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55例

徐军

关键词:蒙脱石散, 中药, 中西医结合, 小儿腹泻
摘要:目的 分析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腹泻患儿1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为一种安全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IBS患者分为44例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56例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38/56,92.9%)高于对照组(14/44,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824,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44,36.4%)高于观察组(6/56,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2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在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懈怠感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在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懈怠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的5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名和观察组29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则以循环改进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懈怠感量表及工作懈怠感视觉模拟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管理后的工作懈怠感量表及工作懈怠感视觉模拟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在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懈怠感中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鄢红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疼痛80例

    目的 探讨针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科室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结合组,普通组患者使用芬太尼结合氟比洛芬镇痛泵治疗,结合组在普通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疏肝理气止痛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结合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普通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结合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达67.50%,明显优于普通组.结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归脾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89例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且持续半年以上为特征,同时伴有头痛、低热、肌肉酸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精神症状、免疫学异常和其他非特异表现的综合征.目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脑力劳动增多、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笔者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89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银萍;张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乳腺癌术后168例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8例,手术切除后将患者辨证分型,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术后24小时舒适度评分较高,患者总引流管引流量较少,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无切口感染,患者生活质量较入院前大有提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能够加速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白红燕;栾红;周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应用实践及体会

    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意义重大,结合本校机能实验教研室的发展现状及本人在机能实验带教中的实践,提出机能实验教学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求共识.

    作者:韩坤;王丹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针对PBL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实验学中的应用思考

    目的 分析在医学机能实验学中加入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校本科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选取平时成绩和兴趣爱好接近的1个班级并根据同学特点平均分为两个小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针对教材内的相同章节,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采取实地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评估的方法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考试成绩及相应成绩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学员(P<0.05);另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的学生表示PBL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其对机能实验学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模式的同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为后续临床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结论 在医学机能实验学授课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方法可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其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思考,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提高其针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强化学生针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程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作者:赵战芝;易光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的实时检测

    目的 应用微小力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研制能实施针刺时测量提插力和捻转扭矩的医用传感针,针刺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实时检测.方法 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20~30岁.选取临床较易得气、针感较好且便于提插捻转的足三里和腹部天枢两个穴位,单侧取穴,下肢非经非穴位为足三里穴与阳陵泉穴之间,足三里穴旁开1cm;腹部非经非穴位为天枢穴与大横穴之间中点.均垂直进针,穴位进针且在受试者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后,行均匀提插手法,提插频率为2次/秒,保持提插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行捻转手法时,捻转频率为2次/秒,捻转幅度为小于90°,保持捻转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获得针体受力时连续有规律的十个周期波长的图像和数据.非穴位的提插手法及针体受力检测系统与穴位相同.结果 ①腹部和下肢同一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下肢穴位足三里穴与腹部穴位天枢穴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作者:艾炳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二陈汤三拗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

    目的 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0年1 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自拟三陈汤中药配合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陈汤法中医配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礽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 本文将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54例反复组盆腔炎患者与10例非反复组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并对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给予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与未反复发作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得出结论.结果 反复组盆腔炎患者中医分型大多为肾阳虚及肾阴虚证,而非反复组上述两类中医分型患者与其他分型患者数量并无显著差异,非反复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较为平均,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正确判断其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从而采取准确治疗方式,对症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亚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经验点滴

    从虚寒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及服药时机等方面阐述了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经验和主要观点,并对其运用金匮温经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验案作以简要分析.

    作者:金影;刘震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外阴脓肿术后中药坐浴95例

    目的 加速外阴脓肿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外阴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95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坐浴和药液互相配合,共起清化湿热,活血生肌,消肿止痛的作用,解除外阴脓肿患者的术后痛苦.

    作者:孙云玲;李莉梅;刘红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伤寒论》药物计数的分歧与研究

    本文描述了<伤寒论>中药数目统计分歧的现状,分析了分歧的原因,明确区分与定义了物品、药物、药品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列出了分类明细清单,从而便于取舍利用,并得出结论:<伤寒论>涉及物品113种,药物按照严与宽泛标准分别为86种与113种,药品分别为109种与136种.

    作者:祁天寿;祁明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49例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49例月经后期痰湿型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后,以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达到促排卵、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效果.结果 治愈28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4%.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效果显著.

    作者:刘志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

    目的 探讨分析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吗丁林10mg,3次/d;硫糖铝混悬液2g,2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两组同时对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47%.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25例

    目的 比较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灌注及口服银花泌炎灵片与单纯经尿道电切临床疗效.探讨提高腺性膀胱炎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近3年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能完成既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为联合组25例;未完成既定方案仅单纯电切或少于2次膀胱灌注者为对照组19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组:治愈1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3.1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及应用银花泌炎灵片是治疗腺性膀胱炎行之有效的方法,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增加病人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张二峰;周文定;赵学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云南白药和甲硝唑治疗宫颈糜烂100例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和甲硝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名宫颈糜烂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结果 云南白药和甲硝唑治疗宫颈糜烂有显著效果,总有效率为78%,一次性治愈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白药和甲硝唑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显优于治糜灵栓.

    作者:曹昭荣;王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阴虚阳亢证的研究

    目的 观察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阴虚阳亢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甲亢的治疗作用及优势.方法 选择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甲亢阴虚阳亢证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采用龟蛎抑亢颗粒合并应用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中医证候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56.7%,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龟蛎抑亢颗粒治疗甲亢疗效满意,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芳;欧阳雪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实训教学在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论述了中医专业在学习中药学课程中开设实训课,通过加强直观教学,加强对中药饮片的辨识,加强实践性教学方法,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丰富、强化实践环节,实训和考试结合,加强综合能力训练等几方面实行,经过多年尝试,收到比纯理论教学更好效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中药学的实训教学是提高临床中药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作者:吴依娜;李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时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初步探讨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的重要过渡环节,需高度重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本文从重视床边教学、注重临床思维、加强技能考核、创新临床教学模式四方面,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作者:季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