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达唑仑、氯胺酮合剂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郭忠英

关键词:咪达唑仑, 氯胺酮, 儿童, 麻醉
摘要:本文观察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氯胺酮合剂在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黄疸240例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大约60 %正常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出现黄疸.引起黄疸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重症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如胆红素脑病等.因此及时寻找病因、积极预防、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为了解新生儿黄疸病因情况,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40例的临床情况做一分析.

    作者:李兴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浓度氧肺损伤的防治进展

    氧气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其能有效地提高血氧分压,以满足组织及器官对氧的需求.然而,氧气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就可导致氧中毒,而肺脏是易受到损伤的器官.临床研究表明,高氧肺损伤已成为危重新生儿救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甚至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后遗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此已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华强;徐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进展

    白血病是全身性疾病,各重要脏器均有浸润.血脑脊液屏障使多数药物未能在脑脊液(CSF)中达到有效浓度,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CNS)常成为疾病复发的根源.70年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发生率约 26 %~30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CNSL发生率约5 %~18 %.近年来采用放疗、化疗鞘注等方法使发生率降至5 %~10 %.

    作者:柳彩凤;刘桂兰;陆爱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直肠手术治疗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91例

    目的总结经直肠修补女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经直肠修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85例,手术成功率93.4 %.结论经直肠修补女童直肠前庭瘘是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亚军;魏临琪;王永红;高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1例

    患儿,男,10岁6个月.因咳嗽2周、全身水肿1周入院.系孕2产1,足月顺产,否认窒息抢救史,2岁时在外院确诊大脑发育不良.查体:体温36.9 ℃,心率104次/min,呼吸18次/min,体重22 kg,血压110/60 mmHg.发育差,神清,疲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发绀,颌部可触及4~5粒黄豆至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无触痛.

    作者:陈美姬;詹国媛;刘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柯萨奇病毒B组脑膜脑炎12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CVB)脑膜脑炎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诊断.方法对1262例CVB脑膜脑炎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各年龄组临床特征分析,同时进行血、脑脊液CVB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结果农村患儿发病占84.9 %,城市发病占15.1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明显高于7岁以上组;除均发热外,缺乏神经系统典型表现,惊厥占1.6 %,脑膜刺激征阳性占16 %,锥体束征阳性13.6 %,无定位体征.伴消化道症状26 %,呼吸道症状4.1 %.10例转氨酶增高,44例心肌酶谱增高.72例心电图异常,10例并重症心肌炎,6例死亡.血清CVB-IgM阳性率71.9 %,脑脊液CVB-IgM阳性率31 %,部分病毒分离为CVB5.结论 CVB可引起儿童脑膜脑炎流行,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轻重悬殊,治愈率高,并重症心肌炎抢救成功率低.血、脑脊液CVB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病原学诊断.

    作者:李瑞;邓星强;梁丽君;尹洪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鱼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

    近3年来我科采用鱼金注射液(三九万荣药业公司生产,生产批号:991013)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并与利巴韦林(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9909112)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76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使用PCR技术探测IgH和TCRδ的重排.结果 T-ALL 8例(10.53 %),B-ALL 65(85.50 %)例,T/B混合3例(0.04 %),76例ALL中髓系抗原阳性率为26.3 %;T-ALL与B-ALL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肝脾大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率均无差异(P<0.05);CD10(-)的B-ALL的TCRδ阳性率高于CD10(+)的B-ALL(P=0.042);髓系抗原的表达与临床表现及无病生存时间无关;T-ALL无病生存率低于B-ALL(P=0.001).结论 T-ALL较B-ALL的无病生存时间短;髓系抗原的表达与临床表现及无病生存时间无关;CD10的表达与TCRδ的表达率有关.

    作者:程翼飞;张乐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氨肽酶抑制剂对人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索氨肽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荧光显微镜、透射电检测镜、流式细胞仪观察氨肽酶抑制剂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生长的影响.结果氨肽酶抑制剂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28.8 μg/ml;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证实氨肽酶抑制剂能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氨肽酶抑制剂可诱发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及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发现氨肽酶抑制剂能使癌基因Bcl-2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氨肽酶抑制剂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基因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孟琼;张星星;肖红;陈铭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与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染色体变化及预后. 方法通过短期培养法对43例ANLL患儿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3例ANLL患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74 %(32/43),结构异常与白血病类型有特殊的对应关系;其中结构异常50 %,数目异常31 %,数目并结构异常19 %,核型异常率与性别无关(P>0.05);核型正常组及超二倍体组患儿缓解率高于核型异常组(P<0.01),核型正常、超二倍体t(15;17)易位者疗效较好,亚二倍体及t(8;21)易位者疗效较差.结论染色体分析对指导ANLL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蓓;李志刚;耿兰增;吴润辉;吴敏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化

    目的检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为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法检测25例β地贫、17例血红蛋白H病(HbH病)和2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EPO含量.结果重型β地贫患儿EPO含量高,其次为中间型β地贫患儿,后为HbH病患儿,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各组儿童与成人EP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贫患儿EPO含量增高,因贫血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张新华;吴志奎;黄有文;王荣新;蔡辉国;黄欣秋;蔡利群;李平萍;朱凌;周天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性瘫痪患儿围生期因素分析

    我们通过对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脑性瘫痪(脑瘫)的相关性调查分析,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脑瘫的影响,以减少脑瘫发病率.

    作者:张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短期的心律失常多与心肌收缩功能障得、心内膜下缺血、代谢失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传导系统局部损伤或心内膜炎有关,而疤痕、心脏肥厚扩大和残留血流动力学影响则是导致术后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存在残留血流动力学异常者症状往往更明显,而频发心律失常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将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影响患儿生存年限和生活质量.

    作者:郭颖;周爱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脐血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5 和干扰素-γ含量检测

    目的研究脐血单个核细胞(CB MNC)经脂多糖(LPS)刺激后生成白细胞介素-15(IL-15) 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方法采用ELISA法对14例新生儿CB和20例成人外周血(APB)MNC经LPS刺激后培养48 h的上清进行测定.结果 CB及APB MNC经LPS刺激后培养48h的上清中可检测到IL-15和IFN-γ,但CB MNC生成IL-15和IFN-γ的能力明显低于APB[IL-15(8.55±0.60)ng/L vs (10.24±1.66)ng/L,IFN-γ(27.96±5.88)ng/L vs (60.59±18.15)ng/L,P均<0.01].结论 CB MNC生成IL-15和IFN-γ的能力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CB的免疫特性,同APB相比,CB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

    作者:李府;沈柏均;侯怀水;时庆;马秀峰;郑立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难治性肾病30例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儿难治性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蛋白尿+血尿占70 %.常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43.3 %;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20 %;再次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13.3 %,而IgA肾病、微小病变等病理类型少见.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组病理类型以系膜增殖性肾炎为主,临床表现多为对激素依赖、频复发;蛋白尿+血尿组病理特征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炎多,对激素治疗表现的反应为激素耐药.结论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的小儿肾病大部分为难治性肾病,病理改变多样,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临床及病理分型、对激素治疗反应三者关系密切.

    作者:潘凯丽;曹玉红;钱新宏;张静;刘彦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结核性脑膜炎59例影像学分析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起病急、进展快,而早期脑脊液变化不明显,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等.作者观察了59例结脑影像学变化,为早期诊断结脑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聪灵;王生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与喘息发作的关系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相当一部分患儿随后出现反复喘息,部分转化为哮喘.本文通过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Th1/Th2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h1/Th2细胞功能变化与喘息发作的关系.

    作者:李鲁明;王丽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低亲和力受体的意义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免疫球蛋白E(IgE)低亲和力受体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狼疮性肾炎18例和健康同龄儿20例IgE低亲和力受体.结果狼疮性肾炎患儿CD23阳性细胞(20.1 %±4.96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07 %±4.44 %),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gE低亲和力受体可能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楚海峰;张永法;钟英杰;宋亚新;李悦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缺铁性贫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治进展

    缺铁性贫血(IDA)是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铁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时触酶和细胞色素酶活力降低,不仅影响小儿造血系统,也可影响其智能发育,缺铁儿童即使在贫血不严重时也可有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缓慢及学习成绩下降等.

    作者:李国华;刘智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成功抢救致死性高渗血症同胞2例

    例1,女,40 d,因腹泻、呕吐5 d 入院,大便蛋花汤样,10次/d;呕吐45次/d,尿少,色黄.查体:体温37.2℃,脉搏150次/min,呼吸42次/min,营养差,呻吟,呼吸浅快,面色灰,皮肤弹性差,前囟及眼窝凹陷,心肺无异常,四肢末梢凉.

    作者:郭晓清;蒲秀红;李茜;裘晓霞;邱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