱4例,先天性完全性尿失禁、尿生殖窦畸形1例.结果5例均达到良好可控性,导尿时间平均2.8 h,尿量280~420 mL,无尿失禁.脐部造口隐蔽、美观方便,易被患儿接受.结论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对需行尿流改道的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杜信毅;李晓东;徐文超;李铁强;朱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在脂多糖致大鼠脑水肿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纳洛酮对其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84只分3组,各28只,对照组(NS组)予0.2mL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组(LPS组)颈内动脉注射LPS200μg;纳洛酮治疗组(NAL组)颈内动脉注射LPS后10 min,1、2、6、12 h及处死前2 h腹腔注射纳洛酮1 mg/kg.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脑组织匀浆MIP-2含量.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测定伊文思兰(EB)含量.结果LPS组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1).NAL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1),但仍较NS组明显升高(P<0.01).LPS组脑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呈正相关(r=0.743 P<0.01).LPS组MIP-2显著高于NS组(P<0.01).NAL组MIP-2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MIP-2参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纳洛酮可抑制MIP-2的生成,减轻脑水肿.

    作者:禚志红;赵晓明;王怀立;高铁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枢兴奋剂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而中枢兴奋剂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治疗ADHD的兴奋剂有多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中枢兴奋剂以及正确用药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枢兴奋剂均可产生一定副作用,及时发现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就ADHD的中枢兴奋剂药物的选择、治疗方法及药物副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金星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IgM.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19例,阳性率38%;对照组阳性6例,阳性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9.013 P<0.01).观察组MP-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滴度≥1:320者占47.4%(9/19例),而对照组较低,仅1例高滴度为1:320.19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齐霉素口服,总有效率84.2%(16例),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哮喘发作.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CVA患儿应常规检测MP以排除MP感染,阳性者在按哮喘常规治疗同时予抗MP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黄东明;肖晓雄;何晓玲;冯垣辉;陈宇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特发性矮小男童个性及心理行为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男童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行为有无异常.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男童32例及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结果1.EPQ测试结果:特发性矮小组E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CBCL测试:特发性矮小男童组活动及社交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P<0.01),但学习情况无显著差异;行为问题中,除社交退缩、交往不良两组有显著差异外(P<0.01),特发性矮小组无其他行为障碍.结论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男童性格偏内向、情绪较不稳定,存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现象.

    作者:张星星;易著文;吴小川;王秀英;党西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惊厥性疾病患儿血浆和脑脊液生长抑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浆、脑脊液生长抑素(SOM)在惊厥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惊厥性疾病患儿67例,分别在入院d1、d7采取静脉血,d1采脑脊液(CSF)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和CSF中SOM水平.结果1.惊厥组d1、7血浆SOM水平分别为(39.23±11.00)、(29.47±9.40)ng/L,d7较d1显著下降(t=21.530 P<0.001);惊厥各组d7与d1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t=16.551,10.968,13.715 P均<0.01);脑炎无惊厥组d7(20.57±4.82)ng/L较d1(21.66±5.01)ng/L下降,但无显著差异(t=1.321 P>0.05);对照组d1(19.58±6.04)ng/L,惊厥组与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t=6.847,7.921 P均<0.01),惊厥组各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F=56.114 P<0.01);2.惊厥组CSF中SOM为(44.14±12.50)ng/L,脑炎无惊厥组为(22.88±5.60)ng/L,对照组为(18.88±5.27)ng/L.惊厥组较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7.406,7.786 P均<0.001),惊厥各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F=51.150 P<0.01).3.惊厥发作次数多则血浆和CSF中SOM水平高,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d1、7血浆SOM水平与d1 CSF中SOM水平显著正相关(r=0.956,0.830P均<0.001).结论惊厥性疾病患儿血浆、CSF中SOM水平均显著增高,但SOM水平在惊厥发生的不同阶段变化不同.血浆SOM水平能间接反映CSF水平,且与惊厥发作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SOM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惊厥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作者:郭向阳;焦富勇;张新利;雷宏涛;牛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地芬尼多中毒致室性心动过速并呼吸衰竭1例

    患儿,男,3岁.因突然反复惊厥1 h急诊入院.患儿入院前1.5 h玩耍时误服盐酸地芬尼多片(量不详).服药后约0.5 h出现惊厥,全面性发作形式.即到附近医院经用镇静剂后无缓解转入我院.入院后即给予温开水1200mL洗胃.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80/50 mm Hg,神志不清,口周发绀,又瞳孔直径5.5 mm,对光反射消失,头后仰,四肢抖动,双肺可闻痰鸣及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心音欠有力,节律不齐,无杂音.血气分析:pH 7.206,pa(CO2)59.1 mm Hg,pa(O2)3.4 mm Hg,BE-5.0 mmol/L.

    作者:崔淑杰;毛英萍;王宝力;高心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