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44例分析

王军义;孙石磊

关键词:手术, 骨巨细胞瘤, 骨水泥填充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11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的44例骨巨细胞瘤.结果 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14年1个月,平均10年2个月.病灶刮除植骨1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6例,肿瘤复发2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7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7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6%.结论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例喉腺癌诊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喉癌(laryngeal carcinomas)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学分类上喉癌以鳞癌多见,约占98%[1-2];腺癌极少见,并在诊断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近两年我院收治了喉腺癌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大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COX-2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P)法检测85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CD34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56.5%,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P<0.05);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5.0%)显著高于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0.0%)(P<0.05);在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35.7%、66.7%;在高、低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7.1%)(P<0.05);COX-2阳性组MVD值(50.44±9.09)显著高于COX-2阴性组MVD值(34.60±7.24)(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 COX-2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揭示了COX-2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COX-2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杨继要;孙芸;王静;安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6例颈部肿块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颈动脉体瘤、神经鞘瘤、肿大淋巴结、血管瘤、脂肪瘤有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琪;王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放射性直肠炎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乌金口服液配合致康胶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5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应用乌金口服液20mL,致康胶囊4粒混合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保留1h以上,15日为1疗程.结果 治疗2疗程后,治愈31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有效率90%.结论 乌金口服液配合致康胶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素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方克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方克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将46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方克600mg/m2静滴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对照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5-Fu 500mg/m2静滴4~6h 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3%,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30.4%;对照组有效率为34%,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1年生存率为26.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方克联合顺铂是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孙江涛;乔志芬;邵景华;乔艳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防止复发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35~40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于术后第1次转经时服用米非司酮12.5 mg/天,连续3个月,次年再用1疗程;随机选取既往单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随访资料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62例,6例复发,较对照组(8/26)显著低(P<0.05).观察组51例恢复正常月经,与对照组(16/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防止复发,改善月经过多症状.

    作者:冉淑芹;申爱方;邓昆;李秀芝;王其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紫杉醇和吡柔比星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和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35例均为晚期乳腺癌,21例为2处以上部位的转移,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吡柔比星40~45 g/m2,静脉冲入,第2天,21天为1周期,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CR 3例,PR17例,SD 10例,PD 5例,总有效率为5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Ⅲ度占28.6%,Ⅳ度22.8%.骨关节疼痛,Ⅲ度占17%.脱发,Ⅱ度17%,Ⅲ11%.结论 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及异丙酚静脉全麻并置入喉罩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观察

    小剂量氯胺酮的定义是指低于临床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一般肌注单次量<2mg/kg,或者静脉或硬膜外用药<1mg/kg,或者持续静脉输注速率≤20μg/(kg·min)[1].本文就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及异丙酚静脉全麻并置入喉罩应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做了临床观察.

    作者:杨扬;顾连兵;沙美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平滑肌瘤221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的平滑肌瘤(leiomyoma,LM),仅有极少一部分为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发病率<1%.还有一类界限性肿瘤,称为未确定恶性倾向的平滑肌肿瘤(smoooth muscle tumo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本文对威海地区221例子宫平滑肌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武显杰;曲本祥;姜青梅;王凤君;刘德洁;林大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HCPT+DDP+5-Fu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晚期食管癌38例.HCPT6~8 mg/m2,d1~5,DDP60~80 mg/m2,d1,5-Fu 0.6g/m2,d1~5;21天或28天为1周期,每例至少完成3周期.结果 38例中无一例CR,18例PR,9例SD,11例PD,有效率47.3%.结论 HCPT+DDP+5-Fu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马耀先;刘润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肺原发性黏膜相关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1例肺MALToma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显微镜观察幼稚淋巴细胞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有的结节中可见萎缩的生发中心.部分区域细胞排列成片状,细胞大小一致,血管较丰富,形似类癌.免疫组化:LCA局灶(+)、CD45RO、CD5散在(+),CD45RA、CD20广泛(+),NSE、CK、Syn均(-).结论 肺原发性MALToma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原发于双肺的更为少见,本例缺乏淋巴上皮病变,组织学形态结构复杂,极易误诊.因此,早期诊断对预后关系重大.

    作者:刘自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44例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11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的44例骨巨细胞瘤.结果 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14年1个月,平均10年2个月.病灶刮除植骨1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6例,肿瘤复发2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7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7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6%.结论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军义;孙石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胸水细胞c-erbB-2蛋白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胸水细胞c-erbB-2蛋白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3例肺癌所致胸水细胞c-erbB-2蛋白,同期取良性胸水22例作对照.结果 53例肺癌所致胸水细胞c-erbB-2蛋白阳性检测率(69.81%)与22例良性胸水细胞c-erbB-2蛋白阳性检测率(4.5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胸水细胞c-erbB-2蛋白,对肺癌所致的恶性胸水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与p53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ELSIA、PCR-SSCP方法对46例贲门癌组织、配对癌旁黏膜及30例手术残端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贲门癌癌灶、配对癌旁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38/46)、43.48%(20/46)、13.33%(4/30).p53基因Exon5→8的突变率分别为39.13%(18/46)、14.35%(2/46)、0.上述两组数值癌与非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A值癌组1.89±0.41,癌旁1.49±0.43,正常组0.54±0.45,癌与非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44.74%(17/38),未表达端粒酶活性组p53基因突变率12.50%(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及端粒酶(A)值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端粒酶激活与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表达组,提示p53基因突变使其抑癌功能丧失并促发端粒酶活性,导致贲门癌的发生.

    作者:李靖若;李孟圈;穆欣;鲍俊涛;张云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Ⅲ期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尝试

    目的 探讨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提高Ⅲ期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的局控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3DCRT技术治疗的52例瘤体直径≥8 cm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治疗结果.42例行根治性放疗,BED 72~112 Gy;10例行姑息性放疗,BED 48~70 Gy.结果 44例临床状况明显改善.总的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CR+PR)69.3%;根治病例为76.2%.无2级以上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RTOG/EORTC分级标准).结论 3DCRT是治疗Ⅲ期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提高肿瘤局控率.

    作者:夏火生;韩守云;张玉海;李苹;刘志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siRNA抑制SOM基因表达的有效序列筛选

    目的 研究siRNA对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抑素(SOM)分泌的抑制效应.方法 设计2条针对SOM基因不同位点的寡核苷酸序列,应用RiboMAXT7体外转录合成siRNA并转染胃癌细胞系BGC-823,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O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抑制效果佳的序列.结果 转染后24 h、48 h及72 h,SOM基因的表达被抑制,抑制效率有差异.结论 体外合成siRNA可以抑制SOM基因的表达,抑制效率呈现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作者:朱晓燕;刘书漫;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以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80mg/m2,静脉滴注d1;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d1~5;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5.对照组:氟尿嘧啶、顺铂用法、剂量与治疗组完全相同,每4周重复一次,连用3周期评定结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4%和3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5个月和8.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以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毒性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发性脑膜瘤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脑膜瘤的数量、大小、分布及患者手术耐受力等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一期全切除6例随访3年无肿瘤复发;二期全切除2例,其中1例因术后并发脑梗塞死亡,1例生存良好;3例为切除体积大并引起临床症状的肿瘤且余肿瘤给予伽玛刀治疗,随访1年生存良好.结论 一期全切除多发脑膜瘤,能避免复发;伽玛刀照射对多发较小的脑膜瘤效果较好.

    作者:凌国锋;李改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对膀胱肿瘤46例的分期及临床价值

    膀胱肿瘤是泌尿科常见的肿瘤,二维超声在膀胱肿瘤检查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嘱患者充盈膀胱后,经腹检查膀胱,我们对肿瘤分期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提高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吴加里;吴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益胃抗癌汤治疗慢性胃炎癌前病变43例临床观察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其间经历癌前病变.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ATP)及肠上皮化生(IM),尤其是其中的不完全结肠型肠化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从2002-2005年,作者运用益胃抗癌汤配合西药果胶铋等治疗胃癌前病变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