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8例

雷光明;赵成志;王海鹤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儿童, 扁桃体切除术, 打鼾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点,评估手术治疗儿童OSAS的疗效.方法 28例OSAS患儿均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其中,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8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2例.结果随访0.6~2.0年,治愈25例(89.29%),好转2例(7.14%),无效1例(3.57%).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OSAS有效的方法.鼻部疾患或颌面畸形将影响其疗效,对颌面畸形者可考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治结核性脑膜炎30例患儿,观察组予抗结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同期住院的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激素治疗前血清PICP、尿DPD排泄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激素治疗4周后血清PICP(108.85±46.13)μg/L较治疗前(152.99±44.78)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激素治疗4周后尿DPD的排泄率(28.93±9.27)nmol/L较治疗前(19.94±5.77)n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激素治疗4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形成减少和骨吸收增加.

    作者:朱凤莲;付桂玲;李晶;钱惠茵;郭学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TORCH感染与新生儿及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TORCH感染在新生儿、婴儿肝炎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对新生儿婴儿肝炎综合征97例患儿进行血清TORCH-IgM抗体测定.对CMV感染患儿除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更昔洛韦10 mg/(kg·d)静脉滴注,12 h/次,连用12~20 d.结果新生儿中21例、婴儿中16例患TORCH感染,均以巨细胞病毒感染为多;母婴配对7例TORCH感染;对17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用更昔洛韦治疗,9例抗体转阴.结论 TORCH感染是新生儿、婴儿肝炎综合征主要原因之一,TORCH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化,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莉;于莹;陈天丽;徐友娣;王自正;王书奎;安乐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儿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胎龄<37周、体质量<2000 g的早产儿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10例均采用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术中应用输液泵控制液体量,精确计算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控制体温,预防体热丧失.术中常规监测患儿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氧浓度(FiO2).结果 7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14 d拆线,患儿无术后苏醒延迟、肺部感染、寒冷损伤综合征等并发症,痊愈出院.3例死亡,均因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所致.结论目前仅凭静脉麻醉无法应用于代谢功能未发育成熟的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儿,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应为首选.

    作者:刘晓江;石磊;刘翠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52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HIE组(B组)、药物预防组(C、D、E组).动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再吸入8%氧气和92%氮气混合气体2.5 h,建立HIE动物模型.C、D、E 3组分别于建立模型前30 min给予不同剂量孕酮溶液.24 h观察各组新生鼠海马水肿情况的变化.结果 C、D、E 3组海马Na+含量明显低于B组,且D组K+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而A、E组K+含量与B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酮对新生鼠HIE引起的脑水肿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引;赵春澎;李东亮;郭学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癫(癎)患儿遵医行为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遵医行为对癫(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癫(癎)患儿,将是否发作作为应变量,选取遵医行为、年龄、性别、病程等作为自变量,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遵医依从性、发病诱因、病程、既往史、性别等5个因素与癫(癎)多次发作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遵医依从性是重要的影响因子(OR=5 06 P<0.01).而年龄、发作时间、发病次数与再次发作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遵从医嘱是合理治疗癫(癎)、预防再发作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

    作者:靳曼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46例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在新生儿中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新生儿心律失常46例,详细收集病史,予心脏听诊及心电监护.确诊者根据不同分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利多卡因及三磷酸腺苷、辅酶Q10、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所有患儿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新生儿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占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和窒息为其常见原因;房性期前收缩11例中8例于生后2周~3个月内消失,余3例仍在随访中.窦性心动过缓4例及结性期前收缩2例均治愈.室性期前收缩中4例治愈,2例先天性心脏病仍在随访中.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于发作24 h内得到控制,3个月内未再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中,1例放弃治疗死亡,另1例治愈.传导异常12例中9例痊愈.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及暂时性,预后较好.

    作者:李月梅;马夫天;李艳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新生儿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血培养分离到101株CNS的9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NS在儿科血培养检出菌中占64.6%,居首位.新生儿病房占全院血培养CNS的24.0%.90例中51例(56.7%)诊断为CNS菌血症.与CNS污染菌患儿相比,CNS菌血症者住院时间明显长(P<0.01),万古霉素用药较其他药物多(13.7% vs 2.6%,P=0.034),在NICU病房比例大(6/7 vs 1/2,P=0.01).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早产儿比例、发热情况、采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阳性检出时间、血培养中CNS(%)、葡萄球菌种类、头孢菌素类用药和抗生素敏感性(氯霉素除外)均无显著差异.CNS菌血症的感染症状不明显.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溶葡)位居前2位,溶葡的多重耐药更为明显.结论 CNS在新生儿菌血症中感染率高,治疗困难,故应加强对CNS菌血症临床特点的了解,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CNS感染增多.

    作者:李奕;张美和;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996~2004年我院收治输尿管乳头状瘤患儿12例,均行病变切除、输尿管及肾孟输尿管成形术.结果 12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后随访中未出现腹痛、血尿等症状.肿物组织检查,光镜下显示肿瘤表面为增生的移行上皮,中心为毛细血管和含少量平滑肌束的纤维结缔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小儿输尿管乳头状瘤在术前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局部切除病变的输尿管并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后随访很有必要.

    作者:余玲;陆伟萍;徐展远;刘俊;夏志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关系及诊断.方法 1986年10月~2004年7月对810例脊膜膨出和TCS患儿,予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并行MRI检查,比较两组MRI特征性改变.结果 MRI在手术前有助于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TCS的诊断,脊膜膨出手术后部分可成为TCS.结论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TCS是不同概念而有相互关联的疾病.

    作者:郭永成;李建民;王李元;王义生;杨启政;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雷公藤总苷加川芎嗪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雷公藤总苷加川芎嗪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紫癜性肾炎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口服雷公藤总苷1 mg/(kg·d),治疗组加用川芎嗪2~4 mg/(kg·d)静滴,2~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血凝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总苷加川芎嗪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优于单用雷公藤总苷.

    作者:丁显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白质损伤

    自从1962年Banker等命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ar leukomalacia,PVL)以来,新生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WMD被认为是一组多相的、普遍的脑白质异常病变,多见于早产儿.

    作者:俞惠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重构的关键,由心脏基质成分代谢失衡所致.近年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心肌组织中大量表达,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同时MMPs又为其组织抑制剂(TIMPs)及一些细胞因子所调控,MMPs/TIMPs比例失调是导致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筠;李自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心脏急症的诊断和处理

    新生儿心脏急症主要包括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围生期窒息后心力衰竭、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严重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对1999年7月~2002年9月CHD并PH手术婴幼儿87例,加强麻醉手术前准备、合理的选择麻醉药物及给药方法、术中严密监测循环及呼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醉后密切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结果 4例因感染和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亡,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CHD并PH的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刘春兰;马民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降钙素原测定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快速半定量法(PCT-Q)对196例住院新生儿进行PCT测定,将患儿分成败血症、局部感染、病毒感染和非感染4组,进行结果分析,并与血培养进行比较.结果以PCT≥0.5μg/L为阳性,败血症组PCT阳性率为87.87%,局部感染组为41.66%,病毒感染组为12.00%,非感染组为11.11%,败血症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与3组间两两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以0.5μg/L为临界值,PCT水平对于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为87.88%,特异度为66.26%;以2.0μg/L为临界值,PCT的敏感度为54.55%,特异度为96.32%.与血培养比较,PCT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结论 PCT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动态检测PCT可判断疗效及预后.

    作者:冯晔;陈大庆;徐英美;刘海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房间隔缺损并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

    患儿,女,12岁,因反复咯血、乏力4年入院.4年前出现咯血、乏力症状,诊断溶血性贫血,泼尼松治疗0.5年,血红蛋白升至正常,4年来病情反复,治疗后缓解,此次咯血、乏力、面色苍黄再次入院.查体:颜面苍黄,唇发绀,右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100次/min,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稍亢进,胸骨左缘第2、3肋间SM I/6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Hb 60 g/L,Ret 0.05,WBC 4.9×109/L,尿含铁血黄素阴性,血沉56 mm/1 h,总胆红素59.7μmol/L,间接胆红素15.9 μmol/L,LDH 458μmol/L,AST 72 U/L,抗核抗体、抗ENA抗体阴性,C3 0.05 g/L,C4 0.04 g/L,Coomb's试验、3P试验、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黏附率均正常.

    作者:李四强;田嘉玲;宫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126例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126例,45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36例行严重脑挫裂伤破碎脑组织清除术,26例行开放性颅脑损伤清除术,22例行颅骨凹陷骨折整复术.余病例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保守治疗.结果 126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中并颅内血肿66例,占52%.手术治疗91例,非手术治疗35例.110例存活,随访6个月~3年,头颅CT复查86例恢复正常,26例有脑软化灶;轻度偏瘫5例,智力障碍3例,6例有外伤性癫(癎).死亡16例,死亡率12.7%.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确诊,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高俊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听力障碍儿童17例听力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完善的听力学评估在听力障碍(听障)儿童听力检测及康复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7例既往诊断为听障的儿童进行常规声导抗测试、行为测听、耳声发射等综合听力学评估.结果听障儿童17例中3例听力正常,14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仅1例配戴助听器.结论听障儿童的听力学诊断应建立在完善的听力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听障儿童应进行长期听力学随访,直到获得可靠的双耳行为听阈、作出明确的听力学诊断为止.

    作者:郑芸;王恺;李蓓;陶勇;王平;邹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核因子-κB与川崎病

    核因子-κB(NF-κB)是调节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其过度激活与许多病理现象有关,已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本文综述了NF-κB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川崎病的关系.

    作者:卢巧;邹峥;邹大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产儿出血性与缺血性脑损伤

    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早产儿,其损伤特征表现为成熟依赖性,即损伤的机率随发育的成熟而逐渐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绝大多数发生于胎龄小于32周(或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

    作者:毛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