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杨林海;邱改萍;姚建宏;白翠莲

关键词:先天性, 尖端扭转型, 支气管肺炎, 室性心动过速, 离散度, 心电监护, 校正, 维持用药, 室性早搏, 利多卡因, 静脉点滴, 窦性心律, 抽搐发作, 心得安, 诊断, 杂音, 晕厥, 血钾, 心音, 心率
摘要:患儿,女,2a6mo.因发热7h、抽搐2h入院.曾在la时有过一次晕厥史.查体:T39C,中度昏迷,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可闻及干鸣音.心率97次/min,律不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T波异常.抽搐发作时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ECG:QT间期延长,T波普遍倒置或双向,可见异常U波.测得QT、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分别为480ms、611ms、140ms、178ms.血钾3.8 mmol/L,钠130mmol/L,钙2.13mmol/L.胸片报告支气管肺炎,心外形不大.诊断为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并Tdp,支气管肺炎.予补钾、静注利多卡因后改为静脉点滴维持用药,效差,静脉补镁也无效,改为口服心得安30mg/d,分3次,Tdp控制,测得QT、QT.QTd、QTcd分别为440ms、455ms、35ms、36ms.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追踪结果

    目的探讨残留白血病细胞与白血病长期生存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非同位素的PCR-RNA转录本分子杂交法. 结果诱导缓解治疗后2mo内阳性率为100%,3~ 5mo阳性率为70%,5mo以上阳性率为17%. 结论化疗后早期大多数患者都能检测到残留白血病细胞,长期缓解者微小残留病检测为阴性.

    作者:肖燕;费洪宝;贾莉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特尔立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时白细胞减少

    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应用特尔立(rHuGM-CSF)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根红;吴长根;翟力平;高巧娣;张晓波;叶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儿童期几种特殊类型癫痫的误诊分析

    作者收集1983年~1998年来我院神经科就诊、经脑电图(EEG)或24h脑电监测检查及随访证实,且长期误诊的14a以下特殊类型癫痫患者4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顾仁骏;李冲;张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葛根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葛根素是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的总黄酮中提取的成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区域血流[1]、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2]及抗心律失常[3]等作用.我们于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浦;周东风;胡晓华;黄显湘;张永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镰状细胞病64例

    镰状细胞病多见于非洲及美国各地的黑色人种及混血儿,西非洲有些国家的发病率高达40%左右,如刚果、扎伊尔.中国罕见,故易误诊.现将1993~1997年两次援乍期间收治64例镰状细胞性贫血报告如下.

    作者:林桂香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病毒性心肌炎

    我们1992年12月~1997年12月对83例儿童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24h监测,并与普通心电图(ECG)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启源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术后肠套叠26例

    目的总结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复习26例小儿术后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 结果26例患儿2a以下20例(76.92%).继发于腹膜后手术9例,腹腔内手术17例.术后出现胃管胆汁性胃液量增多或呕吐及腹胀症状的时间,术后1wk以内24例(92.31%).血便、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少见.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19例口服钡剂动态观察可确定其梗阻部位.手术证实术后肠套叠多为小肠套叠,占96.15%.本组除1例肠套叠时间较长,2例回肠复套,术中复住困难而行肠切除肠吻合外,其余23例均手法复住.26例均痊愈出院. 结论术后肠套叠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原发性肠套叠,与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在发病时间上也有明显差别.对术后2wk内发生的肠梗阻,要考虑到肠套叠的诊断,尽早手术探查.

    作者:陈亚军;张金哲;王燕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文用不同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桂莲;靳隽;郑素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142例

    自1994年以来我们收治急性氟乙酰胺中毒1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玲;谷同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正常小儿心脏瓣膜反流情况

    心脏结构正常成年人心脏瓣膜反流较常见,而有关心脏正常小儿方面研究的资料较少.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彩超)是检查心脏瓣膜反流较敏感、准确的技术[1-2].因此9我们用彩超对190例正常小儿心脏进行了检测,观察正常小儿心脏瓣膜反流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

    作者:潘素娇;林爱琳;陈美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铁介导的氧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重新恢复血流灌注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虽然缺血时可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但是恢复血流灌注又可产生新的组织损伤,这就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氧化损伤是重要的发生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产生、转变与铁的关系,以及非蛋白结合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余涛;廖清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川崎病

    目前国内临床上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多采用的给药方法是0.4g/(kg@d)×4~5d(下称常规疗法),国外报道[1]使用2g/(kg@d)×1d或1g/(kg@d)×2d(下称冲击疗法)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故对这两种给药方法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杨慧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右房室瓣闭锁的诊断

    右房室瓣闭锁(TA)是指右房室瓣在形态上的缺如或闭锁.它是一种少见的青紫先心病,伴多种心脏畸形.本病通常有四个特征:1.右侧房室瓣闭锁;2.两心房之间交通;3.左室肥大;4.右室窦部发育不良或缺如.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小儿TA的诊断作一扼要讨论.

    作者:李小彩;陈梅;杨旭明;林其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肾脏病血清一氧化氮的改变

    一氧化氮(NO)是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具有并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及病理生理过程.本文观察25例小儿肾脏病血清NO改变,报告如下.

    作者:朱慧娟;孙清;蒋玉红;孙蓓蒂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国内外概况

    近年来,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免疫抑制剂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加上保护性隔离、成分输血及高效抗生素等支持治疗,使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la生存率已由80年代的不足10%上升到70%~80%.当然,如有条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那是理想的,但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我国,要找到组织配型完全相符的供干细胞者几乎不可能.因此,药物治疗仍是我国治疗SAA的主要方向.在药物治疗中,雄激素、环孢菌素A(CsA)、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等的联合疗法被认为是目前佳的组合,但此类药物昂贵,难以推广应用,故在没有条件时,亦可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就是较常用的一种.现将HDMP在治SAA的作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吴梓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穴位封闭治疗腹泻病38例

    腹泻病部分是由病毒侵入肠道而引起,多在秋季流行,治疗腹泻的方法包括继续进食,合理补液等.我们对38例腹泻病儿例采用穴位封闭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顿洪慧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小儿在代谢、生理等诸方面,具有其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点.因此,小儿颅脑损伤从致伤原因、临床表现、预后等均存在其特殊之处.我们收治100例,就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文浩;李金彩;肖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了解影响小儿急性肾功能哀竭(ARF)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88~1997年住院的ARF患儿39例. 结果1.小儿ARF近期死亡率17.9%,总死亡率23.1%,预后不良35.9%.2.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婴幼儿ARF死亡率在50%以上;药物性肾衰预后差.Scr与预后明显相关;而病程中合并严重感染、高钠血症、血K+>6.0mmol/L死亡率高;腹膜透析病人死亡率也明显高于血液透析者.3.发展为慢性肾衰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类型,而与年龄、Scr、并发症等无关. 结论小儿ARF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原发疾病、肾功能减退程度、并发症及治疗等.

    作者:黄文彦;甘卫华;胡明昌;黄松明;蔡毅;姜新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氟乙酰胺中毒42例

    氟乙酰胺中毒主要由于误服灭鼠药引起,我们从1994年~1 998年7月共收治灭鼠药中毒72例,其中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42例,均为误服急性中毒,分析如下.

    作者:董自巧;马春英;王丽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和远期预后

    目的分析肾小管性酸中毒患儿的治疗及远期预后. 方法对17例患儿进行3~14a随访. 结果死亡3例;自然痊愈1例;2例间断治疗者,现有轻微肾钙化、体格矮小、步履困难;11例仍在接受治疗,5例随访4~6a身高达正常水平,除轻度骨骼畸形外无其他发现,6例随访5~8a身高仍未正常,见不同程度骨骼畸形. 结论本病早期诊断、正规治疗、终生服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魏云霞;朱惠娟;周冬;杜嗣廉;林荣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