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介素-2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申建宇;史玲利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白细胞介素-2, 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36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白细胞介素-2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药治疗,白细胞介素-2 200~300万u,化疗药物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在胸穿抽液后注入胸膜腔内,每周1~2次,1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36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有效率77.8%,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胸痛、发热.结论 白细胞介素-2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40岁以下肺癌合并肺结核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40岁以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岁以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以农村吸烟男性为主,肺癌以小细胞癌为主,表现常被肺结核所掩盖.结论 40岁以下肺癌的发病与肺结核、吸烟有关.对肺结核患者常规治疗无满意疗效时,宜尽早行肺癌相关检查.

    作者:张强;解记臣;魏志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初步观察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30例Ⅰb~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实验组,予紫杉醇、顺铂/卡铂化疗1~2个疗程,随后行根治性手术;以30例同期同条件直接给予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7);实验组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术后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71,P=0.308).实验组化疗有效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与化疗无效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复发率显著低于化疗无效者(P=0.001);化疗有效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术后生存时间则显著长于化疗无效者(P=0.0366、P=0.0309).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淋巴结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有效的治疗方法.TP方案可作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冯文;房瑜;黎群;蔡明;杨成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和耐受性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pemetrexed,Alimta)联合顺铂(DDP)用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62例Ⅲ期NSCLC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其中,培美曲塞组28例,接受Alimta +DDP方案,与同期接受诺维苯(NVB)+DDP方案(NP组)34例作比较.结果 培美曲塞组CR 2例,PR 13例,总有效率53.6%;NP组CR 3例,PR 13例,总有效率47.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肿瘤分期下降两组分别为:培美曲塞组46.4%(13/28),NP组35.3%(12/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DDP用于NSCLC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肯定,该方案可作为NSCLC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可选择方案.

    作者:王巍炜;李高峰;陈楠;王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24例报告

    目的 探索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长骨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病灶刮除+无水乙醇(或50%氯化锌)灭活+植骨17例,复发4例(17例手术,1例失访);瘤段切除5例,无复发;截肢2例,其中1例死于脑溢血.结论 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病灶清除+无水乙醇(或50%氯化锌)灭活+植骨是良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作者:梅昆三;王笔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EPOCH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EPOCH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采用EPOCH方案化疗,VP-16 50 mg/m2,ADM 10 mg/m2或E-ADM 12 mg/m2,VCR 0.4 mg/m2,溶解于生理盐水500 mL持续静滴24 h,第1~4天;CTX 750 mg/m2,静脉推注,第6天;强地松 60 mg/m2,口服,第1~6天,21 d为1周期.结果 35例中 CR/CRU 11例(31.4%),PR 17例(48.6%),总有效率80.0%,其中复治23例,CR/CRU 6例(26.1%),PR 11例(47.8%),总有效率73.9%.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其中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34.2%(12/35)和42.9%(15/35),心房纤颤2.9%(1/35).结论 EPOCH方案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的治疗方案,耐受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宁斌;吴晖;何鸿鸣;黄雪珍;杨瑜;陈道光;陈英;林剑扬;郑艳彬;邹思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对癌性疼痛控制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对癌性疼痛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2例未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癌性疼痛给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50~100 mg/d静脉推注,应用1周以上,分别根据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等进行评价.结果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率(CR+PR)为56.25%,生活质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未见嗜睡、返酸、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便秘、尿潴留及呼吸抑制等.结论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效果理想,毒副反应少.

    作者:张毅;吴一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分析(附37例报告)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结果 33例(89%)表现为边缘规整的结节状或葡萄状,26例(70%)发现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38%)有原发病灶周围的支气管增厚, 11例(30%)有远处转移.结论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主要为边缘规整的肺结节和明显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另有一部分病例原发病灶表现为葡萄状改变,增强扫描密度增加值多在24~37 Hu之间,较肺腺癌、鳞癌略低.

    作者:刘立恒;李文武;李万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全身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全身化疗联合腹腔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4例卵巢癌,用紫杉醇135 mg/m2,卡铂400 mg/m2静滴,每4周重复1次,共化疗2个周期,顺铂60 mg,地塞米松10 mg腹腔化疗,每2周1次,进行2~3个周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9个月(5~12个月),无复发生存期5个月,观察每次化疗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 24例中CR 12例、PR 7例,RR 79.2%,毒副反应为剂量限制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全身化疗联合腹腔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卫兵;朱敏;成美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estin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巢蛋白(Nestin)在食管正常上皮及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巢蛋白在食管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食管断端组织40例、非典型增生42例、原位癌30例、食管浸润癌127例,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Nest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VEGF的协同关系.结果 Nestin的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的进展逐步增高,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96.61%)显著高于未转移组(89.66%)(P<0.05),而转移组内不同分化程度间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别;Nestin与VEGF在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χ2=8.326,P<0.05,c=0.2578).结论 Nestin表达提示食管上皮发生了癌变以及癌细胞获得了远处转移的能力,食管鳞癌去分化及浸润、转移能力的增强与Nestin及VEGF高表达有关.

    作者:苏蔚;房成;张高磊;崔静;王永霞;焦云娟;赵卫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6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术后病理、术前MRI资料.结果 16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发生于小脑蚓部11例,小脑半球5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可呈单纯囊肿型、囊肿附壁结节型或瘤囊型.MRI平扫肿瘤境界清楚,无明显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囊壁瘤结节或瘤体部分明显强化,囊壁光滑、强化或不明显强化.显微镜下瘤组织内致密、疏松区双相交替,瘤细胞呈细长梭形,致密区见数量不等Rosenthal纤维,疏松区有微囊样结构、嗜酸性小体形成;肿瘤免疫组化GFAP强阳性.结论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和病理组织学具有特征性,把握其病理特点有助于术前影像诊断.

    作者:黄文才;李国雄;曾晓华;金德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er-2和p27表达与宣威女性肺癌新辅助化疗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新辅助化疗后肺癌组织中Her-2和p2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32例未化疗及93例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术后标本Her-2和p27的表达状况.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的Her-2的阳性率较未化疗组低(P<0.01),而p27的高表达率较未化疗组高(P<0.01),且在有效组中p27的高表达率升高尤为明显(P<0.01).新辅助化疗后Her-2与p27明显相关.结论 Her-2、p27及其两者之间的关联可能作为肺癌新辅助化疗的一个作用靶点.

    作者:王前;蒋永新;李高峰;王巍炜;杨秀梅;陈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沙利度胺200 mg,睡前顿服,d1-10;伊立替康150 mg/m2,静脉滴注90 min,d1;甲酰四氢叶酸(CF) 200 mg/m2,静脉滴注2 h,d1-2;5-Fu 400 mg/m2,静脉推注,d1-2;5-Fu 600 mg/m2静脉滴注22 h,d1-2.每2周重复, 4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 全组32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3例(9.38%),PR 15例(46.88%),SD 10例(31.25%),PD 4例(12.50%),总有效率RR(CR+PR)56.25%,1年生存率71.88%.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9.38%、白细胞减少46.87%、恶心呕吐28.13%.结论 该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效率高,明显减轻了毒副反应.

    作者:张敬伟;任中海;段冬梅;李全奎;张成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癌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血清肝酶学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血清肝酶学水平变化对并发症发生的评估与防治的关系,以期寻找简便指标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1998-2005年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HBV-DNA阳性HCC肝切除术60例,HBV-DNA阴性HCC肝切除术36例.所有病例进行肝功能评估,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14 d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PCR法检测HBV-DNA.生化指标均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术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术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同血清HBV-DNA水平组间肝切除术后ALT、AST、GGT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HBV-DNA水平越高ALT、AST、GGT峰值亦越高(χ2=6.578,P<0.05).不同血清HBV-DNA水平组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HBV-DNA水平越高肝功能恢复时间越长(χ2=11.32,P<0.05).结论 术前血清HBV-DNA高水平将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而肝功能敏感指标则为相应的血清肝酶学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动态监测肝癌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血清肝酶学水平对预测病情发展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峰;刘继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76岁,农民.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并逐渐加重,伴涕中带血,1个月前出现右侧头痛,无复视,无眼球活动受限,无耳闷、听力下降及嗅觉丧失等.

    作者:周立辉;葛前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方法及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35例经病理证实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部切除术10例,扩大切除术21例,扩大切除术+植皮或转移皮瓣4例.其中局部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共24例,并且行术后辅助放疗,照射剂量50~70 Gy,11例未行放疗,全组复发率22.8%,5年无复发生存率71.2%,10年无复发生存率58.5%,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2%、59.2%,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1%、43.2%.结论 扩大切除术+辅助放疗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范围大小及术后辅助放疗与否是影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杜大军;任书伟;尚长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艾本)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结果 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84%,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为29%,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优选方案.

    作者:张长弓;张勇;李高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引起胎盘早剥致新生儿窒息死亡1例

    患者女性,24岁,因宫内孕34+5周,阴道流液1 h伴少量出血,于2007年11月29日住院.

    作者:牛凤萍;李浩;曹婉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CR方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DLC-1基因表达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DLC-1基因与肝细胞癌(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73例HCC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HCC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分为高侵袭组和低侵袭组;采用PCR对所有血清标本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HCC高侵袭组DLC-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9,P<0.05).短期随访发现DLC-1阴性表达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阳性表达患者,且易复发(χ2=3.85,P<0.05).结论 定期动态监测高危人群的血清DLC-1基因表达可能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朱卫华;张素青;刘继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例隐匿性副乳癌的诊治分析

    隐匿性副乳癌罕见,近年来我院收治2例,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的选择讨论如下.

    作者:张宏伟;蒋友;张鼎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恶性高钙血症危象23例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高钙血症患者发病原因和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3例并发高钙血症危象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予以讨论.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高血钙危象的发生,以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率较高,骨髓瘤和淋巴瘤次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骨髓转移灶和高钙血症相应的神经、肾脏和胃肠道神经功能失调三大症状,并予以适当的水化、利尿、应用骨溶解抑制剂、透析、化疗等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组23例中,疗效好、有效、疗效差、无效、死亡病例分别为7例(30.4%),9例(39.1%),4例(17.4%),1例(4.3%),2例(8.7%).结论 恶性高钙血症危象,以肺癌、乳腺癌及骨髓瘤和淋巴瘤患者多见,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临床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明确诊断立即行降钙治疗,能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姚卫东;宋诸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