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基底动脉闭塞后再通1例

张辉;秦旋;赵德福;高元智;王晓斌

关键词:脑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再通, 银杏内酯注射液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头晕走路不稳7 d,言语不清左耳听力下降3 d”,于2014-10-23入我科。入院前7 d 因劳累出现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踩棉花感,未予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前3 d 出现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言语含混。病后饮水略有呛咳,无视物双影,无抽搐及意识障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改善脑循环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静滴,观察2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及其对 CGRP 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3.07±0.4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 CGRP 为(44.11±5.04)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显著升高 CGRP 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胡玉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置管引流术中穿刺道出血的预防

    目的:探讨脑出血置管引流术中避免穿刺道出血的操作细节。方法对我科2011-01—2015-01行脑出血置管引流术的2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减少穿刺道出血的方法。结果266例患者中11例出现穿刺道出血,仅3例出血量较大,需再次手术治疗,穿刺道出血率较低。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小心操作、术后科学管理,注重每一个细节,可明显减少穿刺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帅;王晓峰;张宏兵;李加龙;张坤虎;乔育;马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观察指标事件相关电位 P300,评价其在多奈哌齐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62例 AD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 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采用 P300检查,结合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 P300潜伏期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波幅改善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MSE 评分除语言和视空间外,其他各项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300可对 AD 病人多奈哌齐治疗效用作出确切评价。

    作者:唐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分析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11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52例为观察组,正常人5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 PSQI(匹兹堡睡眠指数)、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评分,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PSQI、HAMA、HAMD 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 PSQI、HAMA 以及 HAMD 等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4次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未完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较正常人群睡眠指数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其失眠症状,减轻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睡眠质量与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雪;刘欣欣;许宏侠;郭芬;商慧鲜;李阳阳;张东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06—2015-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选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报,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每天服用1次;实验组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变,TG、TC、LDL-C 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DL-C 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T、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实验组减少的面积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危险,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良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立哌唑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03—2015-04我院临床心理科收治的3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辅助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及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 HAMD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oCA 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后1、4、8周观察组HAMD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oCA 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抑郁增效剂,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沈建红;胡颖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点。方法收集11例平山病青少年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征,总结规律。结果11例患者发病年龄15~17岁,均隐匿起病,均以单侧上肢远端力弱、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均可见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肌群不同程度肌力下降、肌萎缩伴肌束震颤。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见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CMAP 波幅降低,针电极肌电图可见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并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颈椎磁共振可见下段颈髓受压变细并局部萎缩,过屈位磁共振可见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结论平山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需重视其诊断与早期治疗,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检查尤其过屈位磁共振对于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书剑;秦灵芝;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2014-02—2015-05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状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1±1.7)mL、(10.6±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9±2.1)mL、(16.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7%、6.7%,对照组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尤雪梅;狄海莉;赵佩;孟军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标准大骨瓣术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术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标准大骨瓣术、常规大骨瓣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颅内压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前颅内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24 h、72 h 及术后1周颅内压水平分别为(23.40±3.60)mmHg、(19.41±2.41)mmHg、(14.87±2.99)mmHg 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2组术前 NIHS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30 d NIHSS 评分(10.41±2.6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良好率(43.59%)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P <0.01),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分别为17.95%、7.6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25.64%(P <0.05),中残率略高于对照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相比,标准大骨瓣术更有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颅内压水平及神经缺损程度,且手术效果更好,可降低重残率及病死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公利;韩帮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01—2016-02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组,每组50例,进行相关鉴别诊断;同时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免疫球蛋白、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观察并比较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效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脑炎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率(74.00%)、亚急性发作率(52.00%)、脑脊液与血清中抗 NMDA 抗体(54.00%)均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影像学累及颞叶率(12.00%)低于病毒性脑炎组;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大多亚急性发作,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基本正常,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在脑脊液与血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同时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灵芝;黄月;李玮;卢芬;李书剑;杨红旗;张杰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支卫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9—2014-09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组,院内无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各种因素,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出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年龄、饮食不规律、痴呆程度、糖尿病、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支气管炎等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付徐伟;岳慧丽;李文战;常留军;李兆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沟通技巧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瘫康复护理患儿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沟通技巧,对比2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7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后 ADL 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护理后 ADL 评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事件,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期间采取沟通技巧,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任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2组均进行常规脱水、神经营养、活血化瘀、降压、调脂、降糖及对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口服,对照组给予进口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口服,连用2周,比较2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随访期间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钙和进口阿托伐他汀钙的疗效相当,安全性相当。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观察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DP)、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评分。结果31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2例(70.97%),遗留不同程度残疾5例(16.13%),植物生存2例(6.45%),死亡2例(6.45%)。术后10 d D-D、FDP、S100β蛋白分别为(325.31±42.36)μg/L、(18.68±5.34)mg/L、(0.51±0.29)μg/L,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术后10 d NIHSS 评分为(9.36±2.84)分,显著低于术前,FIM 评分中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总分分别为(79.26±4.39)分、(24.96±7.65)分、(102.63±3.58)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外伤颅内静脉损伤患者的损伤特点给予个性化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刘丰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双源CT低千伏及威视派克在头颅CTA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第二代炫速双源 CT 扫描技术双低剂量(低千伏及对比剂威视派克)在头颅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对双低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分析以及对射线辐射剂量计算优化评估。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03—2016-07进行头颅 CTA 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双低组,其中双低组扫描条件设置为管电压70 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GE,270 mgI/mL);正常组使用常规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碘海醇(扬子,350 mgI/mL)。将2组原始扫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然后请2位影像科医师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双低组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电离辐射剂量值明确低于正常组(P <0.05)。2组后处理数据(图像质量评分、大脑前动脉 CT 值、图像噪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组人均碘摄入剂量(221.58±5.72)mgI/L,正常组为(356.84±6.72)mgI/L,双低组显著低于正常组(t=48.916,P =0.000)。结论使用第二代炫速双源 CT 扫描条件为管电压70 kVp 时,同时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 mgI/mL)进行颅脑 CTA 扫描条件检查,获得的数据图像进行血管分析时发现与普通常规扫描条件使用的管电压120 kVp 及碘海醇对比剂(350 mgI/mL)图像分析评价质量基本一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但对比剂的摄入量更低,也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申凌娜;苏博文;李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免疫球蛋白对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多发性硬化(MS)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9我院90例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5例行单纯甲泼尼龙治疗方案,观察组45例行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障碍(EDSS)评分分别为(2.78±0.44)分和(1.97±0.23)分,对照组分别为(4.12±0.70)分和(3.16±0.5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菊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05—2015-03收治的9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盐酸丁咯地尔、胞二磷胆碱、尼膜同治疗,控制血糖。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ADL 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P <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P <0.05)。实验组治疗后 ADL 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后 ADL 评分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梁廷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对比 MRI 与 CT 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入院治疗后均采取颅脑 MRI 与 CT 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手段的检出情况及异常部位的发生情况,对比其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查的一致性。结果MRI 的检出敏感度为83.33%(80/96),漏检率为16.67%(16/96);CT 的检出敏感度为70.83%(68/96),漏检率为29.16%(28/96),MRI 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检查,漏检率明显低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对脑内损伤(额叶、颞叶、额颞叶、顶枕叶)、脑深部挫伤及轴外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等)的病灶检出数量分别为42(43.75%)、26(27.08%)、28(29.17%)、18(18.75%)、32(33.33%)及28(29.17%),CT 的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22(22.92%)、11(11.46%)、12(12.50%)、14(14.58%)、4(4.17%)及29(30.21%),MRI 的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对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检查,两者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当,CT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较敏感。结论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 的检出敏感性明显优于 CT 检查,尤其对于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冀鹏;李红;张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综合征六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们收治的6个 GEFS+家系资料,详细调查及建立家系图谱,并对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总结分析。对各个家系的临床发作和癫综合征进行分类。结果6个家系共106名家系成员接受调查,结果发现受累患者41例,符合 GEFS+临床表型患者37例(死亡1例),男19例,女18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 >0.05);表现为热性惊厥(FS)者25例,热性惊厥附加症(FS+)者7例,FS+伴失神发作2例,FS+伴局灶性发作2例,FS+伴肌阵挛1例。结论GEFS+是一种常于儿童时期起病的癫痫综合征,常见表型为 FS 和 FS+,少见的表型为 FS+伴失神发作、FS+伴肌阵挛发作、FS+伴局灶性发作等。GEFS+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

    作者:郑春玲;黄圣明;黄希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