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大叶性肺炎为临床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16例

李慧;陈述英;殷宪敏;董振英;梁秀玲;亓冬梅

关键词:支原体, 肺炎, 大叶性肺炎, 叠氮红霉素
摘要:目的探讨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MP)肺炎诊疗方法.方法对16例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肺炎患儿16例X线均呈单侧大叶性肺炎表现,2例并少量胸腔积液,血MP-IgM均阳性,阿齐霉素单药或联合治疗3~6周,患儿均痊愈.结论典型的X线表现及血MP-IgM阳性为MP肺炎主要的诊断依据,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出血性与缺血性脑损伤

    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早产儿,其损伤特征表现为成熟依赖性,即损伤的机率随发育的成熟而逐渐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绝大多数发生于胎龄小于32周(或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

    作者:毛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目的观察重复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用BTX-A对30例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2次局部肌肉注射,2次注射间隔为3个月,注射剂量4 U/(kg·次).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分析注射前、2次重复注射后3个月的肌张力、PRS分数变化.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TX-A第2次治疗前后肌张力、PRS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局部重复肌肉注射BTX-A能有效治疗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提高运动功能.

    作者:王雅洁;高宝勤;杨伟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治结核性脑膜炎30例患儿,观察组予抗结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同期住院的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激素治疗前血清PICP、尿DPD排泄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激素治疗4周后血清PICP(108.85±46.13)μg/L较治疗前(152.99±44.78)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激素治疗4周后尿DPD的排泄率(28.93±9.27)nmol/L较治疗前(19.94±5.77)n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激素治疗4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形成减少和骨吸收增加.

    作者:朱凤莲;付桂玲;李晶;钱惠茵;郭学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与胎儿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主要动脉或分支动脉供血发生障碍,所发生的局灶或多灶神经组织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也有新生儿卒中之称,一度曾称为脑梗塞.既往由于诊断手段有限,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治.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生儿脑梗死早期诊治的条件,对减少、减轻小儿残疾起了极大作用.

    作者:周丛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新生儿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血培养分离到101株CNS的9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NS在儿科血培养检出菌中占64.6%,居首位.新生儿病房占全院血培养CNS的24.0%.90例中51例(56.7%)诊断为CNS菌血症.与CNS污染菌患儿相比,CNS菌血症者住院时间明显长(P<0.01),万古霉素用药较其他药物多(13.7% vs 2.6%,P=0.034),在NICU病房比例大(6/7 vs 1/2,P=0.01).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早产儿比例、发热情况、采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阳性检出时间、血培养中CNS(%)、葡萄球菌种类、头孢菌素类用药和抗生素敏感性(氯霉素除外)均无显著差异.CNS菌血症的感染症状不明显.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溶葡)位居前2位,溶葡的多重耐药更为明显.结论 CNS在新生儿菌血症中感染率高,治疗困难,故应加强对CNS菌血症临床特点的了解,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CNS感染增多.

    作者:李奕;张美和;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46例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在新生儿中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新生儿心律失常46例,详细收集病史,予心脏听诊及心电监护.确诊者根据不同分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利多卡因及三磷酸腺苷、辅酶Q10、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所有患儿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新生儿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占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和窒息为其常见原因;房性期前收缩11例中8例于生后2周~3个月内消失,余3例仍在随访中.窦性心动过缓4例及结性期前收缩2例均治愈.室性期前收缩中4例治愈,2例先天性心脏病仍在随访中.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于发作24 h内得到控制,3个月内未再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中,1例放弃治疗死亡,另1例治愈.传导异常12例中9例痊愈.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及暂时性,预后较好.

    作者:李月梅;马夫天;李艳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情况

    目的研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9例入院时查ESBLs阴性菌感染、住院期间查ESBLs转为阳性的患儿进行免疫功能检查,与60例同期同年龄组ESBLs阴性菌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相比较;检查免疫功能低下患儿ESBLs阳转率,与免疫功能正常患儿比较.结果 ESBLs阳转49例免疫功能低下(P<0.01),恢复期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患儿ESBLs阳转率高于免疫功能正常患儿.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ESBLs的易感因素.抗菌治疗同时加强免疫支持常可减少ESBLs菌阳转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曾凌空;刘先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重构的关键,由心脏基质成分代谢失衡所致.近年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心肌组织中大量表达,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同时MMPs又为其组织抑制剂(TIMPs)及一些细胞因子所调控,MMPs/TIMPs比例失调是导致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筠;李自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大鼠在1-氨基-3,5-二甲基金刚烷盐酸急性毒理实验中的毒性反应

    目的研究1-氨基-3,5-甲基金刚烷盐酸(美金胺)对SD新生大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在对47只SD新生大鼠进行美金胺死亡剂量预初实验、得出新生大鼠100%死亡剂量和大耐受剂量的基础上,将60只新生大鼠根据所选剂距随机分为5组,并设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美金胺和注射用水,观察毒性反应并应用Bliss方法计算美金胺的半数致死量(LD50)值.结果美金胺在SD新生大鼠LD50值为(74.386+2.811)mg/kg,95%可信区间为59.334~93.257mg/kg.大鼠多在用药后1~4 min出现不良反应,较低剂量组(52.0、61.2、72.0 mg/kg)主要表现为兴奋性颤动、共济失调、呼吸减慢和抑制,部分表现为侧卧、皮肤发绀和呼吸衰竭.较高剂量组(85、100 mg/kg)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抑制症状、呼吸衰竭、侧卧、皮肤发绀,无颤动及共济失调.死亡新生大鼠多在用药后1 h左右死亡,存活新生大鼠于用药后4~5 h毒性反应消失.结论美金胺不同剂量对新生大鼠均产生毒性反应,新生大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率与美金胺的剂量呈正相关,剂量越大,毒性反应越重,死亡率越高,提示美金胺应用于临床时应密切监测其毒性反应.

    作者:高瑛;陈惠金;钱龙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儿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胎龄<37周、体质量<2000 g的早产儿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10例均采用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术中应用输液泵控制液体量,精确计算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控制体温,预防体热丧失.术中常规监测患儿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氧浓度(FiO2).结果 7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14 d拆线,患儿无术后苏醒延迟、肺部感染、寒冷损伤综合征等并发症,痊愈出院.3例死亡,均因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所致.结论目前仅凭静脉麻醉无法应用于代谢功能未发育成熟的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儿,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应为首选.

    作者:刘晓江;石磊;刘翠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52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HIE组(B组)、药物预防组(C、D、E组).动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再吸入8%氧气和92%氮气混合气体2.5 h,建立HIE动物模型.C、D、E 3组分别于建立模型前30 min给予不同剂量孕酮溶液.24 h观察各组新生鼠海马水肿情况的变化.结果 C、D、E 3组海马Na+含量明显低于B组,且D组K+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而A、E组K+含量与B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酮对新生鼠HIE引起的脑水肿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引;赵春澎;李东亮;郭学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8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点,评估手术治疗儿童OSAS的疗效.方法 28例OSAS患儿均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其中,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8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2例.结果随访0.6~2.0年,治愈25例(89.29%),好转2例(7.14%),无效1例(3.57%).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OSAS有效的方法.鼻部疾患或颌面畸形将影响其疗效,对颌面畸形者可考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作者:雷光明;赵成志;王海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9例院内感染新生儿,采集脐分泌物、眼分泌物、血液及皮肤脓点作为检测标本,采用MIC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共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共测试标本1613份,分离出细菌1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要致病菌,依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2 6%,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21%,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20%.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耐药率0)、克林霉素(8.5%)、环丙沙星(12.2%);对革兰阴性杆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耐药率4.4%)、环丙沙星(5.3%)、阿米卡星(12 7%).结论合理运用抗生素对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及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作者:肖增璜;柳国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核因子-κB与川崎病

    核因子-κB(NF-κB)是调节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其过度激活与许多病理现象有关,已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本文综述了NF-κB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川崎病的关系.

    作者:卢巧;邹峥;邹大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弥散加权像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

    目的探讨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弥散加权像(DWI)变化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演变规律.方法 3日龄新生猪1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用1.5T磁共振仪行DWI和T2WI检查;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病灶中心区和周边区ADC值;应用SP法计数中心区和周边区HSP70阳性细胞.结果缺氧缺血组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体征.缺氧缺血后3 h DWI有高信号,ADC图有低信号.各组中心区与周边区ADC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缺氧缺血后3 h出现HSP70阳性细胞,6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组中心区和周边区HSP70阳性细胞计数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DWI结合ADC值可以敏感而准确地显示HIE病灶;HSP70表达提示早期HIE病灶周边区有可逆的脑组织区域.

    作者:程英;刘国瑞;关计添;郭岳霖;吴仁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贵州省织金县燃煤型氟病区儿童氟骨症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织金县燃煤型氟病区儿童氟骨症的患病情况,为该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贵州省织金县随机选择16岁以下的在校学生1616人,进行氟斑牙和X线检查.结果氟斑牙总患病率为96.42%,氟骨症患病率为7.49%,氟骨症以硬化型为主.结论织金县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情况依然严重,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王守英;喻茂娟;左真;康沛萍;李新华;陈绪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右腋下小切口在儿童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采取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12岁CHD患儿985例,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616例,取右腋下切口5~9 cm,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154例,二尖瓣成形32例,肺动脉瓣狭窄矫治12例,右室流出道疏通9例.余369例采用正中切口.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切口组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切口长度缩短,胸液量减少,输血量减少.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对儿童CHD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切口更隐蔽、美观.

    作者:李凯;丁军;王孝东;杨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18例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985~2003年我科经尸检证实深部真菌感染的曾行机械通气的18例新生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8例新生儿中,曲霉菌感染8例,白色念珠菌感染6例,毛霉菌4例.肺部真菌感染12例,肝脏真菌感染4例,脑部、胃肠道真菌感染各2例.其中2例同时存在肺部和肝脏真菌感染.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不容忽视,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主要受累器官为肺.早期诊断是提高存活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秋平;黄海燕;王斌;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雷公藤总苷加川芎嗪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雷公藤总苷加川芎嗪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紫癜性肾炎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口服雷公藤总苷1 mg/(kg·d),治疗组加用川芎嗪2~4 mg/(kg·d)静滴,2~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血凝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总苷加川芎嗪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优于单用雷公藤总苷.

    作者:丁显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目的探讨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快速可靠的方法.方法新生7 d SD乳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缺血组.每组7只.每组又根据处死时间点随机分成3,6 h,1,3,7,14,21 d时7个小组.缺氧缺血组:结扎新生7 d SD大鼠左颈总动脉,置于8%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 5 h.单纯缺氧组缺氧2.5 h.采用HE染色及光镜技术观察3组SD大鼠脑组织结构改变.结果缺氧缺血组3 h出现轻度脑损伤,d1病变严重,d3出现胶质细胞增生,14、2l d出现神经元大量丢失,皮层、纹状体、海马丘脑等部位形成胶质瘢痕,病灶中心仍可见大量固缩核和核碎片,7 d病灶中心仅见少量固缩核,周围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较3 d时增多.结论左颈总动脉结扎后置8%浓度低氧环境是简单、快速、可靠制备HIE模型的方法,且重复性好.

    作者:尹晓娟;巨容;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