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荐中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在不同卒中类型中的变化规律及白细胞水平与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0例,按照国际TOAST卒中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rteriosclerosis,LAA)425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370例、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cardiac embolism,CE)88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卒中(other certain,OC)及原因不明性脑卒中(undetermined etiology,UE)2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并与入院白细胞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组白细胞水平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组次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组白细胞水平大致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较轻或无缺损.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水平可能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且白细胞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作者:王大力;甄志刚;彭延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2004年10月-2009年6月误诊的10例中老年甲减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老年甲减并发OSAS的临床特征及其误诊原因.结果 10例甲减患者在各系统中的临床表现单一,且相继出现,致使患者多次误诊,不同科室得出多种诊断结果,后均因睡眠障碍确诊为甲减合并OSAS.结论 中老年甲减的早期表现与衰老相似,起病隐匿,医生不要仅限于某一系统中单一表现就匆忙诊断定论,而是要结合患者的多种病症给予综合考虑.甲减并发OSAS治疗时切忌只注意改善睡眠,忽视病因治疗.
作者:吴慧莉;陈钢;郭丹;孙汝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9岁,农民.因咳嗽,咳痰伴喘息、气短1年余,间断发热2个月,加重4 d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量中等.伴喘息、气短.症状持续存在,多于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劳累后加重.
作者:郭丽萍;马志敏;吕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人尾加压素Ⅱ(human urotensin-Ⅱ,hU-Ⅱ)水平,了解其对肝硬化低钠血症的诊断意义,并探讨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和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血钠、尿钠、血尿渗透压、血浆VP和hU-Ⅱ水平,并将低钠血症与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肝性脑病、血尿渗透压及VP、hU-Ⅱ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1.8%.低钠血症越明显,肝功能状态越差,腹腔积液和肝性脑病的发生例数越多,血浆VP、hU-Ⅱ水平在肝硬化患者明显增加,血钠、尿钠、血渗透压、尿渗透压均与VP和hU-Ⅱ水平呈负相关(P<0.05).尿-血渗透压比值与VP、hU-Ⅱ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越差,血钠水平越低.血浆VP、hU-Ⅱ水平增加是形成肝硬化低钠血症的机制之一,同时又能够作为判断稀释性或低钠性低钠血症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艳璞;冯志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社区危险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筛查,反映全科医生在慢性肾脏病防治、管理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方法 以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为单位,2008年5月-2009年10月对本院门诊就医的608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肾功能检查,使用国际通用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筛查早期CKD,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结果 608例高血压患者中,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者共计287例,占47.2%;符合CKD诊断标准者145例,高血压人群CKD的患病率为23.8%.对以往患有高血压而血肌酐正常尚未诊断慢性肾脏病的58例患者,根据MDRD公式计算eGFR<90 ml/min,其中eGFR在60~89 ml/min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尿常规异常者8例);eGFR在30~59 ml/min者31例(男10例,女21例;尿常规异常者7例).这5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5例.经改变生活方式,并加强对原发病治疗后病情好转23例.结论 社区高血压人群的CKD患病率较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血肌酐尚在正常范围.如能通过全科医生对此类人群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同时给予规范的健康管理,将能大大延缓和控制CKD的病情,相应遏制由此产生的巨额医疗资源的消耗,有利于指导治疗、监测病情和改善预后.
作者:阮晶;黄萍;林洁;田顺立;汪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6岁,农民,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农村居住.因发热、头痛、腰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伴恶心呕吐 3 d,于2008年9月就诊于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肝胆疾病、饮酒及用药史.
作者:王育蓉;刘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药物后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p65)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关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RIR组),维生素C药物后处理低剂量组(LVcPO组)、中剂量组(MVcPO组)、高剂量组(HVcPO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2 h时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 ;同时留取肾组织进行匀浆,测定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NO水平;制作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中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RIR组血BUN、Cr水平,肾组织MDA、NO水平增高;SOD活性降低(P<0.01).与RIR组比较,LVcPO组、MVcPO组、HVcPO组的血BUN、Cr水平,肾组织MDA、NO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有所上升(P<0.05).RIR组NF-κBp65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有大量棕黄色颗粒,呈弥漫性分布,LVcPO组、MVcPO组、HVcPO组阳性细胞较Sham组增多,但较RIR组明显减少,其中以HVcPO组阳性细胞少.结论 肾组织中NF -κB的表达及NO水平的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经过不同剂量维生素C后处理,抑制了肾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减少了NO水平,进而对肾组织起着有效的保护作用,且发现高剂量维生素C后处理有更为明显的保护效果.
作者:陆佳伟;贾俊海;张锋;韩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脑复苏已经成为现代心肺复苏的早期靶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血管收缩剂、溶栓剂、自由基清除剂、腺苷、N-甲基-D-天冬氨酸(NMDA)阻滞剂、麻醉镇静剂等作为复苏后脑损伤有效保护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坤;陈寿权;李章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2例AMI胸痛患者(A组)、74例非AMI胸痛患者(B组)及80例健康者(C组).A、B组患者入院时0 h、3 h、12 h、24 h、3 d分别抽取静脉血,C组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层析法测定H-FABP、Mb、cTnT、CK-MB和hs-CRP,比较它们在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对AMI诊断的阳性率,比较A组患者胸痛发作12 h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H-FABP、cTnT、CK-MB 3项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胸痛发作后3 h时H-FABP对AMI诊断的阳性率高,为96.3%;MB在胸痛发作后12 h阳性率高,为90.2%;cTnT在胸痛发作后24 h阳性率高,为95.1%;CK-MB在胸痛发作后12 h阳性率高,为96.3%;hs-CRP在胸痛发作后24 h阳性率高,为85.4%.胸痛发作后12 h单独检测5项指标,发现CK-MB的敏感度高(96.3%),H-FABP的特异度高(96.0%),H-FABP的PPV高(96.3%),CK-MB的NPV高(95.8%),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高,分别为97.6%、100.0%、100.0%和97.4%.结论 H-FABP、Mb、cTnT、CK-MB、hs-CRP单独检测对AMI的诊断各有优劣,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特异度和PPV高,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姜健;华建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年,其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变化,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年4月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的45~80岁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47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47例妇女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1次/周,疗程至少1年.按绝经年限分成两组:绝经年限≤10年者56例,绝经年限>10年者91例.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所有妇女治疗前后腰椎(L_(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及全髋(total hip)部位的BMD.结果 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腰椎BMD平均增加2.42%~3.62%,股骨近端各部位BMD与治疗前比较提高1.65%~3.01%.治疗1年后,显效率为72.8%,有效率为10.2%,总有效率为83.0%.绝经年限≤10年和绝经年限>10年者比较各部位BMD增加百分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能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无论绝经年限长短BMD均显著增加.建议临床选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且首次治疗疗程至少1年.
作者:胡伟伟;张浩;顾洁梅;黄琪仁;陆敬辉;刘玉娟;胡云秋;李淼;章振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CSP的发病率为0.045%,在剖宫产后的异位妊娠中占6.1%[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此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大部分相关文献系个案报道,对该病的诊断和处理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文复习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组合型人工肾(HP+HD)治疗与血液透析(HD)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透析方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后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 共11篇文献57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组合型人工肾组皮肤瘙痒未缓解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合并OR值为0.06,95%CI为(0.03,0.10);失眠未缓解率存在异质性(χ~2=10.02,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值为0.29,95%CI为(0.10,0.83),P=0.02;食欲下降未缓解率与骨病和肌无力未缓解率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明显缓解了食欲下降、骨病和肌无力的症状.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在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方面优于血液透析治疗.
作者:宋克薇;郑显兰;孟玉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M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入选记忆力减退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均已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改为口服西洛他唑,规范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临床疗效,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MMSE总评分有显著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TCD示平均血流速度(Vm)提高,阻力指数(RI)降低;超声检查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无明显变化,血流量增加;脑SPECT示血流灌注增加.结论 西洛他唑可改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
作者:杨燕;李宪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合并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诊治的20例DKA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20例DKA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均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通过实验室检查及胃镜诊断明确.尽快纠正低血容量和酮症酸中毒,止血、降糖治疗后,除1例79岁老年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外,其余19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DKA易合并应激性溃疡,应首先解除应激因素,积极处理DKA,抗感染,纠正酮症及酸碱代谢失调,抗休克治疗.
作者:郝晓红;陈宇俐;李雨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青年人群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有关青年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运用Revman 4.2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饮酒与青年脑卒中关系的OR值分别为6.60(4.48,9.06)、4.86(3.40,6.96)、2.20(1.56,3.10)和2.51(1.43,4.42),合并结果稳定性较好;家族史的OR值为5.91(3.48,10.02),但结果稳定性较差;肥胖与青年脑卒中关系的OR值为1.48(0.97,2.27),尚不能确定肥胖与青年脑卒中的关系.结论 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和家族史是中国青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云霞;卢祖洵;张蕲;汪志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获取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并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脆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上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的抗癫痫作用,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将30只30日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30只30日龄的野生型小鼠(WT)分别分成两组(KO空白组和KO用药组,WT空白组和WT用药组),按1.7 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柴胡桂枝汤挥发油,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并取不同部位的小鼠脑组织制成1∶ 10(重量体积比) 的组织匀浆,测定SOD活性及MDA、NO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总路程、穿过各区的次数减少;脑组织中SOD活性增高,而MDA、NO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探索性、兴奋性、运动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癫痫作用与清除自由基、阻止过氧化物生成,减少NO的神经毒性相关.
作者:高飞;黄庆晖;黄越玲;孙卫文;戴丽军;沈岩松;李敏雄;陈盛强;刘忠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是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ICSH)认定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应用使得EDTA作为较理想的血常规抗凝剂被临床广泛使用,但EDTA可以导致个别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近期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现将诊疗经过总结如下.
作者:赵成军;浦艳华;虞华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人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嗜酸粒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大部分通过其递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发挥作用.其能够治疗慢性肝病及改善严重创伤、烧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力衰竭等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
作者:张雪梅;丁惠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江意春;涂秋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低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正常血钠水平为135~145 mmol/L,血钠水平在120~134 mmol/L为低钠血症,<120 mmol/L为重度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常引起乏力、恶心、呕吐、抽搐、四肢痉挛、精神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血钠水平常<120 mmol/L).严重的腹泻或过度导泄容易导致严重的低钠血症[1].2009年4月我科接诊2例由于口服硫酸镁联合比沙可啶行肠道准备而引起低钠性昏迷的老年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冯德智;尹扬光;史忠;高全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