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的疗效观察

李建波

关键词:庆大霉素, 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痛, 疼痛, 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及无水乙醇神经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庆大霉素,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价其疼痛度与生活质量,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程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2.32±1.17)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KPS 评分(82.16±1.3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 HAMD 评分(10.45±1.23)分、HAMA 评分(13.27±1.3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对照组的9.76%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合并肺性脑病疗效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加重,常规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无效,造成呼吸道气流受阻,出现以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特征的Ⅱ型呼吸衰竭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已成为慢阻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明显、经济负担轻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自2015-01以来,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AECOPD 伴肺性脑病患者30例,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庆伟;刘阿海;范波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53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2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葡萄糖(GLU)、尿胆素(BUN)等营养指标差异,同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ICU 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 ALT、GUN 及 Alb 等营养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4%,对照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ICU 入住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白蛋白等多项营养指标,住院费用低且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晓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5—2016-08我院诊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 =35)和观察组(n =35)。对照组采用心理疗法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6周及8周 HAMA17评分、HAMA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的1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在心理疗法基础上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付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10—2012-11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局部治疗组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局部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分析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痊愈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均高于溶栓前,前者溶栓后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后 ESS 评分均高于溶栓前,前者溶栓后 ESS 评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治疗组溶栓后自理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前者缺陷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后颅内总出血率和病死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效果,且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具有较好的帮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成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来我院就诊的84例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进行1 a 的跟踪调研,记录所有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及 KPS 评分,并对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治疗过程中,通过增强 MRI 对转移病灶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远高于治疗1个月、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 KPS 评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治疗1个月、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控制脑转移病变,安全可靠,提高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曹新桥;王兵;石庆芳;田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替莫唑胺用于恶性神经胶质瘤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用于恶性神经胶质瘤手术联合125 I 粒子植入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3-07—2016-05确诊为人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患者39例,应用替莫唑胺进行化学治疗并随访,比较临床疗效、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47%和89.11%;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32.52±7.83)分,低于治疗后的(78.22±9.73)分;消化道症状15例(38.46%),白细胞减少6例(15.38%)。结论替莫唑胺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手术联合125 I 粒子的术后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理想的恶性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王涛;赵智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和 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和 Hcy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7—2015-11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于治疗前后对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及 Hcy 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 hs-CRP、IL-6、IL-8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血清 Hcy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与对照组的70.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其血清hs-CRP、IL-6、IL-8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 Hcy 水平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莉;乔向亮;胡苏华;胡环环;许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与盲探操作的比较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与盲探操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实施手术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下肢神经盲探操作,观察组实施 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的麻醉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1.3%,观察组优良率87.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突出,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盲探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杨建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 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 NIHSS 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MoCA 评估认知功能,改良 Rankin 量表、ADL 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 NIHSS评分、MoC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m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与奥拉西坦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红强;王艳玲;孙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医学应对(MCMQ)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 MCMQ 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 MCMQ 各指标评分差异显著(P <0.05)。干预前2组 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 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4%(62/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011—2013-12我院收治的7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每组39例,根据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法(FMA)与 Barthel 指数评分4个项目,比较2组不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MA 运动功能积分法和 Barthel 指数评分(66.9±28.1、70.4±13.5)高于对照组(35.2±20.9、42.7±7.6),并发症发生率(17.95%)低于对照组(46.15%),满意度调查(93.0±5.9)高于对照组(72.3±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好,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将在我院收治的1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特征,并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11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脊液(CSF)常规检查结果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1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发热、恶心、咳嗽和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4例肺部有结合病灶,病理检查均无恶性肿瘤细胞,脑脊液常规检查氯化物含量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白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群,脑脊液压力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经分析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1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脑脊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并给予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袁国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盆腔植物神经对男性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男性直肠癌患者104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均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将104例患者按术中是否保护盆腔植物神经分为实验组(保护盆腔植物神经,n =51)与对照组(未保护盆腔植物神经,n =53)。2组术后均随访5 a,比较2组5 a后存活情况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性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随访5 a,实验组生存率58.8%(30/51),对照组为58.5%(3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5.9%(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8%(4/51)、5.9%(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14/53)、26.4%(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男性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盆腔植物神经,能有效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以期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8-06—2012-12襄阳地区 NAION 患者的资料,采用个体匹配,调查每1个病例的同时,调查3个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条件相同的的非 NAION 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社会行为、既往史、现病史等,统计并分析其流行性特征。结果本组 NAION 患者年龄(61.0±12.3)岁,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易发生抑郁。粥样硬化斑块(OR =7.621,95% CI 2.610~22.256)、LDL(OR =3.840,95% CI 2.079~7.093)、总胆固醇总胆固醇(OR =1.860,95%CI 0.721~3.027)、甘油三酯(OR =1.649,95% CI 1.052~2.585)、内-中膜增厚(OR =1.109,95% CI 1.075~1.146)、糖尿病(OR =4.042,95% CI 1.670~9.781)、高血压(OR =2.850,95% CI 1.173~6.925)、缺血性脑卒中(OR =5.483,95% CI 2.945~10.209)是 NAION 的危险因素。随访2 a 后,NAION 组与非 NAION 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ION 的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NAION 的发生、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此推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共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琴;张少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初步评定与护理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09—2015-09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33例,A 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B 组采用溶栓治疗和综合护理,观察2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B 组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 A 组(P <0.05)。结论溶栓和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9—2016-09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康复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提升至(16.83±3.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缓解患者脸部疼痛感,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杰贤;黄绮娟;陈超云;林容杏;马彬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器官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下列指标变化:(1)血清 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内皮素(ET)水平、凝血指标;(2)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3)比较2组 Cushing 溃疡出血、肺部感染、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清 CRP、ET、LA 水平,保护凝血功能;对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能减少脓毒血症、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作者:史立信;马志军;王清涛;张林燕;孙夏青;张文超;王传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以急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脑梗死和脑出血为主,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见于患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而以急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比较少见[1],常被临床医师忽视,导致延误诊治。我院近十年来收治12例以急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娟;王慧;毋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颈动脉斑块、血脂水平、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高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比例、颈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 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降血脂功效更加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吕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2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加用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2组患儿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学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并记录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神经学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治疗24 h、48 h 和72 h 的神经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5 d 和10 d 的 NBN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玉莲;徐淑玲;邓彩艳;马占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