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白质损伤

俞惠民

关键词:感染, 脑损伤, 婴儿, 新生
摘要:自从1962年Banker等命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ar leukomalacia,PVL)以来,新生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WMD被认为是一组多相的、普遍的脑白质异常病变,多见于早产儿.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淋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婴幼儿淋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征、感染途径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表现为外观分泌增多,外阴瘙痒的200例女童,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培养及多聚全酶链反应(PCR)检查.予头孢曲松钠针静滴,同时3%硼酸液坐浴.结果 35例为淋菌感染.间接接触感染占60.0%(21/35);异常行为感染占5.7%(2/35);经阴道分娩感染占8.6%(3/35);行剖宫产出生时感染占2.9%(1/35);不明原因感染占22.9%(8/35).35例患儿经1~2周治疗,均治愈.结论 诊断女童阴道炎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分泌物培养作为依据.静脉点滴抗生素加外阴阴道冲洗为首选方法.

    作者:阎培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重构的关键,由心脏基质成分代谢失衡所致.近年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心肌组织中大量表达,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同时MMPs又为其组织抑制剂(TIMPs)及一些细胞因子所调控,MMPs/TIMPs比例失调是导致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筠;李自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温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发病机制已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温度对HIBD程度的影响.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HIBD前出现发热(高温)会加重HIBD,而HIBD后或缺氧缺血过程中降低脑部温度则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邵肖梅;王来栓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内皮素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内皮素(ET)的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保护作用.方法 7日龄SD大鼠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随机分组处理,1.CGRP治疗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后即给予CGRP 3μg/(kg·d),腹腔内注射,共3 d;2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3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仅给予暴露左颈总动脉.各组于3 d后断头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ET含量.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脑组织ET含量高(93.41±12.73)ng/L,与正常对照组(57.58±6.31)n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CGRP治疗组(61 68±6.83)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GRP能抑制HIE减轻血管收缩作用,改善脑循环,从而抑制ET的致损伤作用.

    作者:唐兰芬;苏赞彩;陈铭珍;揭育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情况

    目的研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9例入院时查ESBLs阴性菌感染、住院期间查ESBLs转为阳性的患儿进行免疫功能检查,与60例同期同年龄组ESBLs阴性菌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相比较;检查免疫功能低下患儿ESBLs阳转率,与免疫功能正常患儿比较.结果 ESBLs阳转49例免疫功能低下(P<0.01),恢复期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患儿ESBLs阳转率高于免疫功能正常患儿.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ESBLs的易感因素.抗菌治疗同时加强免疫支持常可减少ESBLs菌阳转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曾凌空;刘先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对血浆渗透压、血糖、生化及胆红素代谢、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胃肠道喂养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静脉营养,对照组静滴10%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电解质;对两组进行有关指标监测.结果 1.应用静脉营养后早产儿血浆渗透压、血糖、生化与输注前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黄疸出现时间、持续天数无显著性差异;3.治疗组血浆IgG、IgA、IgM、C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4.治疗组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体质量增长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外营养对血浆渗透压、生化、血糖及胆红素代谢无影响,胃肠外营养能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和能促进免疫功能.

    作者:杨波;徐心坦;李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8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点,评估手术治疗儿童OSAS的疗效.方法 28例OSAS患儿均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其中,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8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2例.结果随访0.6~2.0年,治愈25例(89.29%),好转2例(7.14%),无效1例(3.57%).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OSAS有效的方法.鼻部疾患或颌面畸形将影响其疗效,对颌面畸形者可考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作者:雷光明;赵成志;王海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弥散加权像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

    目的探讨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弥散加权像(DWI)变化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演变规律.方法 3日龄新生猪1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用1.5T磁共振仪行DWI和T2WI检查;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病灶中心区和周边区ADC值;应用SP法计数中心区和周边区HSP70阳性细胞.结果缺氧缺血组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体征.缺氧缺血后3 h DWI有高信号,ADC图有低信号.各组中心区与周边区ADC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缺氧缺血后3 h出现HSP70阳性细胞,6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组中心区和周边区HSP70阳性细胞计数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DWI结合ADC值可以敏感而准确地显示HIE病灶;HSP70表达提示早期HIE病灶周边区有可逆的脑组织区域.

    作者:程英;刘国瑞;关计添;郭岳霖;吴仁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42例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患儿的疗效.方法第四脑室肿瘤患儿42例,均在显微镜下采用后颅窝枕下正中入路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4例.结果成活40例,死亡2例.术后缄默症6例,脑积水15例,11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0例,生活、学习良好;2例室管膜瘤术后1年肿瘤原位复发,行γ刀治疗;4例术后脑积水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0.5年死亡.结论及时诊断、适当的手术方法、精准的显微外科手术、积极处理术后脑积水是提高第四脑室肿瘤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儿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胎龄<37周、体质量<2000 g的早产儿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10例均采用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术中应用输液泵控制液体量,精确计算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控制体温,预防体热丧失.术中常规监测患儿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氧浓度(FiO2).结果 7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14 d拆线,患儿无术后苏醒延迟、肺部感染、寒冷损伤综合征等并发症,痊愈出院.3例死亡,均因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所致.结论目前仅凭静脉麻醉无法应用于代谢功能未发育成熟的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儿,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应为首选.

    作者:刘晓江;石磊;刘翠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发育支持护理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各种生命支持技术的应用,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与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各种后遗症发生率也增多.据国外资料报道,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儿脑性瘫痪发生率为5%~10%,而且10%~25%发生认知功能缺陷[1].

    作者:曹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癫(癎)患儿遵医行为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遵医行为对癫(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癫(癎)患儿,将是否发作作为应变量,选取遵医行为、年龄、性别、病程等作为自变量,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遵医依从性、发病诱因、病程、既往史、性别等5个因素与癫(癎)多次发作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遵医依从性是重要的影响因子(OR=5 06 P<0.01).而年龄、发作时间、发病次数与再次发作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遵从医嘱是合理治疗癫(癎)、预防再发作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

    作者:靳曼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窒息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3例足月窒息儿生后d1,3,5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IL-8进行检测,并在生后12个月时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制定的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随访.结果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IL-8在新生儿窒息后增高,且与脑病出现与否及其程度相关;血清TNF-α于生后24 h达峰值(P<0.05),IL-6于生后3 d达峰值(P<0.05),生后5 d内IL-8变化不明显;脑脊液TNF-α、IL-8于生后1~3 d水平较高,IL-6变化趋势与血清类似;血清与脑脊液中IL-6呈正相关;重度脑损伤组血清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脑损伤组(P<0.01),其脑脊液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其脑脊液IL-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脑损伤组(P<0.01).结论窒息后以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为主的炎症反应参与脑损伤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窒息新生儿血清IL-6水平、脑脊液IL-6、IL-8水平与神经系统远期预后有关.

    作者:徐发林;朱长连;程秀永;贾莉婷;耿琳琳;乔俊英;胡生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生儿心脏急症的诊断和处理

    新生儿心脏急症主要包括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围生期窒息后心力衰竭、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严重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监测对指导新生儿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疗程的意义

    目的评估C-反应蛋白(CRP)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唯一停药指标的安全性.方法出生体质量>1500 g的109例新生儿生后72 h检测CRP,根据CRP不同分为Ⅰ组(无感染组):应用抗生素治疗3 d后检测CRP<10 mg/L,排除感染,立即停用抗生素,共34例(31.2%);Ⅱ组(感染组):用抗生素治疗3 d后检测CRP>10 mg/L,提示感染,共75例(66.8%).再将Ⅱ组分为Ⅱa组:每天检测CRP,一旦降至正常,立即停用抗生素,共38例(34 8%);Ⅱb组:应用抗生素至少7 d,待临床表现消失和CRP<10 mg/L/L后停药,共37例(33.9%).以停药后10 d内是否需要再次应用抗生素为依据,分别比较各组应用抗生素的疗程和再次感染的机会.结果Ⅰ组2例(5.8%),Ⅱ组无需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CRP<10 mg/L者93.5%(102/104)不必再次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疗程:Ⅰ组为3 d;Ⅱa组为(4.8±0.8)d;Ⅱb组为(9.3±1.8)d;Ⅰ组与Ⅱa组、Ⅱa组与Ⅱb组间在抗生素应用天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而再感染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结论 CRP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新生儿抗生素治疗疗程,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停用抗生素的标准.

    作者:周小坚;陈鲜威;陆中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出生季节与婴儿早期动作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婴儿出生季节与动作发育的关系.方法将4000例足月、顺产、健康,3、6、9个月龄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0~6岁儿童智能发育测验与访谈法进行研究.结果 1.随婴儿出生季节不同,3、6、9个月龄婴儿的动作发育均有显著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效应.2.气温与婴儿的动作发育存在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气温效应,季节效应主要来源于气温效应.结论气温与婴儿的动作发育存在密切联系,夏季可促使婴儿的动作发育,季节性气温变化是造成季节效应的主要来源.

    作者:张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松果体肿瘤伽玛刀治疗后肺部多发性转移1例

    患儿,男,8岁.因嗜睡伴头痛呕吐2周入我院.病程中无发热,行走正常,有非喷射性呕吐.查体:两眼球向上活动受限,颈抵抗(±),巴氏征(±).CT增强扫描示第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有一约2.0 cm×4.0 cm× 3.0 cm的异常密度影,呈中等强度,密度均匀,境界清晰,第三脑室和双侧脑室扩张.MRI示松果体区可见2.5 cm×3.5 cm异常信号,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内有斑点状影.

    作者:袁宝强;刘月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深低温停循环前降温期不同血气管理方法脑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前降温期行不同血气管理方法动物模型进行脑电图监测,探讨利于脑保护的体外循环血气管理方法.方法上海种白猪18头,年龄4~5周,体质量6~8kg.随机分为A组、P组、PA组,每组各6头.基础麻醉后监测鼻咽部温度.胸部正中切口,显露心脏按临床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分别按下述方法转流降温20 min至鼻咽温度18℃.A组用α-稳态血气管理;P组用pH-稳态血气管理;PA组前15min用pH稳态,后5min用α-稳态血气管理.停循环60min后各组均用α-稳态;灌注流量100 mL/(kg·min);灌注温度20~25℃复灌,5 min后复温至鼻咽温36℃.术中及降温期连续监测脑电图变化.结果脑电图监测示复温末P组脑电活动恢复快,A组脑电活动无恢复.结论在实施DHCA的降温有限时间内,应用pH-或应用pH后用α稳态血气管理较用单纯α-稳态血气管理方法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许静;张志芳;白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关系及诊断.方法 1986年10月~2004年7月对810例脊膜膨出和TCS患儿,予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并行MRI检查,比较两组MRI特征性改变.结果 MRI在手术前有助于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TCS的诊断,脊膜膨出手术后部分可成为TCS.结论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TCS是不同概念而有相互关联的疾病.

    作者:郭永成;李建民;王李元;王义生;杨启政;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白质损伤

    自从1962年Banker等命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ar leukomalacia,PVL)以来,新生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WMD被认为是一组多相的、普遍的脑白质异常病变,多见于早产儿.

    作者:俞惠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