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64例

刘晓峰

关键词: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 牵引, 推拿
摘要:目的 分析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推拿、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4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中频治疗,观察组进行推拿、牵引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9.0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6.8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推拿、牵引的治疗效果很好,可以明显消除患者腰腿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意外的中医康复指导

    目的 探析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中医康复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22例,对其进行中医康复指导,对于治疗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康复指导后,122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恢复了基本自理能力,剩余的小部分患者由于中医康复指导较晚,错过了治疗的佳时间.结论 在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中医康复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恢复速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的实时检测

    目的 应用微小力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研制能实施针刺时测量提插力和捻转扭矩的医用传感针,针刺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实时检测.方法 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20~30岁.选取临床较易得气、针感较好且便于提插捻转的足三里和腹部天枢两个穴位,单侧取穴,下肢非经非穴位为足三里穴与阳陵泉穴之间,足三里穴旁开1cm;腹部非经非穴位为天枢穴与大横穴之间中点.均垂直进针,穴位进针且在受试者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后,行均匀提插手法,提插频率为2次/秒,保持提插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行捻转手法时,捻转频率为2次/秒,捻转幅度为小于90°,保持捻转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获得针体受力时连续有规律的十个周期波长的图像和数据.非穴位的提插手法及针体受力检测系统与穴位相同.结果 ①腹部和下肢同一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下肢穴位足三里穴与腹部穴位天枢穴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作者:艾炳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用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45例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室性早搏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杜贵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经验点滴

    从虚寒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及服药时机等方面阐述了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经验和主要观点,并对其运用金匮温经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验案作以简要分析.

    作者:金影;刘震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针刺加牵引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3例

    目的 研究分析针刺加牵引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加牵引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桃春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塞40例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0天后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徐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探讨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的问题

    从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入手,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反馈,学评结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实践和探讨.

    作者:毛艳;张艳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48例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西药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的疗效优势.方法 随机抽选95例脑外伤后继发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7例,采用抗精神病西药治疗)和治疗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黄芪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1周、2周、4周、6周后 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推移差异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西药治疗脑外伤继发精神障碍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西药,缩短病程,减少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翼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49例及护理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探讨与之配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加蓝光疗法)49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疗法)49例,对两组患儿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别于开始治疗后一、三、五天测定静脉血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 两组患儿的静脉血TBIL值在治疗前及治疗第一天无显著性差异,第三天时两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五天时两组患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疗法治疗并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儿TBIL水平,不良反应少,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蓝光照射.

    作者:吴水梅;张春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74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4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自愿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74例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7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2%,两组相比较χ2=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临床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宝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时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初步探讨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的重要过渡环节,需高度重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本文从重视床边教学、注重临床思维、加强技能考核、创新临床教学模式四方面,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作者:季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三拗汤合自拟开闭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将经我科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经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给患者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试验组:给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仁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65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的中医护理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中医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情志护理、肝区疼痛护理、胃肠道护理等中医护理措施来配合治疗.结果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介入治疗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做好护理工作.中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颖;王修;王慧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82例

    目的 研究如何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 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情志护理、中药护理和针灸护理.结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的病情.结论 加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护理,值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挽救老年患者的生命,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香;杨雨杰;费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7例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为今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1.89%、82.86%.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黄纡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55例

    目的 分析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腹泻患儿1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为一种安全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徐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78例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显效,2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的护理方法,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连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57例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114例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进行西医治疗,治疗组57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肠湿热证型比其他证型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以中医辨证治法为慢性胃炎且伴随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施治,临床疗效确切,且胃肠湿热证型治疗效果为显著,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

    目的 观察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组32例,口服吗丁啉片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赵建峰;陆廷信;潘文斌;王丽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清开灵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有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及疱疹.重症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院儿科承担余杭区手足口病防治的重要任务,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清开灵颗粒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8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徐慧松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