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儿童侧脑室容量的CT测量

雷宗辉;向敬池;马伏龙;杨方政;王一斌;何刚

关键词:侧脑室, 容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儿童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小儿侧脑室容量CT定量测定,确定正常小儿侧脑室容量参考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172例正常小儿颅脑进行扫描,用部分容积分析法(PVA)对扫描图像进行侧脑室容量计算,并以20例病儿侧脑室容量作为对照,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小儿侧脑室容量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正常小儿侧脑室容量正常参考值平均为10.93ml,95%正常值范围4.72~18.04ml.结论3岁以后的正常小儿侧脑室容量与成人相似(P>0.05),婴幼儿侧脑室容量较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小儿相对较大(P<0.01).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胆管自发性穿孔18例

    小儿胆管自发性穿孔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误治.我院1995年3月~2003年3月共收治本病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献良;张二划;侯广军;黄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在出生前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体内各系统均有可能发生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对新生儿窒息的脑、心、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己有较多研究,但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损害中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情况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93例窒息新生儿及30例正常新生儿外周静脉血总胆汁酸(TBA)进行检测,以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TBA的代谢及临床意义.

    作者:季乐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肛门SoaveⅠ期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2月采用经肛门Soave 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三有;王文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MV)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92份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且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率为61.76%,MV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甚至第3代头孢菌素多不敏感.结论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和MV持续时间有关,与胎龄无关;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防治.

    作者:苏卫东;黄育丹;叶雯;包曼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涤纶袋分期修复先天性腹裂和脐膨出23例

    先天性腹裂和脐膨出均为新生儿期严重的腹壁发育畸形,以往死亡率高达80%以上,由于医疗材料的进步、对腹腔高压造成危害的逐步认识、围手术期监护及管理的加强,治愈率明显提高.我院1986~2001年收治23例,采用涤纶袋分期修补,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嵩洛;周忠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内镜特点与临床特征

    1990年7月~2002年12月我院用日本产Olympus GIF-XQ20纤维胃镜、Olympus GIF-140电子胃镜进行儿童上消化道疾病检查,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102例,其中76例取胃窦部黏膜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Hp阳性41例.现将本组消化性溃疡的内镜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李振兴;和俊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帮备加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8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常见慢性咳嗽原因之一.我科于2002年6~9月用帮备加酮替芬治疗CVA 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霞;赵德育;季纯珍;秦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的变化

    目的探讨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中cIAP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中有cIAP1基因表达,HI组cIAP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且随HI后时间的延长,cIAPI基因表达在HI后6 h开始下调,24 h下调明显,48~72 h有所回升.结论脑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IAP1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爱珍;李述庭;郭锡熔;吴伟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胸腺因子D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腺因子D(TFD)注射液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2例PPD试验阴性的3~14岁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3组,第1组TFD注射组34例;第2组TFD+吸入激素组32例;第3组单纯吸入激素组26例.观察用药2个月后PPD试验、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TFD治疗后33.3%患儿PPD试验阳转;第1、2、3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9%,90.7%,77%;3组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TFD注射液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失衡有调节作用,对哮喘治疗有效.

    作者:彭星明;龙飞午;万齐全;曾乐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

    目的观察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Ⅲ、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应用中严重并发症,探讨L-ASP化疗顺利完成的有效对策.方法针对L-ASP的各种主要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检测手段及监测指标,在应用L-ASP期间对患儿进行监测,对出现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检测.统计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结果用L-ASP化疗的ALL和NHL患儿总计301例次,其中L-ASP相关严重并发症20例次(6.6%),高血糖7例次(2 32%);低血糖1例次(0.33%);胰腺炎6例次(1.99%);脑栓塞2例次(0.6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6例次(1.99%);脏器出血4例次(1.32%);休克7例次(2.3%);死亡10例(3.3%).结论L-ASP的细胞毒作用可造成人体各系统的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严密、合理的监测手段及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L-ASP并发症.

    作者:杨双;石慧文;吴敏媛;段渊;张永红;耿兰增;赵新民;胡亚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视神经萎缩92例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

    本文总结我科1999~2002年收治的92例儿童视神经萎缩,现将其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加以探讨.

    作者:闫磐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横结肠代食管在食管瘢痕狭窄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化学烧伤瘢痕狭窄36例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横结肠代食管结肠颈部吻合或结肠咽吻合.结果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各3例.术后气管切开2例,经治疗后顺利进食,无手术死亡.结论对食管瘢痕狭窄小儿应积极采取食管重建术.食管替代物以横结肠为佳.

    作者:施巩宁;赵辉;马明德;周伯俊;柴大森;刘宗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5例神经系统疾病血清,脑脊液NSE活性.结果病毒性脑炎(病脑)、癫癎、高热惊厥(FC)患儿血清NSE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而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脑、癫癎患儿脑脊液NSE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而F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且相互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脑、癫癎均存在脑损伤,血清、脑脊液NSE含量均明显升高,脑脊液NSE变化更具特异性,可作为病脑、癫癎和FC的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王玲莉;李光乾;曾义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

    患儿,女,8个月,因生长发育迟缓就诊.系第1胎,足月臀位产,无产伤、窒息史.生后1个月出现吃奶量少,易呛咳,嗜睡,哭声小,声嘶,腹胀,便秘,黄疸于生后2个月消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父母均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陈友生;钱国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鼠败血症脾脏核因子-κB P65表达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脾脏核因子-κB(NF-κB)P65的活化情况及NF-κB信号途径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出生10 d新生大鼠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新生鼠败血症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脾脏NF-κBP65活化表达水平,应用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后脾脏NF-κB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新生鼠败血症模型中脾脏NF-κBP65活化阳性表达从1 h开始增强,3 h强,24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应用PDTC对脾脏NF-κB P65活化阳性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存在量-效关系.结论NF-κB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抗氧化剂对NF-κB活性进行抑制可能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危害性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凤;史源;李华强;覃世文;唐仕芳;赵锦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胎粪吸入综合征[1](MAS)是新生儿期特有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足月儿及过期产儿,偶可发生在早产儿,发生率约为活产新生儿的1.2%~2.2%.

    作者:张国成;孙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核转录因子的活化在脑缺氧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初是从B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后证明其广泛存在于淋巴细胞和非淋巴细胞中.在细胞受到炎症介质、病毒感染、氧化应激等多种刺激后,NF-κB可被激活,从而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NF-κB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玲;杨于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多羧酶缺乏患儿的临床与生化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多羧酶缺乏患儿的临床与生化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5例多羧酶缺乏惠儿进行临床观察,血生化、影像学和视听诱发电位检查及治疗反应的随访.结果1例为婴儿型多羧酶缺乏,表现为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嗜睡、昏迷,严重尿布疹.伴严重酸中毒,乳酸、血氨增高.4例为晚发型,其中脊髓受累2例,阵发性肌张力不全1例,惊厥和智力、运动倒退1例.部分患儿伴视力异常,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皮疹、秃发和轻度酸中毒和乳酸升高.MRI示脊髓、脑白质、丘脑和桥脑均受累.视听诱发电位有传导延迟.治疗后表现均迅速改善或消失.结论多羧酶缺乏患儿临床多样,伴不同程度酸中毒、乳酸血症,经生物素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包新华;杨艳玲;吴晔;秦炯;吴希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术前有3例误诊;6例叶内型行肺叶切除术,2例叶外型行单纯隔离肺切除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肺隔离症术前诊断应注意结合胸片、碘油造影、逆行主动脉造影,一经诊断即应择期手术治疗,术中注意异常血管的处理.

    作者:叶璟;张泽伟;汪方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5例

    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新生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5例,男2例,女3例;胎龄37~41周;出生体重2800~3600g 4例,1700g 1例.

    作者:王华;樊莉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